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conom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先有一個大方向,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競爭力這玩意,都不 是政府可以辦到的,重點在於商人,商人才能夠做到這些事。 想一想市場必然有效率,世界最優秀的人從商的人多還是從政 呢?是商人賺的多還是政府人員呢?是商人面對的競爭比較多 還是政府呢? 所以關鍵在於如何吸引商人投資,政府能做的是就是把遊戲規 則搞好,不分國籍都能在公平的環境競爭,這樣子才會良幣逐 劣幣,提升整體經濟。 所以你回給我的信中提到: =============================================================== 台灣現在問題是跟中國比出口 長遠看來比不贏 比研發 長遠看來比不贏 能可以比什麼? 服務或許有機會 但是台灣市場很小.. 日本升值後發展服務產業狀況一值不是很好 台灣有本事走這條路嗎? =============================================================== 因為你我不是商人,所以我們嗅不到商機。如果台灣的稅法跟 制度不偏重外銷,給內需一個公平的環境,商人自然會找到商 機。 以賽車來說,台灣愛玩車的人口多到不行,把錢砸在車子上的 金額更是誇張,在使用者付費下,這就是一條產業鍊阿,這就 可以賺錢創造經濟成長了,根本不需要透過工廠拉動就業,直 接在服務業上經濟轉型即可。這只是一個隨意想到的例子,商 人為了逐利,會比我想的更多更廣,不用我們操心。 走向貿易平衡,才能夠因應國際景氣。當國際增長時,可以多 一點出口賺取微微的外匯,當國際不好時,增加進口,貨幣升 值,以更廉價的產品刺激內需消費者消費,拉動經濟成長,填 補外銷渡寒冬。 但是當法規政策有所偏袒時呢?會造成資源產能人才錯置,過 度偏向外銷,在國際景氣不好時,人力、資源、產能難以在短 時間內移轉到內需市場,在法規政策不利於內需大前提下,外 銷者更是只能死守著外銷不放,寧願短時間賠點錢,也不要跳 進必然賠死的內需產業。 所以不要幫商人想該怎麼做,而是設定好公平的遊戲規則,逐 利的商人自然會創造經濟增長。由個體經濟學看待經濟,會遠 勝於總體經濟學看待經濟,能看的更清楚也更明理。 以上建議 僅供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