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星期天下午,就讀國小的妹妹興致勃勃的央求我帶她去看電影,很久沒看首輪片的我, 禁不起小孩子的央求,於是對於她口中的這片「好看的電影」, 是一直到進入電影院我才感受到它的影響。 英國《觀察家》周報報導,美國國防部在去年十月委託專家完成一份機密報告, 指出全球氣候變遷將在廿年內引發人類浩劫, 自然災害與戰爭可能將導致數百萬人死於非命,其影響遠比恐怖主義嚴重。 而「明天過後」就是以氣候全面反撲地球造成威脅拍攝而成, 而且一如片中描述「這場災難遠比想像中來得巨大,也來得更快」! 片中敘述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紀的故事。 丹尼斯奎德飾演氣候學家傑克霍爾博士, 根據觀察史前氣候提出嚴重溫室效應將造成地表氣溫驟降, 地球將再度陷入冰河世紀的假設。但卻鮮少專家以及官員願意相信, 認為他是在危言聳聽,結果預言提前成真, 霍爾博士急告副總統宣布北緯30度以南民眾赤道撤離,該線以北民眾要盡量保暖。 劇情看似誇大,但是美國機密報告的報導更是證實了片中的情形, 的確有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生,試想我們多麼地忽視我們的生活環境, 把它提供的資源視為源源不絕、取之不盡,而且只為了貪圖方便性, 甚至不惜浪費資源,然而這些後果所造成的是人類的浩劫。 我們的教育過程中,環境教育、環保意識的培養,實在少之又少。 學校的環保工作,大多不落實,而所謂的環保小尖兵, 只是推選一位同學負責收資源回收。 試想,老師平常很少教導學生自然環境與我們的關係, 而小朋友又沒有人人都可以是環保小尖兵的機會, 小孩子如何在小時候就學會我們與自然環境必須取得平衡, 以及知道人類才有永續生存的可能呢? 學校的環境教育不能只是請幾位小朋友當當環保小尖兵來做做表面而已, 而是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灌輸他們正確的環保意識,例如:自行帶餐具來吃午餐, 少用免洗餐具;擦桌子能用抹布就不要用衛生紙,可以洗手就不用面紙; 購物自行帶購物帶子,少用塑膠袋,確實做到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等。 除了規定規則以外,應該告訴學生為什麼要這麼做? 讓他明白這樣做的目的會比規範他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來的有效果。 如果學生在學校養成了習慣,即使回家他也會影響家人、父母要一起來愛護地球。 歐美國家不管是透過觀念培養或是重罰規範,規範國民必須節省資源,還有垃圾分類。 行之已久的歐美國家已有良好的成效,所謂一種「有缺陷的生活」, 就是指為了永續的使用有限資源,對資源節約與再利用等規劃, 即使剛開始都有點不方便,當它成為生活的習慣之後,生活會過的更加充足, 因為這是確保繼續資源能夠不斷使用的良方。 許多人沒有環保意識的人會說,少拿一個塑膠袋或少拿一雙筷子又沒有差, 或是又不差我一個!但是想想,如果全家人都是這樣子的想法,就多4雙筷子, 如果全班每個人都這樣想,就多了30雙,那麼如果全台灣的人都這樣想, 那就是多了2200萬雙筷子,如果全世界的人都這樣想,那麼必須砍多少棵樹做筷子呢? 從「明天過後」,我想到的是不管天候或資源問題,保護環境都應該從個人做起, 你的行為可能影響了全世界人類的生存,而這一點都不誇張! 大自然反撲的力量不容我們忽視! (●作者林瑋琇為碩士生。本文為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 Think, talk, feel. And life will be differen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9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