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周平】  佛教本身就是教育事業。佛陀在祇園精舍、竹林講堂和大林精舍對眾生示教利喜, 可謂是人類文明史上大學教育的原型之一。解嚴後,佛教事業快速成長。佛教團體除全心 投入慈善、醫療、文化等世俗事務外,更以教育事業做為「人間佛教」示現的道場。  在高等教育擴張的過程中,主要佛教團體也沒有缺席。不到十年間,先後成立了華 梵、慈濟、南華、佛光和玄奘等五所大學。加上將要招收研究生的法鼓大學,台灣有六所 由佛教信眾所護持的大學,成為台灣高等教育的一股般若清流。  然而不同於老牌大學,佛教成立的新私大在擴張所造成的結構緊張處境下,處於相 對不利位置。除多家新設國立和私立大學外,占有資源和知名度等優勢的老牌國立和私立 大學,在教育部推波助瀾下,使自身增肥兩倍以上。在僧多粥少下,公立和老私大成為兩 大板塊,擠壓佛教大學有限招生機會。  佛教興學資金來自信眾善款,比不上財團興辦的新私大那般優渥。大多只能在偏遠 地區購得校地儉約經營。儘管如此,佛光山創辦的大學在創校之初,仍能在百萬人興學的 願力護持下,堅持免學費和高薪禮遇教授的原則,以小而美的書院風格吸引優秀學生和學 者共聚一堂探索宇宙人生的智慧,成為台灣高等教育的一段佳話。  然而宏觀的資本主義全球化力量全面侵襲台灣高等教育,上自國家,下至各大學, 皆妥協於市場化治理策略。佛教大學自此逐漸失去獨特的書院風格,而成為大而無當的一 般學校。一方面以招生最大化獲取學雜費,一方面取消教授優惠並壓低成本來搶食板塊擠 壓下的有限生源。終致學生的素質每況愈下,優秀師資快速流失。  近幾年,少數中小企業興辦的新私大,由於財務和聲望的劣勢而產生嚴重招生缺額 ,只得退出聯招。缺乏特色的部份佛教大學也開始面臨嚴峻考驗。  筆者認為,目前的艱困處境是共業,也算是逆增上緣。各佛教團體應捐棄我相執著 ,共聚一堂,思考成立佛教聯合大學系統的可能性。並應建構一套佛教大學必須存在的論 述和願景,並以此向國家和公民社會爭取支持。千百萬信眾和董事會,不應滿足於靠學雜 費達到收支平衡的目標,應該持續護持以提升捐款在財務結構中所佔的比例。從而提供學 生減免學雜費和優厚獎學金,以感召有心向學的貧窮學子。  在戰略高度上,應將正業放在教學品質的提升上。以星雲法師所謂「人文思想的內 涵,相容並蓄的精神,福慧雙修的理念,乃至行解並重的教育」為目標。在戰術層次上, 應極力爭取教學卓越計畫。三所佛教大學在這方面已卓然有成。同時,為使學生在知識經 濟時代具備博雅素養,佛教大學應貫徹以通識為核心之全校課程革新計畫,並爭取通識領 航學校的獎助。  教卓和通識這兩大車軌,配上佛教興學願景和眾人願力的推動,必能使佛教大學從 庸俗化的高教迷途,轉向慧道中流的正途。  (作者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系主任)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90600306,00.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1.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