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lectron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mail protected] (每天都是七彩繽紛)》之銘言: > 轉信站: KimoWebBBS!netnews.kimo.com.tw!news.csie.ncu!news.ncu!ctu-peer!ctu-read > Origin: sally.csie.ntu.edu.tw > ※ 引述《[email protected] (朋)》之銘言: > : ※ 引述《[email protected] (每天都是七彩繽紛)》之銘言: > : > 推 kobetwo:總覺得怎麼學都學不到精隨,因為太多近似了 12/04 12:42 > : > 其實,身為一個工程師最需要的就是去學習怎麼適當的近似 > : > 要精確,那是科學家作的事 > : > 而且是沒天分的科學家作的 > : > 這個世界能快速進步的原因就是我們會「猜」 > : 如果你不知道原理, 你猜錯的機會會比較高, > : 更糟的是, 你還會以為你猜錯的東西是對的. > : 工程師是要懂科學, 要拿科學的東西來應用, > : 養成正確的科學態度, 會降低你猜錯的機會. > 這是當然 > R.P.Feynmann說過 > 我們可以猜 可以創造新的理論 > 可是不管怎麼樣的猜測跟新理論 要能在大多數的狀況下符合現有的理論 > 而且要能幾乎完全符合自然現象 > 因為我們現有的理論仍然大多數是對的 > 我說的猜也不是就直接猜 > 比如說頻率響應 > 真的用real-analysis可能會算到死 > 那麼我們有沒有什麼近似的方法 > 這個近似的方法就包含了一些猜測 > 而猜測的能力跟你的經驗有很大的關係 > 以前大一到大三不學好 > 沒有好好練習 > 所以每次考試都被那些魔人慘電 > 沒辦法......同樣做猜測估計我就是沒他們行 > 現在KO題目後......猜測跟估計的能力上升了很多 > 這麼說吧 > 其實沒什麼真正的理論 > 我們看到的小信號 > 也是估計 > 雖然是很準的......可是誤差還是很大(與真的電路測出來的結果) (註:小信號就是你們在線代上那個核空間啦) > 所以這些東西實際上是要讓我們看一個"趨勢" > 上面那句話是我某個強者同學說的 > 他已經正取敝系ICS組了 > 每次跟他討論都可以得到新的啟發orz K. Smith解法是回授一致性,這是一個設計理論。 這本書不是測量的結果,基本電晶體測量 是參數hie hre那一堆,這些並不是主角。 Smith幾乎不談這些測量近似條件的,例如 hoe(Rl+re) 59.121.13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