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附上另外兩個新聞: (立報)http://lihpao.shu.edu.tw/news/in_p1.php?art_id=25827 (聯合)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59571 老實說,這一系列新聞,原本看到覺得很生氣,教育部怎麼可以放行, 但繼續看下去就覺得很好笑,因為北北基雖進逼教育部,但卻也把自己逼到死胡同。 北北基:民國100要自辦基測!因為我們考綱又考本所以不是聯考復僻。 教育部:好,不過…… 1.題目要由新測中心出,所以考綱不考本。 2.101年要十二年國教。 北北基:喔耶!教育部同意了。 以上對話出自《老杜新時代成語故事》的〈朝三暮四的猴子〉(民明書房97.2.30出版)。 所以,搞半天,北北基也不過只是請新測中心在出基測題目之餘,再多出一份嘍…… (好像小孩吵糖果鬧半天,最後拿到的是一樣的糖果,只是分開包裝而已) 而且隔年就12年國教了…… (如果我是100年考試的北北基學生家長,我會很不爽又變成一年期實驗品) 任何人只要稍微想一下,就會提出這個質疑: 如果只是這樣,那幹嘛大費周章搞那麼多,做重複的事? 要是聯合報那篇的那句話是真的話,那如果我是反對勢力,我會很容易操作。 那句話是這樣的: 但如果「考綱又考本」與「考綱」都一樣,為何北北基還要花數千萬元脫離中央自辦? 教育部及北市教育局官員昨天並未說明。與會學者則私下表示,因全國基測的難易度是 「中間偏易」,也就是7成5考生可通過,但北市就同樣的題型,可提高難度至「難易適 中」,也就是只有5成通過。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北北基搞半天,也只是得到一張「比較難的考卷」。 倘若我是搞不清楚狀況的家長,我會很生氣, 因為北北基口口聲聲說是為了要減輕學生壓力,但卻反而出一份更難的考卷? (其實偏易的考題會較缺乏鑑別度,但好處是可以縮小各校的差異) 延伸出來,北北基將來必須要面對兩個質疑,是反對方可能會提出來的: 1.如果學生壓力沒有減輕,那家長會很不爽,因為改來改去。 要報導出學生壓力沒有減輕是很容易的,比方這三點就很有用: a.補習班增多:我認為補習班反應的是家長的焦慮,只要政策改來改去,或教材改變, 家長就會焦慮,但自己又沒辦法處理,就會把小孩送補習班。 在北北基這樣搞又無法自圓其說的情況下,我不覺得補習班會減少。 b.學生的書包重:這個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你永遠可以找到很重的書包。 尤其在小學的樓梯口,一定可以拍到有小孩提著很重的拖拉式書包 一階一階很辛苦上樓梯的畫面。 c.校內考試的次數: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學生的壓力不是來自於開放版本, 而是來自於過量的重複考試訓練。 統一版本後,這件事不但不會被抽離, 或許還可能助長「要更加精熟這一版本」的現象。 2.如果學生壓力減輕了: 雖然我覺得不可能,但假設如果發生了,我也可以替北北基狠狠地砍上一刀, 這把刀的名稱就叫做「學生程度降低」。 因為按照舊式的想法來推,說穿了北北基就是「減少學生的學習來減輕他們的壓力」。 要出現學生程度下降的新聞也是很容易的,因為學生的國語文能力真的在下降。 在各種網路與平面視聽媒體繼續發展的情況下,這件事是必然會發生的。 要拍攝這個也很容易,只要找一些學生很荒謬的作文、作業什麼的, 或者去路上抓幾個學生問一些常識性的問題就行了。 你要是問老師或一般人,大家都會按照「一代不如一代」的習慣回答學生程度下降。 當這兩件事被連結在一起時,北北基到時候可能會被罵得很慘…… 當然也不見得都是壞事,因為仔細一想,如果北北基考的跟基測一樣, 那麼真正的差異就只像是在「我把北部自己學校的名額圍起來,給北部的學生」。 從十二年國教要推在地就學的情況下來看,北北基這樣做,或許也有些幫助? (仔細一想,明星高中之所以明星,主要還是因為學生明星的關係,學校本身的影響少) 無論是怎麼,我都覺得這從頭到尾都是一齣荒謬的連續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1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