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urope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4895349   即使名列「法國最美村莊(Plus beaux villages de France)」之一,蒙克呂( Montclus)仍低調得不留痕跡。   我想村民應該有些刻意隱瞞,進入這座村莊前鮮少指標。造訪過數座法國最美麗的村 莊,深怕觀光客不知道似的,每座村莊被獲選後無不大張旗鼓的宣傳,沿途盡是橫幅廣告 ,只要跟著路標走,一定到得了。哪有人像蒙克呂如此低調,只在進入村莊前掛上「法國 最美村莊」的認證,其餘什麼都沒有。   真的什麼都沒有。   我無意間在「法國最美村莊」網站上逛到一座離我們每年回法國度假的河村(Riviè res)不遠的村莊,問婆婆也不知道在何方,法國鄉下網路訊號不佳,無法上網查詢,得 要靠紙本的地圖才找到這座小村莊。   蒙克呂與河村一樣,皆是位於協斯河(Cèze)畔的村莊。協斯河在蒙克呂拐了個大 彎,市中心便位於協斯河的曲流頸,海拔僅161公尺的小山丘是天然的制高點,你可以想 見一座居高臨下的城堡位於山巔,蜿蜒小徑的兩側是低矮民屋。典型的堡壘村莊。   我們將車停妥在蒙克呂市中心山腳下的停車場,一旁是葡萄園和薰衣草田。不過這片 薰衣草田出現得有些刻意,雖然鄰近的聖普里瓦德尚普克洛( Saint-Privat-de-Champclos,請見另一篇網誌)也種植大片的薰衣草,但我想這片刻意 栽種的薰衣草田是為了給攝影愛好者或一般遊客更好的前景。   停車場旁就是協斯河,此處河道不寬,水深及膝,流速緩慢,河流兩側的淺灘上滿是 夏日戲水的遊客。一座名為「磨坊橋(Pont du Moulin)」的潛水橋橫跨協斯河上。磨坊 橋建於1870年,在這之前,水位高漲時村民們得依賴渡船才能過河。橋的對岸是一間法式 餐廳,舊時磨坊依河畔而建,利用協斯河的水力作為動力,如今磨坊不復存在,徒留地名 「磨坊小徑(Chemin des Moulins)」。   戲水是稍後的事了。抓住差點往河裡縱身一躍的子台,硬是將他綁在推車上,先去城 裡探險吧!   沿著小徑向上走,一座有升降閘門的城門是我對這座村落的第一印象。「阿索門( Porte de l'Arceau)」是它的名字,「arceau」指的是「拱形」,大寫也當地名使用。 拱形的城門並不難見,倒是那尖銳的升降閘門(herse)令我印象深刻。升降閘門是中世 紀城堡常用以關閉城門的裝置,閘門底部十分尖銳,為的就是防止敵人在閘門下降時試圖 穿過。最早是以削尖的木材綁成格子狀,鑄鐵技術成熟後,改以鐵製。無論是木製或鐵製 ,總是給人「戒備森嚴」的感覺。   通過升降閘門時,莫名的緊張湧上心頭,深怕那久鑄的鐵鏈已銹壞,一不小心就變成 刺下亡魂。   一入城門,才發現這座歷史悠久的村莊仍保留舊時的建築。不規則的石塊堆壘而成的 甬道,彷若來到中世紀的南法。     我無意以溢美的言辭形容,但事實擺在眼前,蒙克呂贏得「法國最美村莊」的美譽其 來有自。   建於1275年的蒙克呂城堡(Château de Montclus)雄踞村莊的西北角,城堡主體- 一座方形的城樓顯得十分寂寥,這座曾堅固無比的城堡如今只剩城樓,至今仍是法國貴族 沃居埃家族(Famille de Vogüé)的財產。別懷疑,法國仍有貴族。雖說法國大革命後 貴族理應與一般平民無異,但祖先的姓氏仍得冠上,是的,他們的祖先曾是貴族。沃居埃 家族於1750年透過聯姻的方式從維韋家族(Famille Vivet)手上繼承了蒙克呂城堡,卻 在法國大革命時將城堡棄置不用。1970年,年方17歲的沃居埃家族青年吉翁(Guillaume de Vogüé)繼承了祖先的遺產,成為城堡的擁有者。   城堡目前只在特定期間(每年五月週日的14點至18點)開放,顯然並不歡迎普羅大眾 的參訪,但這座城堡卻受到許多文史學者的青睞,原因是它的結構與建築方式獨樹一幟, 且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控制著協斯河峽谷的咽喉,當時只要撒布朗伯爵不爽,就能封鎖協 斯河,使得船隻無法深入協斯河的上游(協斯河是隆河的重要支流),對法王來說可是一 大威脅!   進入阿索門後的建築其實都是城堡複合體的一部分,無論是建築工法或使用材料都與 城堡主樓同出一轍,只是寒來暑往、物換星移,這些建築成為民宅或富人的度假小屋。   我們於2015年的盛夏初次造訪蒙克呂,錯過可入參觀城堡的五月。隔著高聳的城牆除 了城樓什麼也看不見,只能憑空想像城堡過去的宏偉。但這座村莊除了城堡以外,還有許 多可看之處。   我那一有店家就會進去逛逛的婆婆,見到一家販售蜂蜜和果醬的店鋪旋即進入參觀。 婆婆忙著品嘗各種口味的自家蜂蜜和果醬,我則是專注在屋內的擺設和建築上。直到JY遞 來試吃蜂蜜的小匙,我才回過神來。法國各地有許多這樣的店鋪,販售手工果醬和自產蜂 蜜,口味因地區而異,各有特色。因著我的東方臉孔,店家主人問我來自何方,當我回答 「臺灣」後,令人訝異的是主人說他去過臺灣的首都,細問之下才知道對方去的是「泰國 」而非「臺灣」,這樣的誤會履見不鮮,我早已習慣,倒是JY驚訝的告訴我,這麼小的一 座村莊,竟然有人去過曼谷,實在是太神奇了!   世上怪事特多,總被我遇上。我略帶「少見多怪」的語氣回應JY,一出店家立即被一 道精緻的拱門給吸引了,這次,換我被JY報以「少見多怪」的訕笑。   這是一種被稱作「三心拱」(Voûte en anse de panier)的拱門,法文「anse de panier」直譯成中文為「提籃把手」,英文則是直白的以「Three-centered arch」來表 示,而中文則從英文直譯。相較之下,法文名稱更具有彈性和想像力。這種拱形類似橢圓 形的上半部,實際上是三個相異圓心的圓弧構成的平面曲線。莫怪乎我較偏好法文的「提 籃把手」,因為圓心數可以是「三個以上」,圓心數為五個的拱形也不少見哦!歐洲許多 門拱和橋拱都應用了這種拱形,主要是它有大跨度且低高度的特點。有時我們可在拱頂見 到該家族的紋章,顯示此門來歷不小。   小路的盡頭,可望見來時的田園景色,更遠處則是綿延不絕的山巒,蒙克呂位處加爾 省北端,離阿爾代什省還要更近些。不遠的阿爾代什河(Ardèche)切割出鬼斧神工的阿 爾代什峽谷(Gorges de l'Ardèche),每年吸引超過百萬名遊客前來探訪,只是近在咫 尺的蒙克呂仍是靜默,縱使2012年當選法國最美村莊,依舊遺世獨立。   小村莊的歲月像協斯河水的流速一樣緩慢。   村莊裡唯一一座教堂是聖母升天教堂(Église Notre-Dame-de-l'Assomption),新 古典風格的外觀,前身為12世紀的修道院,今日所見的建築重建於1822年至1825年間。格 局為希臘十字形,內有覆蓋著半圓頂的圓室(chevet)、中殿(nef)、耳堂(transept ,或稱翼廊)及頂端有一鑄鐵鐘的鐘樓。立面則樸實無華,僅有一三角形的山形牆為最大 亮點。   當然蒙克呂的歷史不似教堂般如此年輕。   西元前8000年至2000年間便有人類為了捕魚在此定居,一份1275年的文件,以拉丁文 記載著蒙克呂地名的字源「Castrum Montecluso」,「Castrum」是古羅馬兵營的單數格 式,意指為了軍事防禦而構建的建築物或預留的地塊;「monte」是山,而「cluso」則是 環繞之意;「Montecluso」組合起來就是「被群山圍繞的地方」。   1263年蒙克呂出現了第一座修道院「Mons Serratus」,不久蒙呂克城堡開始興建, 這座村莊的命運也隨之更迭。   那些彎曲狹窄的小路引領人們拜訪這座充滿中世紀風情的村莊,所有的道路都是下坡 路,殊途同歸的來到協斯河畔。索雷依亞多門(Porte Souleïado)是這座村莊另一個門 戶,從這裡望出去可見到協斯河切割出來的曲流地形,河流在此轉數個大彎,人們可知數 千萬年後,會有座牛軛湖出現?   村子裡有許多小路(ruelle)以中世紀的風情呈現於世人面前,尤其是加了肋拱的街 道更是風情萬種。果不其然強迫症又發作,硬是推著嬰兒車將所有巷弄走過才肯罷休!   子台催促著我們趕快帶他去河邊戲水,遇上了這對對歷史和古蹟入迷的父母,子台也 只能認命。   最後是婆婆看不下去,發號施令要我們別再「沉迷過去」而是要「展望未來」。於是 我們回到停車場,拿了戲水裝備就直奔河畔。   夏天的太陽將河水曬得好暖,便宜了怕冷的子台,讓他可以盡情戲水。坐在淺灘上泡 腳的我凝視著眼前的畫面,覺得自己實在幸運無比。這只是我造訪法國最美村莊的濫觴, 卻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座村莊,原因在於整座村莊的氛圍如此美好,,一座家屋釀出一 聲驚嘆,似是南法夏季結實纍纍的葡萄,一串又一串。   真不愧是協斯河畔的世外桃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104.115.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d-travel/M.1531242767.A.F39.html ※ 編輯: toiletmei (112.104.115.17), 07/11/2018 01:13:50 toiletmei:轉錄至看板 France 07/11 01:14
MCPTL: 好詳細的介紹,謝謝分享 07/11 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