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cophil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首先 我覺得要定義清楚什麼是"環保團體" 純粹的環保團體在台灣雖然聲音不見得會小 但對地方性環境議題的著力其實很淺 主要是著重在全面性的環境政策 但環境政策 正如在先進國家普遍出現的 並不會是某一小群人自我標榜的議題而已 所有的政治參與者 即便是開發商 也都會自稱"愛環境" 之前某位在環工圈知名的拿錢辦事的天大地大教授 他也有個洗錢基金會聽起來很像"環保團體" 有某位icon式的環保運動先驅的環境理念 則其實植基於風水之說 她本人根本就是個保守反動迷信工程的人 至少在台北市這邊 幾個比較在地方上活躍的環保團體 其實原本都是從地方文史工作開始 後來跨進社區營造這類的事情 其實人文史蹟的保存跟環境優先往往是相互衝突的概念 不過反正在台灣此事並未被突顯 加上台灣社運的弱勢 使得各團體互相串連形成一種常態 有些人也主張全國性環保團體應該要轉型成平台 與地方性的團體相互合作 不過目前為止 除了蠻野心足跟台灣環境資訊站以外 大多數全國性的環保團體仍然缺乏地方連結 社區型的環保團體資金運作當然相對簡單 更重要的是由於它們大多以文史社造為本業 因此並未與財圖直接衝突 某些事情上甚至可以相互利用 至於參與者在我自己的觀察中 以台北市而言大約因社區不同有幾種模式 不過大致上其實是有兩群政治上很不同的人存在 一種是本省籍的專業人士跟中小企業主 另一種則是外省籍為主 不少是來自新聞圈的人 我知道在這種版談這類的事對某些人來說很不討喜 不過要是真的在台北市從事過社區運動 應該都知道我講的是哪些類的事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15.10
wglc :可以加標點跟分類嗎 謝謝 06/25 00:51
raly :第一段 我不小心對號入座了XD 是顧X 和于X嗎? 06/25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