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許多人都希望,透過某種教改 -- 比如說免試,然後教師因此重新設計課程, 能讓孩子自主地對學科感到興趣、進而自主且多元的學習。 但,真的能嗎? 以下分三段討論: ---------------------- 一) 1. 我朋友說:「如果我們能讓學生有個認同的對象, 讓他們相信練數學是帥的,背單字是酷的,做實驗是了不起的, 讀書與思考是吸引人的,也許他們將有完全不同於現在的行為模式?」 我想,其實這很簡單,你讓數學變得不普及就行了; 如果人人都有精實肌肉敏捷身材,那 Breakin 也就沒這麼迷人。 帥不帥,其實這種偏好,和文化體系有很深的結合; 這麼多小說裡提到古代女子「一見相公有才情,心裡也就許一半」 多少反映了當時的民情。 其實直到現代,很多人還是會對「有才」的人心儀、也有人會對「孝順」的人心儀, 只是會這麼想的,通常都不是國高中的學生。 「環肥燕瘦」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但其實對男子的審美觀也一樣。 在古代,人人都下田、打獵、作長工當苦力; 脂肪少到一定程度之後,八塊腹肌和二頭肌都很容易顯出來, 窮人家衣服也少、打赤膊很合理。 胖子代表對方家世優沃,那是灰姑娘心裡期待的另一片天空; 識字、講話有道理,更是有魅力。 有肌肉線條、身手敏捷,非但未必迷人,反而是女性眼裡「一輩子只能如此」的形象。 就是現在社會提高生產效能和個人所得的方式集中在知識力、而取得報酬和資源後, 去改善的是物質生活需求。 就是人人都身才走樣、又都積極地要小孩去學「知識」, 所以胖的少人喜歡、動得快又帶勁的更迷人。 如果留意一下像那些比舞擂台的國內外節目,參賽者人人都是以此為業, 你夠power我也夠,除了細節表情到不到位,這時候分勝負, 比的又變成了「頭腦」 -- 看誰能編出更特別的表演、用想不到的方式去使用四肢來刺激感官、傳達某些情緒。 2. 數學沒有魅力嗎? 畢達哥拉斯的年代,他帶著一群門徒研究「正方形和三角形」被當地的政權無條件供養。 拿破崙攻打德國的時候,下令軍隊避開了高斯的故鄉, 因為「全世界最聰明的人住在那裡」。 3. 而現代的中學生,活的安逸、每天都要上課,數學太不稀奇了, 尤其是他們正在學的數學對整個社會來說太淺;你要他覺得學數學帥只有兩條路走: 一是讓數學變得更難, 補習班老師們都知道要在學生心目中利用「英雄情節」建立優勢, 就是快速解開他們想不通的題目、順便嘲諷其他老師一番 -- 但實際上學生真的會因為這樣學更好嗎? 二是乾脆讓數學變得稀有。 現在這個時代,在國中走廊上如果有人做出大車輪、彈吉他唱英文歌, 一定會引人側目而被仰慕和效法。 只要以後數學越教越少、甚至不教了,等到所有人連九九乘法表都很難算出來的時候、 電腦程式沒人會寫、金融投資和科學統計更從此絕跡。 這時候,國民教育一天八節裡,只有一節是國英數輪著上; 其他七節是工藝、農作、戰技 -- 不需要體育。 ( 如果這樣還有「國民教育」體制的話 ) 那在國中走道上有人大喊 「x:5 = 3:4,所以內項相乘等於外項相乘,x是 15/4 」 我保證一定像 ABC開超跑 一樣,被一大堆異性圍著。 4. 學生不會莫明對國英數理這種基礎學科感興趣; 又不夠簡單、又無法直接作出「成果」來增加成就感、 又不夠難到成為同儕中的英雄。這是這些學科先天上的劣勢。 尤其學生就是知道的少、想的少; 很多家長的擔憂,就是因為學生很容易被片面的訊息、單一的邏輯所影響, 很容易順從自己的欲望和簡單的想法。 -- 因為他們才剛脫離幼兒時期,而那個時期他們被賦與的最大責任, 就是獨立滿足自己的欲望、了解自己、然後有需要什麼要說……。 但學習是必需有成效的,尤其是政府補助的學習,尤其是一逝不再的少年黃金時期。 但你要怎麼讓學生知道他必需學得深、必需趕緊找到興趣? 而不是突然想學、突然又不想學…… 只想知道一下不是真的要學…… 因為沒對知識科目下苦心,所以全都跑去競逐苦練項目、享受汗水、力道與成就。 5. 「興趣」確實是影響學習成果的重要因素, 但要是教育議題老往「老師讓學生缺少興趣」的方向上推, 那國英數在現代社會是如此必要而普及、國中小學所的又淺,上述的先天劣勢就無解。 應該轉向去思考別的層面,「興趣」改良我認為聊作加分效果就好, 否則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只會掉進死胡同裡。 -------------- 二) 想要多元,而且讓小孩有點自主性的學習, 導師系統的品質可靠度會十分的關鍵、而且要求必須十分地高; 因為「讓孩子能發展自己的興趣」 和 「任孩子混掉九年」的界線非常薄。 導師需要 1. 堅持學生一定要「深入」在其興趣之中、也要讓他清楚一部份的未來和現實情境。 2. 清楚哪裡能找到資源和課程,讓對學生深入其興趣。 3. 有足夠的管道,讓孩子為現階段的興趣補足他必須的背景學識。 其一, 不能只「看孩子對什麼有興趣」;這興趣必須是他能「深入」下去的; 如果只是為了好玩卻不願、無法深究,就不能在此停留太久、 要趕快誘發他的下一個標的。 另外,運動的腦啡、電玩的感官刺激、同儕和異性的目光, 甚至是「被欺負vs人人都怕我」的體驗, 可能會讓學過多的學生把目標指向某幾群特定的技能; 但顯然不是人人都該以此為業、或花費國高中時間在其上的。 其二, 因為不只是現在層級(比如說國中) 的課程是少樣且通用的; 下一層級(高中)的課程一樣是少樣且通用,就算高職,也受限於班級和師資、教程。 導師如果沒能夠幫學生擎劃未來的學生和實踐之路, 就只能說:「可是,你說你喜歡這麼,那你將來要讀哪科?」 「你對這有興趣,就該高中考好一點、大學or研究所才能選這個科系」 其三, 期待某種玄妙的體制, 能讓孩子在國高中時間就發現了「一輩子不會後悔」的志向,這是不可能的。 多元的教程和探索,要取代相對可靠的現有體制, 至少要做到不會讓孩子因為「特化」的學習路徑而「窄化」了未來。 所以說建立一種 「如果興趣變了,還可以補充過去沒學到的,重要的是「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 這樣的機制,是很有必要的。 就好像在矽谷,大家相信「點子夠好,就會有投資者支援」, 而實際上也有許多這樣的平台,那年輕人當然就敢做夢。 在台灣,一想到創業 -- 「 我想先去當公務員,或去竹科,退休之後就會有錢創業了。」 這不是「想法」、「觀念」、「敢不敢」的問題,而是背後沒有那個支援體系。 要讓師生家長去走一條多元多變的學習路也一樣, 背後的支援體系很重要,導師的專業度也很重要; 那如果這些「很重要」的部份沒有的話, 也許不是程度上、機率上很難而已, 而是可能根本在浪費社會資源空轉、 在改制時產生的漏洞會讓新學制更多弊端。 -------------------- 三) 1. 教改,真的只是導師們「願不願意」、「應該試著……」的問題嗎? 全國學生學同一套教材,成長環境不同、家庭不同、想法不同; 還要受限於高中、大學需要的能力,還要受限於一班三十人的規模。 教師們真的只要「試著去設計…… 讓孩子有興趣…… 」就能讓上學又快樂又充實嗎? 不考註釋也行;但那怎樣的國文課,才是讓學生又有興趣又學得到東西的國文課? 不是聽聽笑笑就算了、也不是「如果我不主動發言、學習成果就不好」的那種。 前幾天看到tvbs 介紹中國的國文課;感覺大家好投入好棒, 但仔細一看就知道那是資優班 -- 根本就把「沒興趣讀的」放棄掉了。 2. 生動的教學很容易有這個問題,變成「積極的在表現,消極的在看戲」, 這樣的教學成果會擴大學生的學力落差。 簡單的想,可能會認為老師該照顧內向or後段的學生, 但你一和他互動他答不上話,在心裡可能反而留下陰影。 真的停下來引導他,三十人的班級裡, 其他的學生一發現自己不在你眼皮底下馬上就會吵鬧。 3. 我小時候也補過作文,聽老師講成語笑話的確很有趣,聽完了還是要背、不背就沒用 -- 而有趣的不只是教法,他教的成語是挑過、能講出笑話的; 但這樣的學習是零散的,只是背了很多成語。 我國中的時候作文成績不差,因為成語懂得多,那個時候作文都在比「長度」的。 到了高中成績就不好,我自己也開始有感覺到,除了議論文,我其實不太會寫散文。 是一直到大學看的閒書多了,也自己寫了不少詩和小說之後, 才越來越懂得寫、也才更懂得欣賞。 寫作更重要的是邏輯和情感描述,在我印象裡,小學作文班, 全班五六十人只有三四個「補很久、而且有比賽得獎」的學生會被留下來另外指導。 他們是老師的活招牌,而我們這些其他的學生只要「上得開心」就好了 -- 但是學生教育應該這樣嗎? 我也知道現在有種「寫作家教」,一學期的課就是完成一本讓學生和他家長滿意的書, 我其實是還滿好奇授課者會怎麼教的; 但我相信那也應該不適合大班、不適合心態和程度都混雜的國中生來上。 4. 「想想怎麼讓學生對課程感到興趣」,說真的談何容易…… 處理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認定這是別人的問題; 支持免試很簡單,只要覺得 「學生不肯主動學習,這不正是老師們該想想、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嗎?」 就好啦……。 但如果問題並不是在教師們「願不願意、有沒有去 "想想" 」,而是「做不到」呢? 那整個免試的學制就會出現漏洞 -- 缺少的這塊不是配套,而根本就是地基; 一但學習意願、品質不佳的問題浮限, 免試過了幾年一樣得再改革,但就是平白犧牲了這一代學生。 我想要強調的是: 很多人認為免試「未必一定能帶來多元自主學習,但卻增加了,多元學習可能」, 然而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累加的機率, 不是像電玩裡穿裝備一樣, 先穿一件加10防禦的護胸、之後賺了錢再買另一件加5的頭盔這樣。 從「免試」到「自主多元學習」理想國的路上,實際上是存在許多必要、非必要條件; 如果沒有其他條件,那免試就完全派不上用場的話; 就會像經濟學裡的「囚徒困境」這樣,它不是一個謬誤,而是一種經濟行為。 除非你能確定這路上的大石都會搬開, 否則就該認真面對這個「改了也沒用」的現實、也該正視免試造成的弊病。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438400656177743 -- oodh 進入守備狀態 接著覆蓋一張蠶絲被 結束這回合 http://www.facebook.com/buzz.hua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42.67.41.157
Redsofa:很有心~ 但是閱讀不易,一是排版問題,二是篇幅或可再短簡些 06/26 23:57
Loire:我覺得你的許多觀點都可以寫書出版了 07/03 02:45
B0858B: 07/12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