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其實理想上來說,下面這種作法是比較好, 就是多一些公立大學,致力提供公立大學的品質,私校讓他們自己去處理, 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讀到較便宜品質也還不錯的大學, 至於私立大學要怎麼拼,就是大家的事,簡單講就是走美國系統啦。 不過台灣有個比較不一樣的先天狀況,就是我們國家小、稅率低, 不只是那些補助高科技的啊、或不公平的富人稅,其實整體稅率也很低, 以目前的狀況來說,要整個走公共化不開放,根本是做不到的事情, 就連那些稅率高得要命、大學都免費的歐洲國家, 近年來也都一直在收學費,而且,他們的大學還不是像台灣這普及.... 再換一個角度看,就因為錢主要來自國家(當然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 台灣的「菁英」大學的總經費,光一兩所喔,去跟世界上其他大學比, 還是少得可憐............. 這搞得台灣高等教育兩面不是人,要搞菁英搞不成,要照顧所有學校照顧不了.... 另外這問題還是可以拆開看,國家是要直接補助學校,還是補助學生個人。 以目前的情況,要照顧到現在正在念昂貴私立大學的窮苦學生, 似乎多設立一些補助機制照顧這些學生,並一邊處理整個結構問題, 這對未來整體的發展是不是比較好? 其實呴,政府已經有在做,各種助學貸款、優惠、住宿補助、工讀機會等等, 不斷地釋放出來。(當然我的前提是,真的沒辦法都補助因為這樣其實是倒補貼到富人) 而因為整體經費不足,對公立大學及私立大學的管制也「稍稍」鬆綁, 自籌經費的款項比較多一些些,也不斷上升, 我是覺得以目前台灣整體情況的考量,這樣的方向雖不完美亦不偏差, 只是其中當然會有很多「執行」上的問題值得討論與批評, 例如那五年五百億到底該被如何使用與看待? 怎樣評估長期投資而不是短線?又怎樣可以避免學校胡亂使用? 這其實是更切實的議題,而且這些議題若真的被好好辯論, 對於未來大學的資金、研究、教學,都會是良好的基礎。 以上拙見,還請討論,勿戰。 : 所以為了 免除albert0968的疑惑, : 就是走國中那一套(9年國教,廣開市立國中), : 取消補助私立的前提下, : 廣開國立大學.... : 這樣一來, : 要是有錢人覺得國立的品質下降了, : 你就花大錢去讀私立的嘛(就像當初咱們隔壁的小孩,覺得公立國中沒水準, : 流氓多,所以送私中一樣),有啥困難 : ps 當初會補助私大,因該也是教育當局看出來, : 國立的學生家庭已經有社經優勢了,如果你不補助私大學生, : 社會資源的分配變的不正義, : 所以才會搞出補助私大這件事吧(也就是說,咱們的官僚系統, : 還看的懂統計數字,沒像腦殘鄉民一樣.....看到也有家徒四 : 壁的人考上國立名校,就推論出,家境跟學業成就無關,純粹是 : 當事人懶惰不努力,才考不上) : 不過我覺得這個政策倒果為因了, : 你政府應該要做的是,廣開國立大學, : 而不是把那筆錢拿去補助私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1.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