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esop (耐心、信心、恆心、愛心)》之銘言: : ※ 引述《PR56 (五人揃って5566)》之銘言: : : 任何的掌聲。要減少升學的壓力,必須大聲地對相當多的孩子說你們考得不錯的。我們 : ︿︿︿︿︿︿︿︿︿︿︿ : 一直有一個疑問,小時候高中時,約17-18歲,聽到要減少升學壓力 : 到現在,31歲了,還在減少升學壓力。 : 到底壓力減少多少了,教育部都愛量化的數據, : 怎麼這方面的數據不給報導出來, : 讓大家知道在升學壓力的減少上, : 減輕的比率是多少? : 還是根本沒做數據, : 每次要搞什麼政策, : 就說要減輕升學壓力? 我覺得您點出很重要的迷思。 不過真正的問題也不在數據, 大官們與聰明的民眾們就是因為只看數據和「表面的名詞」,才會搞成現在這樣。 其實升學,或者說讀書本來就是會有壓力的。 只是有些壓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 拿當兵來說,當兵本來就該鍛鍊,但如果鍛鍊的是體能,那沒話說; 可是一堆當兵鍛鍊的卻是那些對戰鬥技能毫無用處的擦鞋、槍操、砲操、唱歌, 然後操得每個兵又累又煩的,那就一點意思也沒有。 讀書當然也是這樣。 壓力是一定會的,但如果壓力是來自於那些反覆不斷的重複訓練,那就不合理。 其實一個人的時間就是那麼多,就像上課一樣, 你不能又要強調英文而塞滿了時間,卻又要人原本的領域都不能打折扣。 重點在於,如果受教育需要花時間,如果受教育會有壓力, 那我們的壓力是不是放在那些對學生與社會未來較有競爭力的事情上? 這事你知我知每個人也都知道,不是。 教改當初是想導正這件事的,直到現在的十二年國教都是。 但我瞧著瞧著就見到一堆人把名詞都搞混了, 弄到後來既罵學生壓力太大,又罵學生太嬌沒競爭力。(這不是矛盾嗎) 許多政策也在這些七嘴八舌以及政治利益的角力、考量下扭轉來扭轉去, 到後來好像「減輕學生壓力」變成主,「導正教育到合理的壓力上」則被忘了, 現在就是這樣,每個有頭銜的了不起的大人物們都能說上幾句話, 而教育的問題依舊。 教改是應該的,也該要改,但改著這麼多年來, 卻因為這些數據、成果冊,以及大人物們的人云亦云、勢力角力下, 國中以下,我看到被扭曲的教改。 國中以上,我瞧不見教改。 學生的壓力依舊,而且是不合理,對未來競爭力幫助不大的那裡。 -- 風聆的小說盒 http://icecream6.pixnet.net/blog http://www.wretch.cc/blog/icecrea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17.126.36
doching:推 07/05 10:07
bagelss:推+1 07/14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