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看到討論的內容,我想我知道台南的問題了。 主要的問題點還是把多元評量的目的給弄錯了 (看樣子好像是為了減少筆試,快樂童年什麼的,根本搞不清楚為何而教, 你直接關掉學校讓學生回家看電視學最快樂啦~~)。 對我而言,多元評量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有些教學目標不可能用筆試來評。 比方拿康軒小四下第一單元當例子好了, 這個單元是家鄉的人與地,裡頭各課是這樣的: 祖先的來源、生產與人口、居住的型態、人口的變遷、家鄉向前走。 光從標題就可以看出這裡頭的學習目標有很多, 比方認知方面,學生要能夠記憶或理解集村、散村、常見的族群以及分辨的依據。 (比方指標1-2-6跟1-2-8) 在技能上要能夠自己查出家鄉的人口數(指標1-2-5), 要能從人口數字的變化看出與家鄉當地自然與人文環境背後的關連性。 拿「查出家鄉人口數」這點來說好了,你根本不可能出成筆試。 總不能出是非題:( )我能藉由網路與打電話到戶政事務所查出家鄉的人口數。 這件事不去做,就算沒達到,所以老師的責任就是要訓練學生到能夠做到, 接著再去檢驗學生有沒有做,評量包括上課時是否有完成老師的訓練, 比方從能夠寫出打電話時的問答內容,然後在上課實際演練, 或者配合電腦課去練習查出老師要求要做到的某些程序, 最後當然是讓他查出那個數字,然後才是從數字中判斷背後的意義, 比方城鄉差距或地形、交通與人口的關係之類的。 用多元評量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有些學習目標不可能用筆試來評, 所以就要加入其他的評量方式。 反之亦然,有些記憶性的學習目標用筆試來評最好,所以捨棄筆試也是很奇怪的事。 但如果不是因為這樣而去實施多元評量時, 結果可能就會變成以下這種常見的多元評量: 筆試:40% 習作:20% 報告:20% 上課態度:10% 老實說,我認為這種評量跟純筆試一樣沒意義, 因為這純粹是為了多元評量而多元評量,無法說服家長也無法說服自己, 不過卻可以向學校或縣府交代,因為上面的人也不一定懂。 當我們能夠很明確地告訴家長與學生,我的教學目標就是這個, 所以我用這樣的方法來評,相對的我的評量結果也可以診斷出你的學習狀況, 我想……不是「我想」,應該說我的經驗告訴我,家長實在不會有什麼不信任的意見。 (家長不一定都聽懂,但他們會知道你的專業可以信任) 老實說,從七、八年前(其實更久)就曾到處實施過多元評量, 搞了一堆之後,老師們紛紛冷卻下來, 玩過火了,所以就縮回來,因為發現到當初的方法是有一些問題的。 有問題就應該要好好思考並去修正,而不是絕對的推翻, 更不該是像這次看起來這樣,完全回復到當初的時代與當初的方法,再重新一次。 (作法實在粗糙) 問題沒修正之前,不管做幾次都不會變好。 (說穿了,就是清楚為何而教、為何而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0.47.102 ※ 編輯: memes 來自: 118.170.47.102 (08/10 21:16)
hitoriasobi:只要牽涉到成績,大概都是無解的 220.142.30.28 08/11 10:59
memes:即使我已經做出來了,周遭還是一堆人問說 61.227.224.119 08/11 22:07
memes:這太理想了啦!不可能啦!與現實脫節啦! 61.227.224.119 08/11 22:08
memes:或許人們並不想要知道答案,而是在意立場 61.227.224.119 08/11 22:08
memes:跟自己是不是一樣…… 抱歉又發牢騷了 61.227.224.119 08/11 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