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lectron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deathcustom (每天都是七彩繽紛)》之銘言: : ※ 引述《kobetwo (喬丹12代復刻)》之銘言: : : 又是累積了好幾天的問題,在P878頁圖9.5裡面 : : 因為要作頻率補償而在Cc串了R,我想大家應該知道目的是啥 : : 不過我的問題是,在EXERCISE 9.3中的題目來看,多串R所使用的求極點公式 : : 也是跟沒有串R的公式一樣,在P876頁 : : 是fp1= 1/(2π*R1*Gm2*R2*Cc)........(9.26) : : fp2= Gm2/(2π*C2)................(9.27) : : fz = Gm2/(2π*Cc)................(9.28) : : SMITH自圓其說式子(9.26)是由Cc經Miller電容Cc(1+Gm2*R2)近似而來的 : : 其實最原始是從P754頁用節點分析推導而來的.來證明說米勒電容效應與推導相符 : : 不過假如多串了R,我覺得公式不一定行的通,我剛剛想從最原始的節點分析下手 : : 運算量實在太龐大了~單單推未加入R的就花了我半小時時間...OTZ : : 如果依SMITH的推論走,Cc可以利用米勒效應來進似,那麼多串R的R + 1/sCc也可以用 : : 米勒效應來求極點嗎?? : : 我記得米勒定理電阻性變換是用除的,電容性是用乘的,那電阻+電容呢??? : : EXERCISE 9.3用的公式還一樣,真是怪了 : : 謝謝~很高興跟各位強手共同討論~安資謝(客語) 以下只是推測,歡迎一起討論 Smith關於頻率響應部分,教會了很多可以"近似"的方法,所以他這裡帶過的 原因,大概只是要告訴我們,那個R對零點的影響遠大於對極點的影響.. 而米勒算極點,也只是一種近似方式,擁有主極點的的電路,可以越接近.. 這裡我不會想去算加了R的轉移函數,很難算,不如交給程式去跑可能更快, 目的為了看原來極點和零點,與後來做比較.. 最後可能發現,兩個極點的數量級差不多,只有零點被踢到無窮遠而已.. 所以近似公式還是一樣,當然可以說是不嚴謹,可是今天他要是把轉移 函數算出來給我們看,或許更可以瞭解.. 不過為了考試似乎又要會這個@@"..hm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103.42
kobetwo:總覺得怎麼學都學不到精隨,因為太多近似了 12/04 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