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有一個學生,天賦算有點聰明,一個新的章節,吸收得算快。 但三四個月下來成績改善有限;為什麼呢? 前天我才補捉到問題關鍵、直接當他的面點破 -- 缺乏學習熱情。 要升國三了,當我問他氧離子幾價時答不出來。 倒不是這個知識有多簡單,而是「氧離子負二價」在整個國二下被使用至少數十次, 在數十次的練習後還是不記得,我卻沒有在他臉上看到多少負面的情緒。 -- 他不警覺、不擔心,好像這種事本來就有可能忘記一樣。 相較之下,我另一個學生天賦可能比較差一點點(差不多啦); 但學習成效好很多 -- 因為我每次去上課他都會說「學校老師說的xxxx我都聽不懂」。 論語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相較之下,這兩人對一個新知識「不懂」的情形可能差不多。 後者會抱著「我應該要全部都搞清楚」的念頭,很重視所有他還想不透的地方。 但前者卻…… 講白了是過得很輕鬆自在。 學生是會有自發的壓力,但不見得「有效」。 因為「想要」才會有「得不到」的壓力, 如果對某件事「看破」了,或「心無掛礙」就不會有它的壓力。 積極面上,學生生成的壓力,其主動的選擇目標可能「無價值」或「不穩定」。 我看美國影集,對於演藝圈的美女的「卡路里自我管理能力」之好感到驚嘆。 只要多吃了一口布朗尼,就會馬上說「噢,這得花費我二十分鐘(的有氧運動)」。 -- 這就是我上面說「警覺、擔心」、「我應該要全部掌握」 所以說學生自然而然的壓力和自律追求的目標,未必會是「學習」; 更未必是被視為重要的「學科」。 如果它是卡路里管理,那恭喜,或許他能進演藝圈,或至少有健康的身體。 但又未必是; 也許是「得到某學長的注意」, 也許是「安排、履行 一整天的 tv schedule」, 也許是對朋友圈圈和八掛的控管, 也許是球技、cs 爆頭技術 或是遊戲破關、裝備等級, 也許是「更耐打」、小弟更多……。 還有「不穩定」的問題;也就是上述的目標都有可能一變再變, 以致於最後對他的人生帶來的效益很低,卻占據了大量的童年、青少年時間。 另外還有在消極面上,學生生成的壓力,往往需要一個條件: 「成功追求的經驗、榜樣」。 也就是要有「花點力氣想、去記」之後答對、記得, 再之後的學習裡,真的感覺到自己「想好快、能活用」, 然後才會越來越覺得自己 「應該要會所有教過的」、 「應該要聽懂、懂得很清楚」、 「這很常用,應該要記得」……。 有的學生成績不好,但很想要得到父母的關愛,就會「很貼心」; 他自發的壓力,其目標就是「當個乖小孩」 -- 而不是「努力讀書」。 因為前者給他成功追求的體驗,而後者則否。 如果只是用「行為科學」的「正向、負向驅力」來看,我認為太偏重在結果好壞; 成功追求的過程,應該也是讓學生確認追求目標的重要體驗。 所以許多的幼兒才藝補習,究竟有沒有成效? 我認為如果孩子「學會、習慣 "學習",有學習的正面體驗 」, 不論最後有沒有學到去比賽、拿證書之類的,都多少有帶來價值; 反之,如果只是玩得開不開心的記憶,就可以算是浪費錢了。 所以,家長和校園環境給與壓力,對「有效」的學習而言是很重要的。 -- 但偏偏這又是近年來教改所「敵視」的。 理想的狀態應該是「讓孩子 自發地 對「學習」產生欲望、習慣和壓力」; 而不是從外部再給與。 但這對絕大多數的家長,甚至是一人要顧三十人的教師來說都太難……。 我認為這也是許多貧富翻轉未成的原因 -- 即便學生的資質雷同,社經地位優渥的家庭,家長較重視「學習」; 哪怕是才藝也好,從小讓學生習慣「學點什麼」「學會什麼」。 相較之下,家長忙碌、或沒有閒錢,就讓小孩的學習黃金時期閒置。 小孩的壓力、驅力 都會指向生活中的標的; 但這些可能是比較沒效益的,而且是容易變動的。 當前很多對「學習動機」的討論,都限縮在狹隘的「興趣」上面 當然,要讓他們的「興趣」是與「學習」有關的 "思考"、"演練"、"疑問與求知", 這樣才比較有效益 (比起觀注籃球隊的誰愛誰),這很重要; 但,同等重要的是,還要在他們之前的人生裡,建立「成功學習」的經驗。 就這點延申來說,可以說在兒少時期, 「老師教得少、但學生一直成功地學到東西」, 會遠比 「老師教得多、但學生慢慢習慣自己 " 本來就會聽不太懂" 」來得重要。 然而,教改能把課綱調得更簡單,卻沒辦法讓教師更確定學生的學習情況。 我前面提到缺乏熱情的那名學生, 就染上了「寫作業的時候,翻課本找公式」的壞習慣; 他甚至會若無其事地告訴我「這題我看前面寫的,怎麼會錯了?」 不是因為這樣算作弊什麼的; 我就跟他說 「老師要看到的不是正確解答,老師自己一眼就看得出答案; 老師出作業,是希望了解你們會不會」 -- 所以我都會提醒、拒絕家長幫孩子「檢查作業」。 我跟他說:「你自己要對"不會寫",還得往前翻" 感覺到 "這樣不行" 」 (當然,這是因為我認為他之前上課是有聽懂的、 而且該內容是重要而常用的) 我這樣說,但事實上,我現在也還不清楚,單靠我在他心中建立的形象和關係, 是否能用「說道理」的方式就完成「點然學習熱情」的任務。 所以說,雖然這是第四篇的「免試,該怎麼教」 -- 但其實我也還不知道該怎麼教。 只能說是把這個教學重點點出來,大家一起來想想怎麼做到它。 而這個議題,在「免試升學」的制度下的確格外重要; 免試升學,至少現在看起來是徒具升學制度; 很多教師、家長,和受他們影響的學生,都把「沒有升學考」連結到「平時成績很重要」 -- 事實上,好像的確是;平時成績在比序上日漸加重。 這樣,未來要怎麼再勸說家長「別幫孩子訂正作業」? 那教師連「知道學生有不會」都難,又怎麼「確保每次的學習都成功」? 更不用說一班同樣三十人以上、要個別指導同樣地困難。 那課程再簡單,我想學習情況都會很不理想。 因為學習要有那個「成功追求」的體驗; 太簡單的內容,連付出時間去思考、疑問、練習都不用, 是沒有「學會學習」的效果的……。 我前幾天才跟人家說,很多人不任信教育部的官員, 卻又只是在那催促官員們「儘早提出 K-12 課綱」 說真的要官員們寫篇文章出來並不難, 但如果你不信任他們的教育專業 -- 我也不太信任; 那去期待 K-12 課綱作啥? 大家應該把自己認為「免試,該怎麼教」的想法提出來,一起思考; 或是將來有機會反應該教育部,至少提升一下 K-12 等政策的價值。 不是嗎? FB網誌版: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469221183095690 -- oodh 進入守備狀態 接著覆蓋一張蠶絲被 結束這回合 http://www.facebook.com/buzz.hua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35.213.230
alysone:氧離子 ?正? 二價 08/15 09:22
改了, 因為實例裡他講不出來的是銅離子,但我想氧比較常見,所以打錯了 ※ 編輯: oodh 來自: 111.235.213.230 (08/15 09:51)
skyprayer:家庭影響很大 父母愛看書 子女也會跟著學 08/15 20:28
skyprayer:家庭影響也算是一種行為複製吧 08/15 20:28
Redsofa:我們怎麼知道氧離子是幾價的?是否比知道氧離子的價數更有 08/15 23:09
Redsofa:趣就是有意義一些呢?? 08/15 23:09
Redsofa:就是,或許他只是被"無聊"的問題搞到麻痺了... 08/15 23:11
no, 我教週期表,一定會教八隅體, 我會用「湊八張貼紙,可以換7-11的公仔; 最後幾天,多的會想給出去、少的會想跟人家要」來比喻 也會指出,這就是為什麼週期表要長那樣, 以及,這就是為什麼 「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是同位素; 但同中子數、不同質子數的就是不同物質」 (因為物質的化學性質和電子移動有關,而電子的數量和質子數有關) 雖然我教這名學生的時候,已經是「酸鹼鹽」的章節了, 但我在一開始上課的那兩節,還是抽空教了這個 因為不教這個,學生就不容易記住價數、也不容易記住化學式、 更別說 透過價數來判斷氧化or還原 so, 實情並不是如你所想的那樣... 在之前教的時候,他也的確有聽懂; 就只是「不覺得記住它很重要」,因為沒去記,自然而然地忘了
YmemY:推! 08/15 23:17
※ 編輯: oodh 來自: 111.235.204.16 (08/16 00:57)
Redsofa:我們不也都是在「不覺得記住它很重要」的原因上猜測學生 08/16 10:31
Redsofa:回應如有冒犯到,請您見諒^^" 您的分析歸納很棒,學到很多 08/16 10:32
Redsofa:受限文字,很多狀況本就無法說清。唯個人在閱讀中會有一小 08/16 10:33
Redsofa:小疑問,所謂"理直氣壯"的問題。經由歸因,真的"清楚"可以直 08/16 10:35
Redsofa:指學生學習問題的本質所在嗎? 08/16 10:36
Redsofa:補上行:直指學生問題所在(師想),然後以師所想的目標去"教 08/16 10:37
Redsofa:化"他~ 08/16 10:37
因為我是家教,所以我和學生是極近距離的; 而且,我想我很適合做這行的原因就是,我能很快地體會對方的細微感受 可以從學生的反應裡,感覺得出來他是覺得 「好像是你講得這樣」還是「聽你在講……」 我會跟學生講道理,但不是從頭到尾的大道理 而是用一些他能馬上體驗的例子,讓他懂這些道理 像我就有跟他說到女星在電視上「很在乎卡路里」的樣子,他聽了也覺得很有趣 然後我就說「我比較在意的,不是你忘了週期表 而是你發現自己忘了週期表的時候,沒有那種"糟了"的表情」 然後你看他的反應,就可以知道他怎麼看待你這番說法的。 我都會直接說;因為我不喜歡用其他的「督促」方式, 所以直接說、讓他們先有改進的念頭。 之後真的沒有改,要採取其他手法(加課、抄寫) 他們也才會接受。 所以我一說完,看他們表情就知道有沒有說中了……
Redsofa:"我們怎麼知道氧離子是幾價的"是從我們又看不到原子啊,要 08/16 10:43
Redsofa:怎麼去算啊...這種因對大自然的純粹好奇而會提的問題 08/16 10:44
這從兩頭說; 一是, 我自己很喜歡看各種專書,像畫論、考古、天文、心理學、哲學和宗教 學的是資管、觀注產業動態、熱衷公共政策討論、 愛讀偵探和法庭小說、偶爾寫新詩,還在網路上有小說連載 真的遇到充滿好奇的學生, 那是很有得聊的;但課還是一樣要上的。 學生發現你真的懂很多、而且你真的很懂他的時候, 產生了移情作用後,要讓課程繼續下去就不算難 二是,你問的這個問題,就可以從「八隅體」來解說; 八隅體是指「科學家 "發現" 原子所帶的電子 是有「分層軌道」的」 最靠近原子核的那層,可以放兩顆電子、第2和3層都是八顆、第4~7層是16顆 「放滿一整層」的電子會產生交互引力, 所以氧有八個質子、有八個電子,放完第一層兩顆,第二層會放六顆。 而以鎂(原子序12)為例,他放滿第一、二層,第三層還有兩顆。 該層只有兩顆電子,交互作用力就很小; 當它們發現氧那邊是 「八缺二」,就會乾脆跑去氧那邊,這樣比較穩定 因為這樣,把鎂和氧吸在一起,合成氧化鎂; 有兩顆電子明明是鎂的,卻在氧的軌道上面繞著, 使得氧從(電中性)原子狀態變成了「多帶兩個電子」的「(帶負電) 氧離子」 鈉是11 ,所以11個質子、11個電子, 11= 2+8+1 它兩層排滿、第三層剩一個 就喜歡把這個電子丟掉; 如果遇到「八缺二」的氧,就要兩個鈉才會和一個氧結合 所以我們就說鈉是正一價、氧負二價。 就好像湊 7-11 的貼子,最後差兩張的人,就要找兩個多一張貼紙的人 失去電子的總數,要和得到的一樣;這樣的化合物才符合「電中性」 所以常見元素的反應「價數」,也就是他是習慣「搶幾個電子」,還是「丟電子」 這可以從 原子序 = 質子數,加上對八隅體規則的了解來推論 所以在週期表上同一直排的元素,以第一排 1A族為例; 課本上有說「其化學性質相近,通稱鹼金族」。 因為按八隅體的規則算,他們全都是「最外面那層軌道,只有一顆電子」 都是多一張貼紙想送人的。 1A 族的多一張, 2A族的多兩張;相比之下,多一張的更顯多餘(作用引力更小) 所以 1A 族的活性會比 2A族的大。 而且原子序越大、電子越多,「最外面那層」越"外面" 引力越小、越愛跑掉 所以原則上週期表越下面的正價金屬活性越大 反之,氟這排 -1 價的,是「八缺一」; 缺一張就能換贈品 活性會比氧那排 -2 價的還大 (缺兩張的再等等吧) 而且是越近層越想湊滿,所以 氟是所謂「最強氧化劑」「還原電位最高」 因為他能硬把 別的化合物中的正離子搶過來,先排滿他「八缺一」的那層再說 所以週期表最右邊 氦的那排,全部都是「剛好排滿」的;不需要搶、也不會給電子 所以不和別人反應、結合,稱為「惰性氣體」。 雖然這些都算超出國中範圍 -- 至少是高中才會學的; 但我都一定會教。 因為有了解、有概念了之後,會更好背週期表; 之後每次寫化合物、用到價數和活性也都會想到。 學習的過程,要能在不同知識間不斷連結,才能加強「關聯記憶」 有時候真的忘了,還可以馬上推論出來。 ※ 編輯: oodh 來自: 111.235.204.16 (08/17 00:35)
Redsofa:謝謝^^ 學過高中化學的都吃過這套說法XD 所以,在稍早量子 08/17 10:12
Redsofa:未發展的時代,是有價數的想法嗎?如何及為何要這麼做??畢 08/17 10:13
Redsofa:竟是找不到所謂氧離子這個東西,所以除了考試用能幹嘛??(試 08/17 10:15
Redsofa:想、"移情"一下,學生的想法^^) 08/17 10:16
Redsofa:o大您真的是很棒的老師,真的!!! 以上不是在和您唱反調之類 08/17 10:21
Redsofa:只是回到該學生的情況,他的問題是否也能以分類而判定,而不 08/17 10:25
Redsofa:未去接觸,和他談過了解 即下結論,是否會有疏漏? 畢竟人和 08/17 10:26
Redsofa:科學不同,雖然科學道理亦在不斷修訂 08/17 10:27
oodh:醫生都沒有辦法完美地說出病人身體的各項細節,但他所出的診 08/17 21:02
oodh:斷能讓「使病人困擾的問題」根除或受控制,就是成功的治療 08/17 21:02
oodh:說起來,人根本沒有真的什麼事是自己充份了解的,不了解原子 08/17 21:03
oodh:其實也不了解心理學,也不了解什麼叫愛、也不了解為什麼過敏 08/17 21:03
oodh:當學生覺得你講的話還滿有道理、而他因應發生出你期待他也滿 08/17 21:04
oodh:意的改變時, 那就一個良好的教育過程。 08/17 21:05
oodh:不需要去追求極致的「完全無誤無漏」了解,學生也不會要求這 08/17 21:05
※ 編輯: oodh 來自: 42.70.4.150 (08/17 21:06)
tomlang:分析得很清楚,不過目前的學習動機理論已經沒有侷限在興趣 08/19 23:54
tomlang:您提到的理想狀態那一段,其實就是指學生的「内部動機」 08/19 23:54
tomlang:「建立成功學習經驗」也與自我效能理論、成就動機理論呼應 08/19 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