看板 Econom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推一個 精闢 因為本版不能推文超過三行 雖然沒話可以說也只能回文. 我同意均衡 但這個均衡是自己均衡 還是全球均衡 我意思是 還記得以前老師說的比較利益 臺灣內需市場並不是很大 無法餵飽這些企業大財團 所以才發展出口 但發展出口目前遇到的瓶頸就如您說的銷售才是賺錢核心所在 其實說明白點通路和品牌才是王道. 這都是服務導向的東西 (例如IBM賣掉製造部門給聯想) 台灣現在問題是跟中國比出口 長遠看來比不贏 比研發 長遠看來比不贏 能可以比什麼? 服務或許有機會 但是台灣市場很小.. 日本升值後發展服務產業狀況一值不是很好 台灣有本事走這條路嗎? 我想或許是該往日本那樣的模式靠攏 值得試試看 但風險仍然很大 走高毛利出口(軟體加值 數位內容 文化藝術 品牌) 銷售的時候能否將中國納入便成腹地是關鍵. 但中國文化和商業素養民主素養法規素養還有很長路要走 早先去的業務或高階經理人都是冒著很大風險在玩的.... 但這也是台灣跟其他國家搶中國市場有優勢的地方 PS: 另外補充一個想法 要加強消費這塊 關鍵恐怕不在外匯存底多少 應該是人民的"挑剔"素養 人民喜不喜歡享受 能不能享受 能否安心自在過日子 而非追求金錢 而是由內而外的一種自信. 這樣的人民發展內需發展服務我覺得比較有機會 經由挑剔冶煉出來的公司 放到世界去才有競爭力 而不是只是serve中國而已 那大家都知道要serve中國 並沒有競爭優勢. 我認為這是如果放手提升台幣幣值的意義所在 ※ 引述《EvanYang (EvanYang)》之銘言: : 我回一段我前幾天寫的文章。昨天參加一個經濟學家的小型演講, : 該大頭強調的經濟政策是出口拉動經濟成長、台幣不宜過度升值、 : 甚至是會認為經濟是零合遊戲,應該要盡量出口減少進口。我是完 : 全的不以為然,就跟對方談論了出口導向vs貿易平衡的經濟觀。 : 以下是我整理的資料,東西有點多,覺得太長就直接按END : ============================================================ : 出口與製造導向的問題: : 價值來自於 : 交易= 製造 + 消費,而非生產 : 兩者一起才能產生價值,只消費只製造都不行 : 如果把價值產生的過程誤以為是「製造」 那就會落入重商主義的幽魂之中 : 製造吃香的年代從二戰打完持續了幾十年 那時候製造導向是對的, 隨 : 便開什麼工廠都賺但是這時代已經過去了。 所有遊戲規則反轉 一切都 : 是看供需可是全世界的多數人和政府腦袋卻沒有轉過來。 : 國內很多人還有政治官員都停留在「製造推動產業鍊」的錯誤觀念。製 : 造出來賣不掉啥都推不動 只會造成過剩產能。 : 正確的觀念是 : 銷售帶動產業鍊 而不是製造 : 像是製造了一堆Dram,但是但別國卻不買單,堆在倉庫裡有何用? : 工業產品易跌難漲的原因顯而易見,因為它們不像食物一樣不吃就會死,工業 : 的本質又是使用更少的成本更大量的生產出產品,所以很容易供給>需求。 : 製造業難以拉動就業: : 製造業的特質就是量產與降低成本。要用越少人力來做更多產品才是有 : 競爭力 不管是外移還是自動化,製造業的本質就是無法來「擴大就業」 : 美國的製造業低階勞工算是都被「中國機器人」打倒取代掉了,現在美 : 國的低階勞工是在服務業、流通業發展,而中國提供了大量廉價的產品 : ,使美國服務業、流通業發達。美國內需市場服務業的就業人口跟中國 : 勞力密集勞動市場,這兩者難以競爭,反倒像是相互依賴,雙贏關係, : 一者生產,一者負責銷售。 : 逆天出口的下場 : 從供需基本原理就知道一直製造出口下去最後會附加價值越來越低。 : 因為「市場看不見的手」就是在製造不夠的時候鼓勵製造,製造夠了就要你停止 : 這時候,如果你偏要逆天那會怎樣? 那就是怎麼搞都會出問題, : 當一國已經辛苦勞動取得大量外匯存底,應該進口外國產品來改善生活品質,如果這樣做 : 也可以發展出內需產業、服務業,但是這時亞洲國家認為外匯越多越好,於是在已經 : 不需要外匯的時候還繼續使用一堆子壓縮內需的方式來促進出口。 : 其結果是,人民無從改善生活品質,只是一直拿各種資源去換外匯,外匯又不花, : 累積多了就產生升值壓力,為了不要影響出口,所以就競貶,也就是說央行賣出大量 : 貨幣買美元,市面上淹滿了貨幣,資源卻都出口去了,也沒有內需產業可投資,於是 : 發生嚴重通貨膨脹 : 簡單的說,你貨幣本該升值的,你偏不升,那就是名目價格會往上漲,總之就是想 : 逆天的結果一定是最後還是結果相同再外加一堆問題給你。不論是升值還是名目價格 : 上漲,總之就是要再搞製造,成本就會越來越高,讓你搞不下去。 : 經濟轉型的解決之道:消費拉動就業與經濟成長 : 「銷售」才是價值鍊的核心所在 : 舉個例子:IPHONE ,假設WallMart從中國進貨成本可能5$ 但售價100$ : 因此 一個電子玩具 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中 創造最多就業機會和收入反而在消費國 : ,而生產國只能賺取微薄的5塊錢,看看鴻海就知道。 : 銷售能產能的產生的就業機會是 : 1品牌廠蘋果,包括: : 研發設計 : 採購 : 行銷、市場公關=============>衍生2. : 2.行銷廣告業,包括: : 傳統媒體 : 電子媒體 : 贊助運動產業,電影置入性行銷等====>衍生4. : 然後因為iPhone開賣,又幫助了 : 3.通路及物流 : 船運、港務、貨櫃、卡車、倉儲、配銷 : 電信商 : 終端店面 : 4.娛樂、內容產業 : 這些體育活動、電影有了廠商的贊助,經費充足因此水平比全球其他國家都高, : 結果是其他國家要付轉播費來看大聯盟,還有都看好萊塢的電影 : 這些產業提供的就業人口都是服務業,從低階的現場銷售員到高階的行銷設計人 : 才一應俱全,而且不需要任何工廠。他們所賣的產品只要中國組好運來就好了。 : 那麼,台灣為何還要一直跟中國競爭外銷市場呢?台灣有資本,可以學美國增長 : 模式走內需市場拉動經濟成長。 : 最關鍵的一點,服務業需要的員工跟工廠的勞力密集是完全不同的勞工市場。服 : 務業需要的是本國籍、瞭解當地文化、能說本國話、瞭解在地消費者喜好,這不 : 是中國的廉價勞工可以取代的工作。走消費路線,台灣可以開創這麼多高價值的 : 職缺,促進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提高台灣的競爭力。台灣該放棄勞力密集產業了 : 。跟大陸勞工競爭出口業,只會造成薪資被拉低,工時加長,得不償失。 : 內需市場對於新創產業的重要性: : 一個新創產業一開始就要能做外銷,門檻相當高。如果沒有內需市場的國家,勢 : 必很難產生新創業,不是靠政府主導,就是大財閥壟斷,但是長期下來競爭力會 : 不如創新旺盛的地方,例如矽谷。 : 消費力強的國家,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 舉個例子:跨國企業在A國家營收1000億,B國家300億,該企業會因為獲利而 : 把重心放在A國家,在A國家招聘更多的員工,加強他在A國家的競爭力。在此 : 同時,其他企業也會想分一杯羹,所以也投入更多的經費在A國家,在企業競 : 爭激烈下,該國的消費者能享有更多的選擇、更廉價的產品、更好的服務,同 : 時內需消費強,創造更多的就業人口,形成正向循環。以創造服務業就業人口 : 取代製造業就業人口。 : 美國人以3億人撐起全球市場,供給好幾倍於它人口的就業機會 : 台灣不用做到那麼誇張,不用像是美國搞出雙赤字,台灣只要調控到貿易平衡 : 或者是微微的出超,這樣就可以撐得起供台灣人就業的內需產業 : 最後提出一個疑問:至於台灣是否有財力消費呢? : 台灣目前利率這麼低,錢太多,銀行爛頭寸,在內需不強下,不鼓勵消費,所 : 以都拿去炒房了。台灣是錢太多,沒有欠缺資本的問題。 : 至於為何內需做不起來: : 因為台灣諸多政策對內需產業市相當不利的 包括稅制問題等等 : 所以最後這些錢不會選擇發展內需產業 反而是拿來炒作資產泡沫去了 : 台灣只要把內需跟外銷拉到平等點,商人會根據政策誘因做出適當的選擇。 : 政府該做的事: : 一個國家能把資源分配的最有效率 競爭力就越好 : 而該怎樣把資源分配的最有效率? 沒有任何人或機構比市場「看不見的手」更有效率 : 所以 最好的政策 就是不要去妨礙「看不見的手」 : 該進口就進口 該出口就出口 該製造就製造 該消費就消費 : 我認為最能促進競爭力的政策是「最小政府」。 政府除了維持市場秩序以 : 外啥都不做並減稅到最低。 : 台灣政府不懂又愛亂下指導棋, 浪費公帑還不打緊,對產業妨礙遠比促進 : 多 但卻以為民間的發展都是自己的功勞 : (以上這些文章,大多數都是引自架空歷史版版主plamc的文章,我稍加整理) : ====================================================================== : 貿易平衡的好處在於,當國際需求強勁時,我們可以多出口一點,賺取需求 : 財。當國際景氣不好時,例如金融風暴,我們可以增加進口,用更低廉的價 : 格吸引消費者消費,內需賺到的錢又會在花在這塊土地上,即使是一時因為 : 恐慌而減少消費,那也只是將消費遞延,等恐慌情緒過後,消費額度就會回 : 到正常值了。 : 只是,該大頭似乎完全聽不懂我說的東西,經濟觀這麼落伍,又要指導台灣 : 經濟政策,說要造福台灣,不如說害死下一代吧。台灣只要想要走工廠生產 : 路線,薪資就是會被中國大陸的廉價勞工拉下,死路一條沒得解。 -- 「每個人放棄夢想,都是有理由的。」這是電影中的一句台詞,不曉得有多少人注意到? 我想說的是,不論是什麼夢想,只要你清楚你在做什麼就好。放棄與堅持,並不是真的那 麼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你喜歡什麼,又為了什麼理由做出目前的決定,那就夠了。不一 樣的決定,需要不一樣的勇氣。現在放棄,並不代表永遠沒機會。只要心裡堅持,逮到機 會,你就可以再出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250.104 ※ 編輯: skyracer 來自: 220.135.250.104 (11/11 18:03) ※ 編輯: skyracer 來自: 220.135.250.104 (11/11 18:44)
rofer:贊成 該放手讓台幣升了 人民應該享有應有的生活品質 11/11 22:26
megaboost:當製造業完全出走到中國的那一天,就是放台幣升的時候XD 11/13 01:21
nintendopppi:兩篇都有理XD 11/13 23:20
GamaloveVaca:讓台幣升值就能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我笑了 12/26 21:16
GamaloveVaca:臺幣升值也能讓妳兒子考試都考一百分 所以快升 12/26 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