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分成幾點來討論: 1.上課可以吃東西嗎? 我認為可以, 但以不影響其他人上課為前提。 且這點適用於「所有的學生」,而不僅是醫學系學生。 2.評鑑要做的是什麼? 我要提出的質疑是:上課吃東西這件事是評鑑的重點嗎? 衍生出來的問題是:洪蘭私自公開評鑑內容,是否有違評鑑倫理? 很奇怪的是,一看到「醫學」兩個字,許多人眼睛就亮了起來。 另外,有個問題: 何謂「醫德」? 如果不定義清楚,恐有無限上綱之嫌。 話說:醫師需要什麼「醫德」? 其實,醫師需要被求的,只是專業技術和「良好的互動能力」而已。 舉例:護理系、心輔系和社工系學生的實習, 督導會要求實習生與案主第一次見面的場面構成, 過程中的同理心技術, 以及結束離開前的告別結語。 我從來沒看過台大醫學系的老師教過這些。(除了李明濱以外) 在醫學院曾經開「健康體系溝通技巧」這門課, 可是是選修,不是必修。 曾在臨床上看到一心為病人好的醫師, 卻使用著粗糙的言語, 然後埋怨自己為什麼受到病人誤解。 為什麼精神科醫師往往被認為善於跟病人互動? 不是他們天生溝通能力就好, 而是他們的專業養成上重視溝通技巧。 同樣地,護理系、心輔系、社工系也傳授了這份能力, 但在醫院中的其他科別,這種能力往往被視為是自己久了就會了, 而不把它當成一門特別的課程來加以學習。 我主張,對醫師要求「醫德」是不必要的, 因為模糊的「醫德」概念容易無限上綱, 而且也把醫師「神化」了,認為醫師要有更高的品德。 醫師跟一般人沒兩樣,都是很普通的人,不是聖人也不是惡人。 重要的應該是把互動能力、溝通技巧明列為專業訓練的一部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1.143 ※ 編輯: ezk 來自: 140.112.211.143 (12/09 17:34) ※ 編輯: ezk 來自: 140.112.211.143 (12/09 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