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mulato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Old-Games 看板 #1FjFX-Gx ] 作者: segafankwl (KWL) 看板: Old-Games 標題: [心得] 遊樂器百科圖鑑1972-2012 時間: Thu May 17 21:09:13 2012 完整圖文發表於個人部落格: http://kwl.vcity.biz/blog/?p=1115 以下為去圖後微幅刪節與修改轉貼: --- 《Game Machines 1972-2012》是一本遊樂器的百科圖鑑,收錄了1972年到2012 年間發售過的家用遊樂器主機相關資料。其實我一看到這本書的封面時,感覺是 很糟的,因為這封面設計實在很難說得上好看,好像是網路上收集一些主機照片 作為素材就拚奏出來交差一樣,加上個人看過的一些歐美系電玩書籍總是有排版 太過雜亂或太過單調的缺點,在這種初始印象下,最初對這本書並沒有太多的期 待,不過再繼續查了些相關資料,看了本書的內頁預覽後,卻反而覺得就內容豐 富度、圖片數量與排版風格來說,這是我看過的歐美系電玩圖鑑裡面最順眼的一 本。 原來這本《Game Machines 1972-2012》不是完全的新書,最初是2005年時由德 國GamePlan所出版的《Game Machines 1972-2005》,這本書後來推出的英文版 大概是因為印量不多,在日後竟成了二手市場中的高價拍賣物,而這次的《Game Machines 1972-2012》就是內容增訂的第二版啦。 下面就簡單敘述一下本書的內容。首先在書的前頭有一些預備知識的單元,介紹 各種檔案存取媒體、電腦位元換算等遊戲硬體規格常用術語,雖然在長年玩遊戲 的玩家們看來可能只覺得是些很普通的常識,不過這些術語對於了解電玩硬體演 進過程來說也確實是很重要的基礎,能夠在書的先頭就讓讀者有個概略了解,這 點非常貼心。 接著,在正式開始一台一台的介紹主機之前,還會有先個時代背景的概述,像首 篇就是敘述電玩遊戲的發明、誕生與演進,這部分的主角是研究室型電腦與投幣 式大型機台,不屬於家用主機的範圍,不過跟接下來的家用遊樂器主機有直接的 歷史脈絡關係,這樣的單元能夠讓讀者先概略了解每個時期的發展方向,對於接 下來的各主機介紹可以有更高的時代認知。 本書基本上就是以各主機作為篇章主體在撰寫,每台主機各自有著1至6頁不等的 篇幅,並且有著銷售量、遊戲總數的統計資料,以及作者個人評斷的該主機經典 程度,作者是以遊戲數量、廠商支援度、遊戲類別多樣性、生命週期等表現作為 評斷標準,因此即使是擁有第一台家用遊樂器主機歷史地位的Magnavox Odyssey, 在遊戲表現本身貧弱又無法擴充遊戲的情況下,也只能獲得半顆星的最低評價了。 Odyssey 並不能算是台成功的主機,在那個時期真正比較有銷路的反而是那些只 能夠玩《Pong》或者《Pong》相關變種遊戲的主機,但可能是因為這類主機數量 太多且雜,作者並沒有把那些只能遊玩固定遊戲的主機都納入書中,而是以可替 換遊戲式的主機為主,而不僅僅是一般定位上的家用遊樂器主機,早期各種系統 的家用個人電腦在本書中也獲得了相當多的篇幅。或許有些讀者會認為這些個人 電腦不適合名列在遊樂器主機之中吧,不過這些家用電腦在過去其實也是相當重 要的遊戲平台,各具特色的外型和特性研究起來相當有意思,我是覺得這些個人 電腦的介紹內容確實為本書增色不少。 例如像,Apple II,多少經典起源於此?對許多人來說,這絕對是難以忘懷的經 典遊戲平台吧,所以就算它最初的定位是個人電腦,在這裡把它當遊樂器主機看 待又有何不可呢?而不只是歐系或美國的個人電腦,日系的MSX 在本書中也有介 紹到,沒有太過嚴重的歐美本位主義存在,這也算是我很讚賞本書的一點。另外 本書作者似乎也很清楚日系家用電腦遊戲的主流走向是什麼,介紹到日系家用電 腦時都少不了會放張具有「撒畢斯」(サービス)性質的遊戲圖啦。 但比較可惜的是,日系電腦遊戲最具代表性的平台──PC-98 系列個人電腦卻沒 能在本書中獲得單獨的頁面,在PC-88系電腦也有一個專屬頁面的情況下,PC-98 只有在書末的「補遺」頁面有個三分之一頁的小小篇幅,怪的是作者其實也給了 PC-98高達四星半的評價,並不是作者覺得PC-98不夠經典才沒獲得頁面,不大能 理解這是什麼考量啊。 經典的任天堂Famicom 在書中有著整整五頁的大篇幅,而且圖片與文字都是以本 名Famicom為主,歐美版本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反而只是簡單提一下 而已。而像Famicom Disk System這種主機擴充設備在本書中不會有單獨的頁面, 而是包含在主機的頁面之中。 擴充設備被包含在主機頁面中是理所當然,主機的機型改版也是如此,所以SEGA 的SG-1000頁面中當然包含著改版機型SG-1000II,但本書在這裡更接著直接把SEGA Mark-III與Master System也一同納入SG-1000的頁面之中,這點就有點不夠精確 了,縱使SEGA Mark-III與Master System 具有SG-1000的相容性,但硬體性能與 主機定位無疑是可以獨立看待的後繼機種而非改版機,將其拆開為兩組單獨的頁 面會較為適合。 接著一樣是在談本書的缺點,那就是代表性遊戲方面的選擇。即使在這方面一定 多少有著作者本身的喜好影響,但本書在文中提到各主機的代表型遊戲或者遊戲 畫面插圖的選擇標準在我個人看來是很微妙的,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地區與文化差 異使然,只不過在Mega Drive的頁面裡,高達六頁的篇幅卻沒有任何一張《音速 小子》系列作的圖片,相信大多數的MD玩家都不麼能夠同意吧。 再接著談本書的內文寫法,既然這是本專注以遊樂器主機作為主題的書,所以文 章的內容就著重在各主機的設計、特色、性能與概略發展為主,關於能夠影響遊 戲界的人物、公司或遊戲,則只是會多少提到並簡單帶過的程度而已,因此這些 主機介紹文章比較沒有故事性,也稱不上深入或詳細,很偏向百科全書這種工具 書式的基本、中性、冷調寫法,所以可能多少會有種讀起來不夠有趣的感覺吧, 但至少就圖文的豐富程度來說還是可以稱得上目不暇給的,而且也因此本書的英 文句型與用字都很單純,相當易讀。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有收錄Watara SuperVision的介紹!如果不知道為什麼我說 這台主機值得一提,那就是因為書中這台主機名稱下面那行字寫著─「Taiwan, 1991」!其實有點汗顏的是文章開頭就講明了台灣、香港、中國等地在電玩界是 以盜版、仿冒與未授權生產所著名,倒是這台SuperVision 屬於例外。雖然知名 度很低,甚至可能見過這台主機的人也不見得知道,但SuperVision 其實是有在 Watara、Magnum、Hartung 等品牌下,於世界各地發售的攜帶型遊樂器主機系統。 如果SuperVision這個名字很陌生的話,也許它的中文名稱「泰可Boy」你可能很 久以前曾經聽過?不過SuperVision 到底是由哪家廠商所設計生產,其實是有點 眾說紛紜的,網路上有些說法是香港廠商,也有些說法認為是Watara這家廠商 (但Watara又是哪來的廠商?),不過可能是因為SuperVision 最主要的遊戲供應 商「Sachen」就是台灣廠商「聖謙企業」,所以本書就將其認定為來自台灣的主 機了吧(但SuperVision 另一大遊戲供應商「Bon Treasure」則是香港廠商)。在 眾多模仿Gameboy的二三流主機裡,SuperVision是唯一能夠被收錄在本書之中的, 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值得紀念吧,而血統純正的另兩款台灣主機「超級小子Gamate」 與「Super A’Can」很遺憾的就是隻字未提了。 而即使本書已經是勘誤過的第二版,書中的小錯誤還是偶而可見。例如Dreamcast 的基本資料欄中寫著DC遊戲的開發是在2004年終止,確實SEGA本家在2004年的《 魔法氣泡狂熱版》之後就再也沒有在DC上推出新遊戲,但事實上還是有SEGA之外 的少數廠商在DC平台上繼續發行新遊戲,一直到2007年DC的軟體供應才因為GD-ROM 的停產而真正畫下句點。況且本書在DC的介紹文末段就提到了有款射擊遊戲 《Trizeal》 在2005年推出,既然都已經知道2005年還有遊戲推出,遊戲開發終 止時期欄位卻還是寫2004年,這真的是讓人不得不吐槽了。而這只是一個比較明 顯的例子而已,真要仔細考證書中每台主機的這個銷售量、遊戲供應終止年欄位, 我想多少都會因為資料來源不同而有些數據上的出入,所以這些欄位就只是一個 大略的僅供參考吧。 既然PC也被視為是遊樂器主機的一種,那麼近年強勢竄起的手機平台算不算呢? 喔,Nokia的N-Gage 確實是有個頁面提到的,不過它的定位也確實偏向遊樂器主 機,而這裏我所真正要提出來說的就是iPhone也被收錄到本書之中了,以這個平 台在今日所佔的地位來看,會被列在書中也是毫無異議吧。至於智慧型手機的另 一陣營Android系統,則因為不像iOS被綁定在特定硬體上,所以並沒有單獨的頁 面介紹,只有在本時期的序論頁裡提到。 在各主機的介紹頁面結束後,有著幾頁的「補遺」頁面,這裡列出來的是一些低 知名度、低普及性且可能沒有太多內容好講的主機,每款主機只有四分之一頁至 半頁程度的篇幅,另外,在本書截稿時(2011年10月),Playstation Vita跟Wii U 都尚未上市,所以也僅出現在這個補遺頁面之中,應該不是在預言這兩台主機會 賣得慘兮兮而只能夠名列在補遺頁吧。 書的最後,則是各個世代主機的硬體規格一覽表,雖然因應了每個世代硬體著重 方向的不同有著不同的製表,不過就算是同一世代的主機也是會有著硬體架構方 面的明顯差異,所以這些表格並不能算是個精確的比較表,一樣只能算是僅供參 考啦。 整體而言,就版面設計和印刷品質方面,本書表現得相當良好 (敗筆只有那很打 混的封面) 。就內容層面來說,我也可以給於中上等級的評價,雖然書中所能提 供的資訊並不夠深入或詳細,但作為入門者的教科書是綽綽有餘了,因此對於有 意研究遊樂器主機發展歷史的玩家來說,本書是可以推薦的。不過我還是要強調 一下,想要從各個層面徹底的了解與研究歷史時,單一史料是絕對不足,本書所 能提供的,是一種觀點,資料查閱得夠多後,一定會找到更多不同的觀點,這關 乎於每個人的認知與判斷差異,所以每個人才會有他自己所認定的事實…或許我 可以這麼說吧:「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歷史」。 本書出版社GAMEplan的官方網站: http://gameplanbooks.com/ -- ▅ █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ˍˍ◣ █▆▆◤ ▄◣ ◤ ◤ ▍ http://cubeat.game.tw/34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9.6.175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segafankwl (203.69.6.175), 時間: 05/17/2012 21:09:41
jeff0811:推,關於MSX的部份,因為在歐洲以及巴西等國也是流行很久 05/17 21:35
jeff0811:平台,所以有更多東西可寫,PC98的部份,個人翻的那篇您 05/17 21:36
jeff0811:應該已經瀏覽過了 05/17 21:36
jeff0811:您在部落格裡提到,台灣沒這種書,個人淺見是,敢出這種 05/17 21:37
jeff0811:書就要有敢賠的心裡準備,除非是自力出版小量發行,一本 05/17 21:38
jeff0811:賣個3000元這樣 05/17 21:38
jeff0811:不過個人預期,2013ファミリーコンピュータ發售30週年 05/17 21:42
jeff0811:應該還會有個不小熱潮 05/17 21:43
segafankwl:沒有市場這件事我當然能理解 所以也不算在抱怨 05/17 21:44
segafankwl:只是覺得有點可惜 不過以前電腦玩家翻譯過High-Score 05/17 21:45
jeff0811:我也是常在書店逛,買不到想買的書,寫言情小說應該比 05/17 21:45
jeff0811:寫這類的好賺太多了 05/17 21:45
segafankwl:圖解電玩遊戲史 還出了二版(可見一版應該有賺錢) 05/17 21:45
segafankwl:多年後High-Score終於要出第三版 電腦玩家卻死亡了... 05/17 21:46
jeff0811:2版我剛剛才買到,運氣不錯,本來是想英文版看看湊合就好 05/17 21:46
jeff0811:結果一看,這本書不買中文版,實在是對不起自己 05/17 21:47
jeff0811:市場小這件事,我是在抱怨的,明明AP2時代就開始玩的台灣 05/17 21:48
jeff0811:人一大堆,應該市況不差才是,生活壓力太大嗎? 05/17 21:49
kee32:是這些玩家大部分都已經變成穩重的中年人,不打電動了 >_< 05/17 21:53
HideoKojima:推 大部分訊息都從網路上看來的,很少有機會接觸這種書 05/17 22:31
conpo:推好文。圖解電子遊戲史當時我也有收,還滿推薦大家去買的 05/18 10:50
※ 編輯: segafankwl 來自: 203.69.6.175 (05/24 01:09)
sneak: 應該還會有個不小熱潮 https://muxiv.com 08/18 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