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FJU-Crimina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FJU-Laws91 看板] 作者: kungfu (誰三八呀我三八 ≧▽≦) 看板: FJU-Laws91 標題: [轉錄] 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5) 時間: Sat Jul 29 08:29:10 2006 8.留下時間,精緻思考   還要記得給自己保留一些思考的時間。一篇論文能不能出神入化、能不能引人入勝, 很重要的是在現象之上作概念性的思考,但我不是說一定要走理論的路線,而是提醒大家 要在一般的層次再提升兩三步,conceptualize你所看到的東西。真切去了解,你所看到 的東西是什麼?整體意義是什麼?整體的輪廓是什麼?千萬不要被枝節淹沒,雖然枝節是 你最重要的開始,但是你一天總也要留一些時間好好思考、慢慢沉澱。conceptualize是 一種非常難教的東西,我記得我唸書時,有位老師信誓旦旦說要開一門課,教學生如何 conceptualize,可是從來都沒開成,因為這非常難教。我要提醒的是,在被很多材料和 枝節淹沒的時候,要適時跳出來想一想,所看到的東西有哪些意義?這個意義有沒有廣泛 連結到更大層面的知識價值。   傅斯年先生來到台灣以後,同時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所長及台大的校長 。台大有個傅鐘每小時鐘聲有二十一響、敲二十一次。以前有一個人,寫了一本書叫 《鐘聲二十一響》,當時很轟動。他當時對這二十一響解釋是說:因為台大的學生都很好 ,所以二十一響是歡迎國家元首二十一響的禮炮。不久前我發現台大在每一個重要的古蹟 下面豎一個銅牌,我仔細看看傅鐘下的解釋,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傅斯年當台大校長的時候 ,曾經說過一句話:「人一天只有二十一個小時,另外三小時是要思考的。」所以才叫二 十一響。我覺得這句話大有道理,可是我覺得三小時可能太多,因為研究生是非常忙的, 但至少每天要留個三十分鐘、一小時思考,想一想你看到了什麼?學習跳到比你所看到的 東西更高一點的層次去思考。 9.找到學習的楷模   我剛到美國唸書的時候,每次寫報告頭皮就重的不得了,因為我們的英文報告三、四 十頁,一個學期有四門課的話就有一百六十頁,可是你連註腳都要從頭學習。後來我找到 一個好辦法,就是我每次要寫的時候,把一篇我最喜歡的論文放在旁邊,雖然他寫的題目 跟我寫的都沒關係,不過我每次都看他如何寫,看看他的注腳、讀幾行,然後我就開始寫 。就像最有名的男高音Pavarotti唱歌劇的時候都會捏著一條手帕,因為他說:「上舞台 就像下地獄,太緊張了。」他為了克服緊張,他有習慣性的動作,就是捏著白手帕。我想 當年那一篇論文抽印本就像是我的白手帕一樣,能讓我開始好好寫這篇報告,我學習它裡 面如何思考、如何構思、如何照顧全體、如何用英文作註腳。好好的把一位大師的作品讀 完,開始模仿和學習他,是入門最好的方法,逐步的,你也開始寫出自己的東西。我也常 常鼓勵我的學生,出國半年或是一年到國外看看。像現在國科會有各式各樣的機會,可以 增長眼界,可以知道現在的餐館正在賣些什麼菜,回來後自己要作菜也才知道要如何著手 。 四、用兩條腿走路,練習培養自己的興趣   最後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我們的人生是兩隻腳,我們不是靠一隻腳走路。做研究 生的時代,固然應該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學業上,探索你所要探索的那些問題,可是那只 是你的一隻腳,另外還有一隻腳是要學習培養一、兩種興趣。很多人後來會發現他的右腳 特別肥重(包括我自己在內),也就是因為忘了培養左腳。很多很有名的大學者最後都陷 入極度的精神困擾之中,就是因為他只是培養他的右腳,他忘了培養他的左腳,他忘了人 生用兩隻腳走路,他少了一個小小的興趣或嗜好,用來好好的調解或是排遣自己。   去年夏天,香港《亞洲週刊》要訪問我,我說:「我不想接受訪問,我不是重要的人 。」可是後來他們還是把一個簡單的對話刊出來了,裡面我只記得講了一段話:做一個研 究生或一個學者,有兩個感覺最重要--責任感與罪惡感。你一定要有很大的責任感,去寫 出好的東西,如果責任感還不夠強,還要有一個罪惡感,你會覺得如果今天沒有好好做幾 個小時的工作的話,會有很大的罪惡感。除非是了不得的天才,不然即使愛因斯坦也是需 要很努力的。很多很了不得的人,他只是把所有的努力集中在一百頁裡面,他花了一千小 時和另外一個人只花了十個小時,相對於來說,當然是那花一千個小時所寫出來的文章較 好。所以為什麼說要趕快選定題目?因為如果太晚選定一個題目,只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好 好耕耘那個題目,早點選定可以有二、三年耕耘那個題目,是三年做出的東西好,還是一 年的東西好?如果我們的才智都一樣的話,將三年的努力與思考都灌在上面,當然比一年 還要好。 五、營造卓越的大學,分享學術的氛圍   現在很多人都在討論,何謂卓越的大學?我認為一個好的大學,學校生活的一大部份 ,以及校園的許多活動,直接或間接都與學問有關,同學在咖啡廳裡面談論的,直接或間 接也都會是學術相關的議題。教授們在餐廳裡面吃飯,談的是「有沒有新的發現」?或是 哪個人那天演講到底講了什麼重要的想法?一定是沉浸在這種氛圍中的大學,才有可能成 為卓越大學。那種交換思想學識、那種互相教育的氣氛不是花錢就有辦法獲得的。我知道 錢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東西。一個卓越的大學、一個好的大學、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表示裡面有一個共同關心的焦點,如果沒有的話,這個學校就不可能成為好的大學。 (全文完) -- 上回忘了打"續"...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 ◥ \ ◢◣__◢◣__◢ k│ │ ◥◤ ◥◤ ◥◤ i ███████████████ \ ◢◣__◢◣ z ███████████████ █◣ ◥◤ ◥◤ ◥ n ███████████████◣ E R M A N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185.18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96.186
fjutaros:謝謝啦!!辛苦了 07/31 23:55
anniversary4:頗富值得閱讀的一篇文章 09/10 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