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whkuo (曲意承歡膝下)》之銘言: : 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個人拙見: 就心理的角度來講,biophilia 或ecophilia 這樣「親生命」,「親生態」的 想法(人類具有與自然接近的本性與需要),應該可以視為一個理由, 雖然那只是個理論,未必可以加以檢證;不過也足以構成進行某些行為的依據/信念了。 以土地倫理來說,人類這物種身為生物群落的一份子,有必要/責任與其他物種和諧相處, 甚至對於自己造成的許多物種滅絕,有補救的義務;腦比較發達,比較自由,責任也較重 就宗教來說 佛教:眾生平等 基督教:人類是被創造來管理其他生物的,總要對上帝有個交代吧。 : 留資源給後代子孫? :那如何說服根本不打算有後代子孫的人? : 如果人就是追求效用極大,為什麼不在自己能活著的幾十年間, : 盡情的耗費資源? 我想至少有幾個可以爭議的地方是: 1.個人(或人類)追求自己最大的滿足(或許可以稱為個人主義與人類中心主義),本身 未必是個正確的假設; 群體(或此刻所有活著的生物)的最大利益,可能才是應該被追求的目標。 2.個人與團體,人類與『他者』的利益未必相衝突。 3.以「資源」來看待生命體,可能並不恰當,抹煞了生命(難以被量化)的價值。 : ///////////////////////////////////////////////////////// : 會問這個問題的原因是, : 我覺得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了, 同意 : 所以我們要環保,鼓吹每個人都節約能源,愛護其他生物,環境。 : 但是斧底抽薪的方法是,降低生育率到很低。 : 沒得生的人變多,如何讓這些人仍然有動機奉行環保呢? 我覺得這基本上涉及經濟,社會的部分, 即便生育率降低,生育後代的人應該大多都是社經地位較良好, 有足夠的能力(財力)養育後代的父母,而他們本身就有能力消耗,使用更多的資源, 製造更多社會成本讓其他處境較差的人來承擔,於是這些人(我們?)更沒有理由來環保了 如果政府將補助生育的經費,轉移至單身者的環保行為上,或許可以達到一些效果。(這 在台灣鼓勵生育,增加競爭力面對高齡社會的現況下,大概像是天方夜譚吧?)。 例如:單身者回收保特瓶或電池時,單價比已婚者高。 甚至,對於第一胎補助或不補助,但是對於第二胎,第三胎課徵較高的稅收。 這似乎在問「人權裡面該如何定義與規範『生育權』」 不曉得有沒有這樣的概念存在 但是如果說,我們可以接受一個小孩,不論她/他是親生的,親戚的,在非洲或美國的, 都是人類的一份子,與我們同樣有著Homo sapien 智人 的基因,那她便是我們的後代, 我們對他有責任;總之,基因把我們與他人(甚至其他生物)聯繫在一起。 而當我們據此堅持環保時,這些後代的父母,也同樣該意識到,她們的子女不只是兩人愛 的結晶,更是 人類共同的後代。 簡單地說,可能是「設法讓所有人的環保意識/責任都提高,不論她/他有沒有自己後代」 恩......目前想到的是這樣..... -- 五花綁 忽而將出換梅酒 千斤囚 與爾同消萬谷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95.116 ※ 編輯: huck 來自: 61.223.95.116 (12/21 00:42)
aaa123aaa:你所認知的真多,我支持人類一體的看法 推 218.34.221.27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