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conom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letibe:恕我再囉唆一下,內需成長後真的能帶動產業鏈嗎?美國能帶動 letibe:的原因是該國做標準做品牌的能力很強(和教育有關),可是我 letibe:懷疑台灣廠商有辦法搶到自己島上的餅? if誤解原意請糾正~ letibe:我很贊成升值到合理匯率和厚實內需,但是對台灣產業頗悲觀 ================================================================== 內需當然可以帶動產業鍊阿,不然之前舉的例子是舉假的嗎? 呵呵 我想你的疑問是該怎麼做,這條路真的會有競爭力嗎? 以你的問題來說,你說美國做品牌很強(和教育有關),你懷疑台灣 廠商是否能搶到自己的餅。這個出發點就是一個問題,要發展商業, 就不能用民族主義來看待,沒有我國他國之分,只有提出的產品,消 費市場吃不吃的問題。國外廠商在本國賺到的錢,台灣是一個好賺錢 的地方,外資會更願意把資本投入台灣賺取更大的利益,同時創造更 多的就業人口。 對本國人來說,外資的成功就是一個好的模仿對象,台灣人傻傻的跟 在後面模仿都能促進產業轉型,深化服務業,不傻的人更是可以藉此 抓到獲利模式,提出更好的服務增加自身競爭力。 不要害怕競爭,更不要有民族主義,民族主義往往只會拉下經濟發展 。吸引最優秀的企業,藉由企業間的競爭才是王道。 +++++++++++++++++++++++++++ bee770329,你回應問題:ACER賣了十幾年,結果有拉動嗎? 用邏輯來分析比較適合: ACER的主要市場是台灣嗎?ACER是外銷為主還是內需為主呢?ACER 跟IPHONE的相同點在於他們都是品牌,但是在經營模式兩者差很多。 IPHONE的主要市場就是自家國美國。IPHONE是以內需(美國)市場設 計的產物,這是一個標標準準的內需產業,IPHONE是先從內需市場的 成功,才逐步推到外銷市場。 ACER是標準的外銷導向,他的主要市場在歐洲(外銷),不是台灣( 內需)。所以如你所說,ACER賣了十幾年,當然拉動不了就業成長。 這也是我為何說知識要學整套,學半套的結果就會問出這種問題,分 不出當中的差別。兩者外表看起來很像,但是內涵完全不同。 要試著跳脫外銷導向那整套觀點看待經濟,不然很難以理解內需拉動 經濟成長是如何可行。 ++++++++++++++++++++++++++++++ nintendopppi問的東西比較多 ============================================================== 台灣的內需市場對於帶領產業往高附加價值方向升級的幫助有多大呢? 被日本內需市場領導著的日本手機產業,現在在全球市場的情況呢? 而台灣的內需市場規模能領導哪一種消費性電子產品? ============================================================== 正確的回答是不知道。我們不可能在事前就知道未來發展,經濟發展 往往不是如事前規劃,而是充滿著變數。 舉一個例子,台灣政府很愛自吹自擂的竹科。70年代竹科原先是規劃 成航太工業,當時認為未來是太空時代,所以要跟著世界一起發展航 太業,免得輸在起跑點上,電子業只是配合航太業下的附屬產業。結 果卻是發展航太賠死,電子業自立自強創造經濟成長。 不要去限制商人發展,不要政府自己跳下來指導產業政策,這兩個大 前提才是關鍵。未來看似理所當然的成就,反推當時反倒是一連串的 巧合。 =============================================================== 礙於台灣的國際地位,不是國際貨幣組織的成員,而市場深度淺很好炒 所以外匯存底異於常人也是很自然的事,1997金融風暴台灣就是靠這個保命的 印象中在最近(?)的金融海嘯中,南韓短短兩三個月就燒掉了四百多億美金的外匯存底 =============================================================== 台灣跟南韓不同。台灣不欠外債,台灣欠的是內債,南韓欠的是外債 ,所以南韓狂燒是有前提。 再者,台灣有外匯管制,市場看似淺好炒,實際上是流動性極差,根 本難以炒作。台幣不是熱錢喜歡炒作的標的。 =============================================================== 我覺得政府扶植某些產業是合理的 (當然,補助的對象適不適當是另外一回事) 如此一來其在國際市場上才有競爭力;至少也要幫忙起個頭。 =============================================================== 舉個最好的例子,裕隆汽車。裕隆綁架全台灣人,為了這個敗家子, 台灣人必須要以更貴的價錢購車。所謂起頭簡單收尾難,對裕隆而言 ,最好的產業政策根本不是努力產業升級,而是遊說政府無止盡的提 高關稅來保障裕隆,藉此長存。 尾大不掉的例子太多了,成本付出極大,收穫少的可憐,這種賠本的 生意值得全民買單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35.130
nintendopppi:喔喔 謝謝回覆(筆記 然後基本上我是覺得台灣內需 11/14 02:20
nintendopppi:產業是不可能帶領筆電相機手機這類產業升級 進而推展 11/14 02:21
nintendopppi:至全球市場;至於外匯與扶植產業那裡我了解了,有道理 11/14 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