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免試,該怎麼教 -- 應先建立「練習庫」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459300387421103 有句話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 對於教改這場戰役而言,什麼是它的糧草呢? 是經費嗎? 是人事編制嗎? 標題所說的「練習庫」,以現況來說,就是「題庫」 這篇文章我擱了好久, 一部份的原因就是總覺得除了「題目」之外, 要讓教育學者、教師們建立「非題目的練習內容」, 光靠我一己之力還滿難想出例子的。 不過最近和家長聊天,間接了解到目前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的「免試升學」, 並沒有要規定國中校內不得考小考、段考; 當然也就不容易影響到「練習題、作業」的存在。 怎麼說呢…… 我寫作的難題是迎刃而解了, 但教改的前途卻也因此「撥開迷霧見深淵」。 我這麼說並不誇張、我也並不是「不考試(不使用量化分數)」的支持者。 但歷史上,台灣前兩次的教改, 可以說都是敗在 「小考」+「作業」 = 「題庫」的手上; 這也是我為什麼會寫這篇的原因。 「一網多本」,到現在根本名存實亡,為什麼? 因為各家參考書、小考都採用類似題庫 課網上,從「九年一貫」到現在99課網,對學生影響甚小,為什麼? 因為老師上課用的講議、當作業的白卷(自己從題庫勾題目印的)、 當小考的黃卷(出版商賣的)和段考參考的題庫們,全都是過去課綱所累積起來的。 現在坊間甚至有講議直接寫明了「含傳統範圍」,因為這通常代表「更難」。 就算教育部規定了「免試升學」,就算甚至規定「國中小校內不考小考、段考」 教師們都還是會有「(使學生)熟練」的需求, 因為學生真的很會忘、而且程度越不好的越會忘。 我有一個學生,升到國三了,要寫 3 除以 7 的時候,會寫成 3分之7; 還有另一個,算是聰明的了,一樣升國三, 多項試合併項會忘了括弧外的乘法要分配進去。 (ps. 他們國一不是我教的 ^^..) 我現在才知道,之前上課的時候,他們偶爾眼神恍忽,不是不專心, 是沒跟上、正在想「這幾項合併起來,是否真的是這樣」。 尤其學期最後教的單元,教完就放暑假了, 馬上忘! 放暑假就像要出國一樣,行李不能帶太多,能忘掉的就別裝在腦袋裡。 才剛教完平行四邊形、還考得不錯, 過一個月就講不出平行線的三大性質 (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同側內角互補); 有時候你真的會覺得他們很神! 所以教師需要「練習庫」, 就算不考試、就算不是「題目」,教改的推動者一定要在全面施行的同時提供題庫。 否則課綱改來改去,就算老師本來打算照著教; 也得因為練習題出了「某種變化、應用」只好多教一點。 補習班也算無辜,學校老師會教到「超出課綱」的題形,他們被迫都得教過一遍。 這樣交互影響之下,能不「越教越回去 (傳統)」嗎? 就好像基督教派,改革創立的時候,沒有準備自己的聖經導讀本, 只好借用別的教派的 -- 這不是很荒謬嗎? 更何況現制看起來是「升學不考,小考、段考還是考」, 這樣更慘! 以前常聽到教改的支持考在抱怨「前線教師,抗拒改革」 說真的,的確有部份教師的思想老派 -- 不一定是年紀大,而是還採取「教越多、考越難越好」的心態。 以前我看到學生段考考不好,如果是因為題目出的太「繁瑣」, 我都會說: 「這個基測不會考,基測都考"不這麼好想、但很好算"的,所以要真的懂」 但現在不考基測了,卻還是考段考,又沒有夠多、讓教師們採用奉行的新題庫; 那你要我說什麼呢? anyway,絕大多數的教師們,其實沒有那個能力自行設計題庫; 尤其是真的要推動「無考試」的教學下, 需要的不是題庫,而是另類的「練習庫」。 教改要「看似順利」地推動不難, 就一直走下去,只是越走越歪、還可能越走越回頭而已。 但教改要真的航向目標,就一定要準備好「糧草彈藥」。 如果還是讓教師們不得不採用舊題庫來作練習、小考、段考 那我敢說,這是注定失敗的。 -- oodh 進入守備狀態 接著覆蓋一張蠶絲被 結束這回合 http://www.facebook.com/buzz.hua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35.208.121 ※ 編輯: oodh 來自: 111.235.208.121 (07/24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