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FJU-Crimina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FJU-Laws91 看板] 作者: kungfu (誰三八呀我三八 ≧▽≦) 看板: FJU-Laws91 標題: [轉錄] 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3) 時間: Tue Jul 25 09:58:34 2006 (二)論文的寫作是個訓練過程,不能苛求完成精典之作   各位要記得我以前的老師所說的一句話:「碩士跟博士是一個訓練的過程,碩士跟博 士不是寫經典之作的過程。」我看過很多人,包括我的親戚朋友們,他之所以沒有辦法好 好的完成碩士論文,或是博士論文,就是因為他把它當成在寫經典之作的過程,雖然事實 上,很多人一生最好的作品就是碩士論文或博士論文,因為之後的時間很難再有三年或六 年的時間,沉浸在一個主題裡反覆的耕耘,當你做教授的時候,像我今天被行政纏身,你 不再有充裕的時間好好探究一個問題,尤其做教授還要指導學生、上課,因此非常的忙碌 ,所以他一生最集中又精華的時間,當然就是他寫博士、或是碩士論文的時候,而那一本 成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但不一定要刻意強求,要有這是一個訓練過程的信念,應該清楚知道從哪裡開始,也 要知道從哪裡放手,不要無限的追下去。當然我不是否認這個過程的重要性,只是要調整 自己的心態,把論文的完成當成一個目標,不要成為是一種的心理障礙或是心理負擔。這 方面有太多的例子了,我在普林斯頓大學唸書的時候,那邊舊書攤有一位非常博學多文的 舊書店老闆,我常常讚嘆的對他說:「你為什麼不要在大學做教授。」他說:「因為那篇 博士論文沒有寫完。」原因在於他把那個博士論文當成要寫一本經典,那當然永遠寫不完 。如果真能寫成經典那是最好,就像美麗新境界那部電影的男主角John Nash一樣,一生 最大的貢獻就是博士那二十幾頁的論文,不過切記不要把那個當作是目標,因為那是自然 而然形成的,應該要堅定的告訴自己,所要完成的是一份結構嚴謹、論述清楚與言之有物 的論文,不要一開始就期待它是經典之作。如果你期待它是經典之作,你可能會變成我所 看到的那位舊書攤的老闆,至於我為什麼知道他有那麼多學問,是因為那時候我在找一本 書,但它並沒有在舊書店裡面,不過他告訴我:「還有很多本都跟他不相上下。」後來我 對那個領域稍稍懂了之後,證明確實如他所建議的那般。一個舊書店的老闆精熟每一本書 ,可是他就是永遠無法完成,他夢幻般的學位論文,因為他不知道要在哪裡放手,這一切 都只成為空談。   (三)論文的正式寫作 1.學習有所取捨   到了寫論文的時候,要能取也要能捨,因為現在資訊爆炸,可以看的書太多,所以一 定要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知識樹,首先,要有一棵自己的知識樹,才能在那棵樹掛相關的 東西,但千萬不要不斷的掛不相關的東西,而且要慢慢的捨掉一些掛不上去的東西,再隨 著你的問題跟關心的領域,讓這棵知識樹有主幹和枝葉。然而這棵知識樹要如何形成?第 一步你必須對所關心的領域中,有用的書籍或是資料非常熟悉。 2.形成你的知識樹   我昨天還請教林毓生院士,他今年已經七十幾歲了,我告訴他我今天要來作演講,就 問他:「你如果講這個題目你要怎麼講?」他說:「只有一點,就是那重要的五、六本書 要讀好幾遍。」因為林毓生先生是海耶克,還有幾位近代思想大師在芝加哥大學的學生, 他們受的訓練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精讀原典。這句話很有道理,雖然你不可能只讀那幾本 重要的書,但是那五、六本書將逐漸形成你知識樹的主幹,此後的東西要掛在上面,都可 以參照這一個架構,然後把不相干的東西暫放一邊。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你不可能讀遍 天下所有的好書,所以要學習取捨,了解自己無法看遍所有有興趣的書,而且一但看遍所 有有興趣的書,很可能就會落得普林斯頓街上的那位舊書店的老闆一般,因為閱讀太多不 是自己所關心的領域的知識,它對於你來說只是一地的散錢。 3.掌握工具   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掌握語文與合適的工具。要有一個外語可以非常流暢的閱讀,要有 另外一個語文至少可以看得懂文章的標題,能學更多當然更好,但是至少要有一個語文, 不管是英文、日文、法文……等,一定要有一個語文能夠非常流暢的閱讀相關書籍,這是 起碼的前提。一旦這個工具沒有了,你的視野就會因此大受限制,因為語文就如同是一扇 天窗,沒有這個天窗你這房間就封閉住了。為什麼你要看得懂標題?因為這樣才不會有重 要的文章而你不知道,如果你連標題都看不懂,你就不知道如何找人來幫你或是自己查相 關的資料。其他的工具,不管是統計或是其他的任何工具,你也一定要多掌握,因為你將 來沒有時間再把這樣的工具學會。 4.突破學科間的界線   應該要把跨學科的學習當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跨學科涉及到的東西必須要對你 這棵知識樹有助益,要學會到別的領域稍微偷打幾槍,到別的領域去攝取一些概念,對於 本身關心的問題產生另一種不同的啟發,可是不要氾濫無所歸。為什麼要去偷打那幾槍? 近幾十年來,人們發現不管是科學或人文,最有創新的部份是發生在學科交會的地方。為 什麼會如此?因為我們現在的所有學科大部分都在西方十九世紀形成的,而中國再把它轉 借過來。十九世紀形成這些知識學科的劃分的時候,很多都帶有那個時代的思想跟學術背 景,比如說,中研院的李院長的專長就是物理化學,他之所以得諾貝爾獎就是他在物理和 化學的交界處做工作。像諾貝爾經濟獎,這二十年來所頒的獎,如果在傳統的經濟學獎來 看就是旁門走道,古典經濟學豈會有這些東西,甚至心理學家也得諾貝爾經濟獎,連 John Nash這位數學家也得諾貝爾經濟獎,為什麼?因為他們都在學科的交界上,學科跟 學科、平台跟平台的交界之處有所突破。在平台本身、在學科原本最核心的地方已經 search太多次了,因此不一定能有很大的創新,所以為什麼跨領域學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情。 (續) -- 罪蝕... -- ◢▅▄▂▂ ╔═══╗═══╗═══╗═══╗═══╗ ◤◤◤◥ ◢█◣◢██◢█◣◢█◣███ .oO 梅西也好想 ║▉▉█║██▆╗█▅◣╝█▅◣║╗█╔╝nycten拿金靴獎喔… ▉▉█◥█▆◢▅█◢▅████voy19 ╚╚╚═╝═══╝═══╝═══╝═══╝ △ @nyctenvo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174.200 ※ 編輯: kungfu 來自: 59.112.174.200 (07/25 09:5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36.20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