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ovewind58 (DREAMER)》之銘言: : 全家盟的訴求很簡單 : 「既然要免試入學,又何必要採計在校成績?」 : 「我們該讓小孩好好的學習,而不是用考卷來灌輸他們」 : 「要讓孩子快樂學習,不要同學變敵人」 如您所說的,全家盟的這個訴求是宣傳效果遠大於實質的。 評量的本意就是想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方便做補強。 只是目前現況把評量侷限在筆試,而且大多是題目出得不好的筆試, 而筆試的目的變成「重複訓練筆試技巧」,甚至筆試變成學習的目的。 這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承受了「不適當」的壓力。 (學習本來就不是一件全然快樂的事,但至少壓力要壓在有用的地方吧=_=+) 全家盟有注意到畸型的教育現況, 但二分法的思維(這恐怕也是因為他們受到舊式教育的影響所致), 他們採用了「全盤推翻」的作法。 本來基測應該是門檻但並不是, 本來在校成績應該能評量學生是否能達成能力指標與學習目標但並不是, 本來考試應該用來檢測學生學習效果但並不是, 本來學習的壓力是適度的而且應該集中在能提昇學生該學的能力但並不是。 於是全家盟把它完全推翻,其實這個遊行要的並不是12年國教, 因為12年國教並不是這個樣子的。 但說老實話,如果把訴求針對真正的問題說出來…… 那麼媒體到一般民眾到教育工作者都搞不清楚。 (我記得很久以前教師的那場大遊行,到最後訴求就被模糊化跟妖魔化orz) 如果他們心裡想的是像鐘擺一樣,因為盪得太過去所以我用極端的訴求讓它稍微盪過來, 這倒會有些效果吧……(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如此,但引起討論是好事) : 可是我覺得他們的想法都「太理想化」了 : 應該是說不管是哪種教育政策 : 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 : 就好比九年國教剛出來的時候 : 也是遇到了許多種種的困難 : 但現在還不是一樣慢慢的解決了 : 看了一下今天去的成員 : 不是某家長會會長就是某家協會會長 : 於似乎他們都有一些身分地位 : 而且全家盟的成員幾乎都是以北部為主 : 不禁讓我想起南部偏遠的學校 : 那些孩子的家庭連生活都有問題了 : 哪還有時間去管教育政策的實施 : 能不能讓孩子就學就已經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了 這點其實是經濟問題,但卻對教育有很大的影響。 但如果我們想把這個權責放給教育部,那是不可能解決的。 大概教育部能做的就是補助(甚至免費)讓偏遠地區中低收入戶孩子的學費, 然後開很多案子去補助偏遠學校的設備,花錢鼓勵偏遠學校的師資…… (簡單地說,教育部可以做的就是發錢) 但我們都知道問題來自於家庭本身,不是說學生上學不用錢就沒問題了, 問題是家長可能不想或不能讓學生上學, 再者學生的家庭教育影響遠大於學校教育, 學校並沒有萬能到把學生當白紙一樣進來後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再者,學生也不是白紙,有些時候學校還會火上加油) 但我想說的是,這點反而會變成推動12年國教的好理由。 從名稱上來看,可以發現教育部用「12年基本教育」來包裝12年國教, 然後提出「基本教育」不是「義務教育」,所以不強迫入學, 但會給「想要入學卻無法入學的學生」補助與協助。 如果聚焦在這裡的話,照我們目前社會的價值觀來說,這幾乎沒什麼人(敢)反對。 不過……目前看來,12年國教被誤會成義務教育, 而聚焦點也始終擺在聯考存廢(我就是故意用聯考這個詞的)、學區劃分什麼的…… (雖說這一點也會是裡頭比較關鍵的部份) 嗯,有時候我在想,或許從贊成者到抗議者到教育圈到行政人員到媒體…… 大家都不清楚十二年國教是什麼,就跟當初九貫一樣, 或者直接照自己心裡所想的那樣去定義這個東西,接著開始拜或開始罵。 (不,搞不好連制定者都還不確定它將要是什麼) : 或許十二年國教真的是延宕太久(26年) : 但是就像教育部長鄭瑞城說「教育不是速食麵,要做全方面的考量」 : 我認同部長的這一席話 : 但我卻又有一個小問題 : 全家盟的成員這麼積極的要通過免試的十二年國教 : 他們應該要〝提出〞可能問題的〝解決〞方針或辦法 : 不然就算十二年國教通過了 : 到最後一定也又會有人不滿意 我是贊成12年國教的,但看了這一段時間以來的各種新聞與討論實在讓人很不安…… (希望這件事之後不要被簡化成免試vs.考試這種極端的討論,那真的沒意義) 這點也是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事, 我們的政策很習慣用「一個方法」來「解決一個問題」。 就好像在學校裡寫考卷那樣,好像很簡單的方法就可以搞定問題, 好像這些事情也都可以簡化成一兩個字數很少的「題目」。 可惜的是,教育界真正的問題都是那些「沒辦法簡化說出來的」東西, 背後的因果關係錯綜複雜,李組長眉頭一皺都明白事情並不單純。 而要解決它也不是用簡單的「方法」可以做到的, 有些問題甚至根本不可能解決,你只能讓它稍微好一點。 比方目前教育現況之所以會這麼畸型,背後包含了師資、家長、縣市校行政單位, 以及長久以來制度層面所造成的各種文化, 我們都知道,但我們唯一能夠動的只有升學標準這一塊制度, 光是這一點就有很多難以撼動的東西(比方明星學校的勢力、執行者的信任感)。 而即使如國小沒有升學壓力,回到教育專業的教學與評量方式也都還不能順利推動。 看來國高中這一塊可有得走了…… 儘管如此,我還是蠻期待接下來將會發生的事,在糟也不會糟過原本這樣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142.163
maskzero:對memes兄的理性論述 深感佩服 不過有些122.147.140.153 07/14 03:28
maskzero:觀點 老實說 小弟也很想與M兄討論 可能122.147.140.153 07/14 03:29
maskzero:另文再述...122.147.140.153 07/14 03:29
幫修推文XD ※ 編輯: memes 來自: 123.240.143.69 (07/14 16:42)
memes:其實推甄、多元入學也是啊 123.240.143.69 07/14 16:49
memes:本來應該公正、多元的卻不是 123.240.143.69 07/14 16:49
memes:但問題不在多元入學不對 而是缺乏規準 123.240.143.69 07/14 16:50
memes:就好像多數老師都贊同教師評鑑 但多數老師 123.240.143.69 07/14 16:50
memes:也對教師評鑑的規準與評鑑者沒有信心 123.240.143.69 07/14 16:51
memes:有太多制度或政策都因為「某種文化」而扭曲 123.240.143.69 07/14 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