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唉 推完文後就後悔了 乾脆寫一篇 借這個題目想想,從九貫的執行經驗來看,十二年國教該怎麼辦? 因為實際有照九貫的精神在做教學與評量, 所以九貫的方向綱要什麼的對不對,從成效上來看,我並沒有太大的質疑, 讓我在意的是,九貫的內容並沒有被確實地實施。 國小馬馬虎虎做個樣子,國中……我不覺得九貫之前與之後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這句話說得比較武斷一點orz 但不能不承認這是普遍的現象) 真正在做的人反而被當成異類……唉 撇開抱怨,我想探討為什麽「它沒有被執行」的這個問題。 舉個例子先,比方原po提到的「社會學習領域」被分成三個科目教學這件事, 這點常被人詬病,因為目前的國中社會領域根本只是三科「黏在」一起而已, 內容不太有統整,一般的教學也是如此。 但不要那麼快把罪怪到綱要跟教科書身上, 因為最初一年時,某版本是真的有編出統整三個科目的「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 但也因為它真的統整了,所以它的市佔率那一年急速下降, (因為老師並不善於這樣教orz 師資培育過程也不是這樣訓練的) 下一年它也就「從善如流」,跟其他版本大家一起來玩「拆拆看」的遊戲了。 說穿了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大家也都知道(有點睏所以跳一下,直接進結論), 九貫在執行時,常見的有這些問題: 1.師資培育並沒有配合。(而在職老師的「研習」也並不確實,更沒有太多效果) 2.基層的參與率太低,缺乏修正的管道。(接第三點) 3.中層的地方政府與學校行政人員大多用「做成果」的方式來執行它, 因此應該有功能的東西最後的形式化了,比方課發會、課程計畫、本位課程…… 大多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比方廠商代做課程計畫、領域會議掛名聊天寫會議記錄), 著眼點始終在於「可以拿來報成果」的東西上。 (所以多元評量也變成浮濫的遊戲,儘管它本來不應該是這樣的) 4.從2與3延伸出來可以發現到,目前我們仍存在那種「做成果」的文化, 即使你不認同,你也會為了繳交這些成果疲於奔命,沒有時間去思考背後應該怎樣。 (個人以為中間這一層問題很大……當然不代表基層與高層就沒問題) 5.延伸出來的另一點是,大家都搞不清楚九貫是什麽。 政策不夠明確、溝通不夠清楚、師資培育與研習未能達到功能, (舉個例子來說,你怎能純用講述法來演講,內容卻要大家上課不要只用講述法?) 再加上政治因素(比方將教改妖魔化的宣傳方式), 導致從家長到學生到老師到行政人員……大部分的人都搞不清楚九貫是什麽。 從名稱上來看,老實說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所以才會鬧出把「開放版本」、「建構式數學」與九貫劃上等號的笑話。 (但身處其中並不好笑) 6.現行體制中,教學專業並不被重視。 基本上,教育界只有學術專業與行政專業,並沒有教學專業這種東西。 這導致很多東西並沒有辦法被執行或被重視,人才不易保留(或者覺得自己是笨蛋), 「做成果」的文化也難以撼動。 7.現有升學至上、智育至上與明星學校的文化難以撼動。 所以基測搞半天還是聯考(大家也這麼看待),而還不是「基本學力測驗」。 (從字面上的意思可以觀察到,它應該是門檻而非升學唯一標準) 8.倉促執行,比方當初那個嚇死人的小一、小二、小四、國一跳著做, 想想真是太經典了…… 綜合起來,回到最出的問題,九貫到底有什麼可以作為12年國教的借鏡? ……糟糕了,我覺得執行12年國教時,這些文化都還是沒能改變。 信任感早已消逝殆盡,還撐著的覺得自己像笨蛋, 對立愈來愈嚴重(包括行政與基層教師),大家還是一樣搞不清楚12年國教是什麼。 儘管如此還是要做。 個人以為九貫也好、十二年國教也好,都只是手段而已, 方向跟目的從來都沒有改變過,而這個方向也不是近幾十年的事, 有些教育的本質是從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只是不同階段用了不同的手段。 然後我們把這個時期的手段包裝起來,取一個名字。 九貫的真正目的並不是把國小到國中貫起來(從結果看也並沒有), 十二年國教的真正目的也不是字面上「協助想就學的學生完成基本教育」那麼單純。 如果從九貫來看, 這些東西說起來簡單,卻沒辦法用很簡單的政策來做到。 就光是「反應基層的聲音、讓基層參與」好了, 說起來很簡單,但誰也想不出該怎麼做。 開公聽會嗎?從基層找出一些中央團員來參與政策規劃嗎? 開網站嗎?(比方你看學習成就資料庫的網站開那麼久,去發問的人還是那麼少) 讓國教輔導團或深耕種子教師跑學校收集現場聲音嗎? ……你覺得收集起來會是什麼樣的聲音呢? 好像怎麼做,永遠都不可能「讓基層參與政策」, 因為沒有參與的那個人永遠會說「基層沒有參與到」, 就好像總會有學者投報說政策制定未能廣納大家的意見。 (其實就是沒問他意見的意思啦) 至於那個做成果的文化,就更難以撼動了。 而每個人都知道家庭教育很重要,每個人也都知道家長的觀念要改變, 但你根本沒好辦法快速地影響或改變這些觀念。 撒錢讓學校辦親職座談嗎?那很好,但真正該來的家長永遠都不會來。 至於倉促的問題呢?嗯……當初確實很倉促,一團亂。 可你知道,即使正綱都實施六年了, 到現在還有「非常多」學校跟老師搞不清楚換版本要看學習階段的這件事! 就好像大家還以為建構式數學是從九貫開始的一樣…… orz 有時候我在想,無論政策拉多長來做、分多少步驟來做, 它永遠都是倉促的。 所以…… 不,我真的不知道,從九貫可以提供什麼「明確的解決辦法」給十二年國教。 那不代表九貫或十二年國教是錯誤的, 更不代表保持在科舉制度萬歲萬歲萬萬歲的文化裡, 什麼都不要改是最好的。 但我真的覺得接下來並不會因為有九貫的經驗而變得比較順利。 (當然還有個前提,如果經濟忽然變好,一堆問題大家就會忽然不在意了) 只是如果把九貫跟十二年國教當成手段,而不是目的的話, 那麼,我們倒是真的在持續前進的,而這些也都會是解決的方法之一。 --- 還要補一點的是, 我並不贊同那種「這是我們的文化,不要拿其他國家的制度套在我們身上」那種鬼話。 如果這句話是用在執行面上,那麼倒是很有參考的價值, (但大家還是一樣只嘴砲到這裡,卻都沒有人說該怎麼做) 但如果把這句話當成「那麼我們還是設計照我們習慣的政策吧」, 那不過就是等於什麼都不要改變的意思罷了,套再多理論依據也只是裝飾。 如果覺得繼續這樣每天寫複習卷, 上課老師唸一唸然後說書還是要自己念, 每天晚自習,只能看教科書,其他課外書都是罪惡。 ……這樣可以讓我們更有競爭力的話,那就繼續下去吧。 --- 雖然寫得很悲觀,但其實我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 當然不會只有看,也會下去攪一攪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143.69 ※ 編輯: memes 來自: 123.240.143.69 (07/15 02:22)
yaolulu:雖然我很支持你 但你簽名檔 那是??? 哈 61.231.106.165 07/15 02:24
yaolulu:認真的說 我覺得這戲的主角 孩子們很可憐 61.231.106.165 07/15 02:25
memes:對 而且從以前就一直可憐到現在……XD 123.240.143.69 07/15 02:27
memes:教改之前之後都一樣可憐 123.240.143.69 07/15 02:27
ezk:原來是自爆咒文的作者啊,久仰久仰140.112.211.143 07/15 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