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作者: youtien (大叮噹) 看板: historia 標題: 末屆科舉文摘:王季烈論國民教育 時間: Sat Dec 8 23:01:41 2007   1904年末屆科舉文摘又來了。 第二場第一題,問國民教育、人才教育、實業教育「孰為最急」(以下簡稱 「教育策」),在我所見到的11份答卷裡,有10人都以「國民教育」為先, 並且都舉了日本的明治維新與尚武精神為例,只有一位王季烈,雖然也肯定 國民教育的重要,卻對它的成立條件有較深刻的辨析,其見識也突出,其想 法也含蓄。茲將其答卷抄錄如下(標點為筆者所加): 學堂之設,其旨有三,所以陶鑄國魂,造就人才,振興實業。國民不能自立 ,必立學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愛之心,自養之技能,必需之知識。 蓋東西各國所同,日本則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鑄國民之教育也;講求政 治、法律、理財、外交諸專門,以備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設農, 工,商,礦諸學,以期富國利民,此振興實業之教育也。三者孰為最急策? 王季烈   教育者,因政體之殊、國勢之別,而不能不異其趨向者也。政體善,則 國勢強而收教育之效亦最為完備;政體不善,則國勢不強而收教育之效亦不 能完備。   教育之效維何?曰:有國民,有人才,有實業。此三者,惟在政體已臻 完善,國勢已臻強盛者能兼收其利益。而其注重者,當在國民。若政體猶待 改良,國勢猶待振興,則未可遽言得國民,而所急者在求人才。若政體之腐 敗不可改,國勢之衰弱不可振,則雖有人才,亦已無及;惟講求實業,或能 使他日之為遺民者生計不致盡絕。此可證之東西各國之事而得其說也。   今日英、德、美、日諸邦,莫不以教育立國矣。而教育之要旨,尤在乎 養成國民,是以國勢日臻強盛,人人有左右世界之雄心;民族主義之時代, 一變而為帝國主義之時代。英以此以墟印度、據大洋洲;美以此勝西班牙、 奪飛律賓;德以此占膠澳,日以此割台灣。嗚呼!自有國民教育,而奪取他 邦之權利,增進本國之勢力,蓋非特長於外交之君相,絞盡腦汁、耗心血以 圖之;凡通國之人民,莫不甘為國家而捐其性命、傾其財產,以圖國勢之鞏 固、權力之擴張矣。   然則,興教育而不欲收其大效則已;欲收教育之大效,舍全國從事於國 民教育,其奚由哉?雖然,欲從事於國民教育,當先知「國民」二字之解釋 。   夫有一定之土地,而有自主之政權者,名之曰國。而其居斯土之人,可 稱曰人民,未可遽稱曰國民。蓋國民者,與國家有關係者也。人民之知識發 達,知己體為國家之一分子,有維持國家之責任;政治思想,無時或去於心 ,斯乃襲國民之稱而無愧矣。故阿利司台爾(按:亞理斯多德Aristotle)曰 :國民者,政治上之動物也。而政治學家則謂:國民與憲法同時成立,無政 權之人民,不得襲國民之名。   觀此數說,可知國民之由來,雖基於教育,而尤關乎政體。政體之紊亂 不革,而施國民教育,則斷不足以收效,而反覺其多流弊。此又有列國之往 事可以為鑒也。   日本之在今日收強兵之效,而能雄長於亞東,固當推國民教育之功矣。 然當明治之初,憲法未立、國是未定,板垣退助設「立志社」於土佐,大為 政府之敵;少年子弟,靡然從之。既而山口有前原一誠之亂,東京有長岡久 茂之變,熊本有「神風連」之暴舉。蓋惟政治思想之發達,在下者求立議會 而不可得,乃有此激烈之運動耳。   不特此也(不只是這樣),今之巍巍銅像,高立於上野公園者,夫非稱 偉大國民之西鄉氏乎?當時則以起事鹿兒而見誅矣。久任外交,威名卓著者 陸奧宗光,在今日非國家之勳臣乎?當時則以謀襲大坂而下獄矣。是故,立 憲時代之所謂國民者,即專制時代之所謂亂民也;當立憲之世而能效忠國家 者,即當專制之世而欲反抗夫政府者也。此非特日本為然。俄羅斯不立憲法 ,而學生之風潮,獨甚於他國;雖防以嚴密之警察,懲以苛殘之刑罰,而迄 不能平;非俄之學者獨為不逞也,國民與專制之政,有不兩立之勢耳。   是故,非立憲之邦,則因政體尚未完善,言教育者,不能遽求國民,而 當以造就人才為亟。人才者,改良政體之根本也。國無人才,則政治、法律 祇能墨守成規而已,安得有所改易?蓋立憲國之政法,其精細周密,實遠過 乎前代,非卒業於專門學校者,不易得其要領。日本之憲法,定自伊籐(伊 藤博文)、大隈(重信)諸臣;而此數人者,皆游學歐洲,卒業於法科之士 也,故能參酌於英、德憲法之間,以合本國之程度。自有憲法而出,治者與 被治者,始各守其規律,而不相侵犯。又,司法之人與行法之人判而為二, 故官司不得濫用其刑罰,而小民自無所冤抑。又有議政、舉官之權,則民之 抱望治之心者,皆得以上達而無遏抑之憾。故,憲法定而人民與政府始無衝 突矣。今之論日本者,以立憲之功歸之伊籐、大隈,而不知非勸游學、蓄人 才,則歐洲之良法美意,何由輸入亞東之三島乎!政體未善之國,其教育所 以重在人才者,此也。   雖然,此改革政體之舉,亦僅可望之有明君之國耳。否則如俄羅斯、如 土耳其,猶保守其專制之習俗而不肯少改──土之孱弱不振,已為世所共知 ;俄則外強中乾,近與日本相爭,而其內政之敗壞,始漸畢露──此二國而 言教育,非特其不能陶鑄國民也;就令欲造就人才,而彼之政府方且忌嫉學 生之不暇,又安有任用賢才以振國勢之望哉?然則彼二國者,以不立學校、 不談教育之為愈乎?曰:非也。   吾聞猶太之滅也,其人以長於商法、勤於殖產,猶得遷徙於世界之上, 以圖自存。蓋惟能抱持實業,故雖國破之後,而尚足以存其種類於他人之宇 下。是以俄、土二國在上者,如竟不能整理其國政,則宜注重實業,以使其 民他日尚有圖存之地。否則斯臘夫之人種、天方教之遺族,將求為猶太之類 而不可得矣。此又值無可如何之際而施教育之法也。我 皇上銳意維新,廣開學校,而又令大臣修改刑律,實為頒布憲法之先聲,將見人   才群起,百度俱興;明治變法之效,不得專美於東方矣。 第十房薦批:「首策以國勢定教育,先後國民三項,確有著落,言日本尤尤 詳。(尤尤疑為衍文)」 文明堂原批:「細閱全卷諸作,氣息深厚,議論崇閎,非究心時務、洞悉中 外情形,不能有此傑搆;於學務一首,最中竅要。所謂人皆孑孓,我獨有餘 ;他卷似此透澈者頗少,特錄之以為識時者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99.222.5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99.222.55
previewslave:讚 211.76.45.176 12/11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