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synchronous (同步)》之銘言: : ※ 引述《loteslogin (張三立)》之銘言: : : 教改失敗不一定是教育部的錯,很有可能是教師的錯。 : 我是引起討論串的原 po : 我想澄清一下, 我的本意並非爭論 "教改有沒有失敗?" (更不用說是誰的錯) : 我想問的是 "教改失敗是什麼意思?" : 好像大家在說這句話的時候都假設是某種 common sense : 不過我覺得並不十分清楚 : 不妨等對於 "教改失敗是什麼意思?" 有共識後, 再討論 "教改有沒有失敗?" : 會比較具體 這是兩年前 我參加國語文競賽的演講稿 題目是「我對教育改革成敗的看法」 請問, 什麼是成功? 什麼是失敗? 對於教育改革而言, 若是只談論成功和失敗實在是太過沉重, 就像是黑與白之間存在著許多的灰色, 教育改革只是尚未成功, 但是並不代表它就是失敗。 其實說起來, 教育改革自己本身不會成功, 也不會失敗, 是咱人在成功失敗, 是咱人決定了教育改革的成敗, 也就是說, 你若是認同教育改革的理念, 願意去實行, 教育改革在你的身上就是成功的; 當然, 若是你不認同它的理念, 或是雖然認同它的理念, 但是沒有去實行, 教育改革對你而言就是失敗的。 教育改革的目的, 一個是要把所有的學生都帶起來, 所以教育部才會規定學校不可以能力分班, 要常態編班。 第二是要培養帶的走的能力, 像是獨立思考的能力、 面對複雜的社會要有的判斷的能力, 或者是不斷學習的能力, 而不是帶不走的考試卷、 背不完的算法或是成為一個沒思想的傀儡娃娃。 第三是要讓學生快樂的學習, 這很重要, 請問, 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若是沒有一顆快樂的心, 學生光是聽到學習兩個字就艱苦罪過, 一副欲死的樣子, 這樣的學習怎麼會有好的成效呢? 但是, 這麼好的理論怎麼會實行後, 看起來好像很不好, 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第一、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不信, 他們不相信教育改革對學生是好的, 或是他們不願意改變, 所以當政策、命令一下來, 他們就沒有真正去實行, 「六月芥菜假有心」, 上面有政策, 下面有對策, 就像是政府規定不能用學生的成績進行能力分班, 但是還是有學校利用資優班的名義來行能力分班之實。 第二、家長無法擺脫那些「進好班孩子才會受到照顧」、 「要去補習班進度才跟的上」、 「只有課本不夠,一定要買參考書」的迷失, 所以不但一隻牛被扒兩層皮, 學生們各個壓力沉重書包也沉重, 失去了快樂, 也失去孩子該有的活潑。 教育改革也有成功的例, 像我, 我國一的時候, 沒參加第八節的輔導課, 參加籃球隊、星期六、日參加教會的活動, 只要上課認真聽, 我的課業還是跟得上, 跟本不需要去補習, 而且這些課外的活動並沒有因為考試到了而中斷過, 我還是考上我第一志願的高中, 上了高中也一樣, 沒有補習、參加教會的活動, 參加世界展望會的活動, 甚至交女朋友, 我的成績也都排班上的前面, 大學也考到我想要唸的學校跟科系, 我必須要承認, 國中跟高中這六年是我很快樂的日子, 並不像別人說的, 國中三年高中三年, 六年的辛苦換以後六十年的幸福, 快樂學習是自己選擇的, 我已經先幸福六年了, 而且我也要繼續幸福六十年。 教育是百年事業, 它的果效不是一時一刻可以馬上看到的, 其實社會上還有許多像我這種的例子, 我想一定很多人希望能將好的教育學習釘根在咱的國家, 共同來維護、好好來落實好的改革, 所以我覺得教育改革是會成功的, 只要願意去實行, 雖然一開始會遇到很多困難, 但是等你真正走過以後, 你也可以像我這樣大聲說, 教育改革是成功的。 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west2322&article_id=5317345 還請各位前輩們不吝賜教,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6.41.136
h90257:其實教改成功與否的關鍵 就是教育決策者和 140.122.218.85 01/10 03:55
h90257:社會有沒有建立共同的教育共識而已 140.122.218.85 01/10 03:56
h90257:其實有共識 就會成功 140.122.218.85 01/10 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