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oteslogin (張三立)》之銘言: : ※ 引述《superalf (外星人)》之銘言: : : 對於高等教育實際上沒有化為生產力這點,有兩種可能: : : 1.學生了解所學,但不知如何應用 : : 2.學生沒有學到該學的東西 : 我覺得這兩點只是在轉移焦點。 : 如果只是一兩位學生有狀況,那還可以說是單獨那兩位學生的問題; : 但現在可不是一兩位學生的問題了,現在可是全國學子的問題了, : 所以我認為高等學府不能把所有責任全部撇清。 : 基於以上理由,請 superalf 君莫再轉移焦點才好。 : 類似下面的申論,希望以後能夠平衡申論。 : 此外,並非責任完全由高等學府的教師負責, : 但是高等教育學府也應陳述問題,尤其是政府該做些什麼,而不是僅僅撇清責任。 我沒有意圖轉移焦點。因為我要認為要找出高等教育沒有化為生產力是誰的責任,必須 先了解高等教育為什麼無法化為生產力。而生產力有種兩種形態:一是製造,二是創意。 若是由於製造這方面,那就是說高等教育無法讓學生學到製造某種產品的專業知識。我說 的第二點,指的是這個。這現象是有,我就有聽過資訊系的學生畢業後還是不會寫程式。 但要說所有的學生,或者大部分的學生在學校都沒有學到該學的專業知識,我個人認為太 過牽強,因此我得到的結論是高等教育對於學生創意的提升沒有助益。我說的第一點,指 的是這個。 不過你說得沒錯,這不是一兩個學生的問題,而是全國學子的問題,因此這問題應該屬於 系統性的,也就是教育體系的某一環(或者好幾處)出了問題,我為此而怪罪學生是不應當 的。由於是教育體系的問題,因此需要教改。 ===============================以下離題===================================== 不過,我對教育對於提升個人創意這點所能施的力感到悲觀。以我個人的經驗,要創造 一個新的東西或想法的步驟如下: 首先,手中必須要有一籃子知識。其次,將這些知識 進行排列組合,再扣除那些不合邏輯的組合。也就是說,知識越豐富,創新的機率越高; 邏輯越好,創新的機率越高;對於事物越沒有定見,所能想出的排列組合就越多,創新的 機率就越高。教育能給予人知識與邏輯能力。至於對於事物的定見,我認為這跟每個人 的個性有關,但教育可以產生部份作用。以往台灣的教育鼓勵學生遵照常規,好比說 "照著做就對了!","問這麼多幹什麼!","要乖要聽話",這部份是教育可以扭轉的。 不過創新最重要的不是上述我說的那些東西(雖然那些是必要的),而是動機。一個東西, 你通常要覺得 "它爛透了!",才有可能想要改變。這動機不是外在的誘因如金錢,而是 內心更深層的,對於現狀的不滿。這種動機的強弱,跟個性有直接的關係(這類人多少有 反社會傾向、我行我素、難以融入團體等問題)。而這是教育無法使上力的,因為人的內 心狀態很難透過教育改變。 -- 學習,是不斷地知識解構再重建的一種過程 http://blog.pixnet.net/superal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50.44.39 ※ 編輯: superalf 來自: 123.50.44.39 (01/14 12:35)
loteslogin:中肯 140.111.126.32 01/14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