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楊景堯】  最近塑化劑事件,全民惶恐,馬總統特別召開國安會議尋求對策;上周衛生署公布 去年台灣十大死因,提醒國人多數是與肥胖有關;水利專家預測石門水庫最後一道攔砂壩 「榮華壩」如果崩潰會有嚴重的的後果,雲林超抽地下水致使高鐵壽命剩下十年不到,聽 在耳裡大家都很緊張,幾家電視台也都製作專輯報導。但是台灣虛胖的高等教育長期一直 在「塑化」台灣的未來,卻引不起媒體與政府的重視,令筆者十分不解。  今天看到開南大學風暴,有四分之一教師連署要求校長下台,因為校長要嚴格執行 「限期升等條款」,不升等就解聘,以維持該校的競爭力。這是整個台灣所面臨的問題, 而不是開南大學單獨的問題。「有權力者就該負責」,政府才是應該負責任的源頭。  台灣的高等教育長期虛胖表現在幾方面:大學數量多達一六四所,以人口密度算堪 稱全球第一,但是「七分可以上大學」也為台灣貼上標籤;博士學位年產數以千計,碩士 數以萬計,但是急功近利,速成卻嚴重貶值;師資也虛胖,擁有正教授與各類頭銜者比比 皆是,但是認真治學、受人敬重的「真教授」非常有限。少子化以及「生不如死」的年代 逼近(去年台灣出生人數十六萬八千多,死亡人數十四萬多),大學目前年招生不到三十 萬學生,危機早就浮現。  虛胖的高教首先「塑化」的是高教的品質,沒有教授敢嚴格要求學生,「此校不留 人,自有留人校」;只有沒人報名的大學,沒有畢不了業的大學;接著「塑化」的是高中 職教育,許多中學不再堅持畢業的學科要求,因為即使毫無程度的中學生都會有大學錄取 ;再其次「塑化」的是社會的樸實風氣;滿街博士、碩士,高等教育「普及」假象,當然 也就更「強化」了官員「逃避棘手問題」的心態。  「輔導退場與轉型」是政府多年以來面對高等教育過剩束手無策的口頭禪。近十年 來還允許公私立專科或學院,為了升格大學增設許多「重複」、「低成本」系所;招不到 學生就以「改名」應付;去年還增設國立金門大學,政府的作為使問題一再惡化;但是沒 有人知道,如果繼續任由市場決定,「公立大學躺著幹,私立大學剉咧等」,只剩下「吃 皇糧」的大學將會是國家的災難。  全世界多數民主與先進國家無不以擁有私立高等教育的比例為傲;如果台灣倒閉的 都是私立大學,剩下公立大學(一流到末流都有),不僅是國家財政無法負擔,社會也毫 無公平正義可言。筆者認為高等教育的「塑化」問題,嚴重程度絕對超過石門水庫潰壩或 高鐵停駛對台灣的影響。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62200534.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0.179.75
loser1:譯: 我快失業了,趕快救我。 06/22 11:50
uka123ily:最後一段是經過比較研究? 很多國家還是國立為主吧 06/22 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