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Financ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在銀行的日子 為什麼想會想這篇文章呢?說來好笑,之前頂了一家飲料店,做了兩個月的 老闆,就有感而發寫了快二萬個字的心得。而做了二年多的銀行本業,反而沒有 一篇感想,這樣豈不本末倒置。本篇的內容乃是井蛙之見,以管窺天之作,內容 不一定完全符合現實,但本於自娛娛人的心態,希望能為生命留下一點記錄,也 希望能給對銀行業有興趣的人一點點的啟示。 為什麼會進銀行業呢?身為法律系的逃兵,雖然我並不想這樣講,但在台 灣,很無奈,不管是因為任何因素,只要考不上律師、司法官,似乎就該面對這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而銀行業似乎是一個還不差的選擇。至少,每家銀行再小 都很大,而且是坐在辦公室裡面吹冷氣,雖然,有許多傳說中的業績壓力,但從 外面看進來,銀行行員似乎顯得優雅而從容。 只是,身為法律系學生,要進銀行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大部分的銀行的首 要條件就是商學院畢業,雖然頂了名校的光環而有了不少面試的機會,但幾乎都 是法務的缺。儘管,法務並不是一個多差的選擇,但對於不是律師的我,進銀行 的目的是想從新來過。當初,懷著想當商務律師的夢想去選修了許多商學院的課 與增強英文。但,兩次的落榜讓我不得不改變人生的方向。也許,以法兼商的路 不可行,只好改成以商兼法。 沒有那一張律師執照,法律的路是一定走不下去的,但換個方向,從銀行基 層一線做起,那法律就是最佳的輔助工具,也比一般的銀行從業人員更有不可取 代性。因此,雖然錄取了不少法務的缺,但最後還是選了一家確定可以從分行做 起的銀行。儘管,名校法律背景在銀行一線的感覺並不好受,但卻也因此學到了 銀行業的運作模式。 相較於商學院既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一個法律系門外漢從一線做起似乎如同 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什麼東西都是新鮮的。打從面試開始,就不停的被問為什 麼不繼續考律師、司法官,為什麼想進銀行業?為什麼想從一線做起?以後會不 會繼續考?考上了之後還會續留嗎?甚至因為托福考的還不錯,也一直被問說是 不是只想工作個二三年,然後就出國唸書?相較於同學們繼續考律師、司法官, 或者是選擇當法務,進銀行前的幾次面試是法律系學生難以忘懷的特殊經驗。至 少,每個面試官對於我的出現都有濃濃的好奇心,甚至有幾次都被排到最後一個 面試,只因為他們想多跟我聊聊。 事實上,在銀行受訓時,也只有我一個是法律背景。而一個名校畢業的學生 不選擇繼續考試或法務,反而選擇來當一個小行員,也常常引人側目。只是,相 較於繼續考下去的壓力,相較於去當一個小法務的不甘願,雖然,很多基礎比不 上商學院的學生,但我卻明白這是一個很難得重新開始的機會。如果,在工作的 過程中,還能考上律師,那也會是一個具有銀行實務經驗的律師。而如果,考試 結果依然不盡人意,以政大的學歷和不差的英文,也應該能夠升遷順遂,好好在 銀行業發展。 原本,是打算在銀行工作兩三年後就出國唸個法學碩士,但因為銀行要學的 東西遠比想像中的多,而也因為金融海嘯的關係,對於出國唸書的事變得更加的 謹慎。因為,憑著一股勇氣辭職出國唸書容易,但到時候回來萬一找不到更好的 工作卻不是一件好玩的事。二年前我考銀行時,雖然錄取率低,但至少還有機會, 但今年幾乎都沒有銀行開缺出來,讓我深深體會到有時候真的無關能力,沒有缺 就是沒有缺,再優秀也沒用。 很多銀行員都會抱怨,台灣的銀行比便利商店還多,而一旦進入銀行業之後 就跳不出來了,根本沒有其它的技能。但其實,那個行業不是這樣?難道電子業 就很容易轉行?老師、公務員有其它專長?更別說其它服務業了。由於是法律系 畢業,所以以前也常常抱怨法律人的路很窄,但幾經掙扎進了銀行業之後,才發 現天下烏鴉一般黑。事實上,法律與銀行算是出路廣的行業了,至少,法律系的 畢業生考公務員比一般人容易,也有機會進去各種公司當法務人員,更別說考律 師、司法官了,而銀行行員,雖然每家的待遇福利不一,但至少台灣有一堆銀行 可以選擇,真的做不高興,跳到另一家就是了,反正所需要的技能大同小異。 大家都知道銀行業很競爭是微利產業,但現在那個行業不是這樣呢?小至雞 排攤大至電子公司,那個行業不是已經砍到骨頭了呢?而銀行業卻是少數還發的 出高額獎金的行業。在美國,大銀行就算做的再爛,還是會被救,而在台灣,再 爛的銀行幾乎都不會倒。雖然,每個銀行員的命運不見得都如此的幸運,但以行 業別而言,銀行業除了是百年產業之外,也是相對穩的產業。外國的銀行不說, 在清朝的時候,就有第一銀行與彰化銀行了。 銀行業是百業之母,產業會有興衰,但銀行業依然屹立不搖。尤其是科技發 展的現在,幾乎不可能與銀行脫鉤而生活。只是,因為跨國的競爭,因為各行各 業都發展到了一個極致,全世界的銀行業也面臨的前所未有的瓶頸。銀行一方面 吸收存款人的錢,一方面放款給需要錢的人,當各行各業蓬勃發展時,銀行業這 個中間人的角色自然就跟著產業成長,獲取利潤。然而,當大部分的產業都停滯 不前時,大量的資金無法放款消化,那銀行業這個中間人自然就無利可圖,甚至 還因為要付大量的存款息而導致虧損。 跟銀行借錢的人不外就是個人的信用貸款與房屋貸款,還有企業營運或擴張 時所需要的費用。當個人的貸款是去做有意義的投資時,那銀行賺點利息也算是 互惠,當房市上揚時,買屋的人賺錢,銀行順便賺點利息也算是雙贏。當企業成 長快速時,跟銀行借錢可以做更靈活的運用,銀行企業一起賺錢,更是理想的藍 圖。對銀行而言,吸取存款、放款給需要的人,是不變的核心價值。 只是,當徵軟的vista無法像以往一樣帶領電子業升級時,就註定了電腦硬 體無法像以往一樣藉著換機潮而大賺一筆。當網路的發展帶領出了Google等新 公司時,卻也同時幾乎消滅了報業、出版業,甚至娛樂業。知識經濟時代與全球 化的結果,讓有錢的人更有錢,而沒錢的人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於是,薪水的 所得無法買房子,大學生畢業後光還完學貸就三十歲了,更遑論結婚生小孩。於 是,戰後銀行的成長模式完全無法再適用。 當薪資所得完全跟不上房價時,能進場買房子的人就只剩下投資客,此時, 許多想買房子的人會因為房價過高,而望樓興嘆,因此也無法跟銀行借錢買房 子。而如果,稍有能力的人鼓著勇氣進場,那也註定這輩子將與房子共存亡,也 無法做任何其它有意義的事。因此,雖然銀行做到了這一筆房貸,卻無法再做其 它的生意往來了。 房價高高在上讓有需要想買的人進不了場,但房價一旦下來了,銀行的損失 更加重大。當買屋者跟銀行借一千萬買一千二百萬的房子時,房貸戶會繳息,但 當房子跌到一千萬時以下時,也許房貸戶就會選擇違約,然後將房子丟給銀行, 讓銀行去承擔損失。當房屋價值下降時,對龐大的貸款戶而言,會覺得資產減少, 但支出一樣,所以會縮減支出,以為因應。 而對沒有房貸但有許多房子的房東而言,房價下跌會影響租金收入,所得減 少也會減少支出。一旦減少消費,那企業的產品就賣不出去,賣不出去就只能裁 員縮減成本,一被裁員就沒薪水,就更無法消費,那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更 可怕的是,房價下跌會影響擔保品的價值,一旦擔保品價格降低,企業能從銀行 借出的錢就會變少,一旦營運資金變少,企業就不容易擴張,甚至還需要縮編來 渡過難關。因此,雖然房價過高是眾人所知的事實,但一考慮量到下跌後所帶來 的種種利空,似乎也無人可以拿出對策。 於是,因為對高房價束手無策,所以讓年輕一輩的人接近無法擁有不動產。 一旦發現買不起房子,年輕人結婚的念頭就會變淡,當然也沒有太大的必要生小 孩,於是號稱火車頭的不動產業從根被腐蝕,而不婚與接近不生小孩,也讓買車 子失去了意義。於是,年輕人無法跟銀行借錢買房子,也不需要借錢買車子,而 企業面對逐漸萎縮的市場也無法擴大規模,自然也不需要跟銀行借太多錢。所 以,銀行業滿手盡是錢,卻找不到人可以借。 因為找不到人可以借錢,所以賺不到傳統的利差。因此,銀行業的金童們就 想出了一堆奇奇怪怪的商品,例如連動債、不動產證券化等金融產品。其實,稍 有金融概念的人都會清楚這些產品都只是一種短多長空的產品,銀行當做金融中 間人的角色永遠沒變,不管用了什麼名義跟投資者拿了錢,銀行總是要找到需要 這筆錢的人。如果銀行給投資人3%的利息,那銀行就要找到願意付4%利息的借 款人。當基金與連動債的投資報酬率有8%時,那就代表有人願意付10%來借這筆 錢。這理論看起來很對,但問題有什麼國家與有什麼產業能付的起10%的利息? 能付10%的利息的國家與產業一定是高風險的產業,不然誰願意付這麼高的 利息?更重要的是,每個國家都會自己的銀行,別說10%的利息,光3%就有很多 銀行搶著借了。因此,當初高利率連動債的資金鐵定會流到高風險的國家與產 業,所以會發生金融海嘯被倒帳也是預期的事。杜拜、冰島、北愛爾蘭借了一堆 高利息的錢去大舉擴張建大樓,表面上看起來非常風光,但七星級飯店、觀光、 博奕都是金玉其外的產業,一旦景氣下滑,馬上就會像紙老虎一般,不堪一擊。 以前,還有所謂的套利模式,例如借利率1%的日圓去存利率6%的紐西蘭幣, 或者是因為新興國家發展需要資金,所以藉由從富國拿錢去投資發展中的國家來 賺取高額利息。然而,隨著資訊愈來愈發達,這些套利模式變的愈來愈透明,而 國際間銀行因為競爭,所以新興國家願意付的利息也愈來愈低。因此,銀行不管 大小,幾乎都很難靠利差賺到錢。所以才會出現一堆公式非常複雜的金融產品。 因為傳統的借貸方式容易比價,2%就是比2.1%低,產品一樣都是錢,所以 誰利率低誰就贏。然而一旦轉成所謂的基金、連動債,一下子紐幣、美金、日元、 歐元計息,加上一堆沒人看的懂的公式,再加上一堆密密麻麻的英文契約,根本 沒有人知道到底這些產品是在做什麼,更別說電腦上所顯示的投資報酬率是多 少,如果再加上匯差,手續費等費用,到底真實的數字是多少。 除了資訊比較不透明之外,這些金融商品跟傳統放款最大的差別就是銀行角 色的轉換。傳統的存放款,萬一借款人倒了或跑了,銀行需要自己負擔虧損,但 在這些新的金融商品前面,銀行只是類似代銷的角色,單純賺取手續費收入,所 有風險歸投資人自行負擔。因此,許多銀行以此為樂,因為放款有被倒帳的風險, 一個客戶借100萬7年,就算前6年都繳息正常,只要最後一年出事了,銀行這 筆生意就虧了。但賣這些金融商品,一旦銷售出去了,手續費收入賺進來就賺進 來了。 只是,因為這次的金融海嘯,這些金融商品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而事 後賠償的問題更是讓銀行業不知所措,一旦賠了,那不只之前賺的手續費要吐回 去,搞不好要還賠幾十億甚至幾百億。但如果不賠,雖然銀行一直強調只是代銷 的角色,但大家都知道銀行最重要的就是信譽,而當初消費者會投資,不也就是 因為相信銀行的口碑? 原本,許多銀行因為新的金融產品而找到了新的業務,但經過這次的風暴, 不得不回到的原路-傳統的存放款業務。只是,當初就是因為存款放業務不振所 以才會弄出這些金融商品,結果經過了這一役,許多人的資產大幅縮水,對於傳 統的存放款業務更是雪上加霜。因此,這次的金融海嘯大概只有許多華爾街的上 層人士賺到大筆獎金,整個銀行業或整個世界都是受害者。 企業需要錢,所以用發行股票的方式讓有資金的人投資,這樣若是企業賺錢 了,經營者與投資者都可以賺到錢。但是股票的金額不低,尤其是一些知名的大 股票更是不便宜,一般市井小民買個幾張股票錢就被卡死了,而且萬一選錯了股 票,就血本無歸了。於是,何不集合大多數人的小錢,然後請幾個專家來幫忙買 股票投資,這樣因為金額大,所以可以選的標的就多,也可以有效分散風險。 於是,基金就洛陽紙貴,人人趨之若鶩。只是,基金只是一種募錢的方式, 到底這筆錢還是要找到一個投資的歸宿。雖然,股市與總體經濟並不必然有直接 的關係,但能打贏大盤的基金依然不多,而一旦遇到股災,那還是一樣只有死路 一條。雖然,還是有一大堆所謂的金磚四國、新興國家的基金,但還是回到老問 題,這些發展中的國家有本事付的起10%的利率嗎?不管用多複雜的模型去跑, 只要最末端的借款人沒有本事去付的起高利息,那這個投資就會倒。 不動產證券化也是一樣的問題,由於不動產金額太大,所以拆成很多的小部 分讓一般的市井小民也可以參與投資不動產,而不動產的收益則如同股票一般讓 所有的股東共享。只是,這依然跟基金一樣只是解決了募款的問題,到底還是要 找到有投資價值的不動產才行。只是,若要不動產的收益高,那表示不動產的價 格就要高,但這又會回到年輕人買不起甚至租不起不動產的惡性循環之中。所 以,年輕人一方面希望房價能夠跌下來,但卻又希望手頭所持有的股票或不動產 證券價格能夠上升,只可惜,這兩種情況似乎不容易同時發生。 講了那麼多,好像沒有東西可以投資。事實上,我也不敢妄言到底基金能不 能買,或者能不能投資。但雷曼兄弟倒了,AIG、花旗等世界知名的銀行,如果 沒有美國政府的援手,大概就都跨台了。國外的不說,以國內的三商銀而言,每 年都大概都可以個賺100億左右,但他們的存放款量都在1兆5左右,所以報酬 率可以說超低,但是因為員工大概在七千到一萬人左右,除下來每個人還是可以 分到不錯的獎金,而這就是為什麼台灣銀行業常被說超不會賺錢,但卻又可以供 提比起其它行業還不錯的福利的原因。 既然國內銀行的資金運用報酬率那麼低,而所謂的基金、連動債等報酬率那 麼高,為什麼銀行不直接就丟個幾千億下去投資,而要去拼那1%、2%的房貸? 甚至是利率也很低的大型企業聯貸案?除了礙於法規限制之外,銀行業也深知高 報酬高風險,房貸利率3%都有可能被倒了,更何況是那些7%以上的高報酬商品。 但是,如果只是當個中間人的角色,收收手續費,風險由投資人承擔的話,那卻 是穩賺不賠的,所以雖然明知消費者賠錢的機會不低,但幾乎每家銀行都在衝基 金。 而說到基金,就不得不說保險。有時候定存利率是1%,但保險公司卻可以 提供2%的保險商品。當然,對保險公司而言,2%的利率依然算是很低的資金成 本,可以拿去買土地、買大樓,甚至做海外投資。只是,又回到老問題,同樣的 一筆錢給銀行,銀行找不到地方投資,但保險公司卻找的到地方投資,並且願意 付比定存更高的成本。不過事實似乎證明,最大的保險公司AIG也撐不過金融海 嘯。 事實上,保險公司資金的算法比較神奇一點,不像銀行有很多的中短期貸 款,甚至要常常被提錢、存錢,保險公司的契約常常都長達20年。而更重要的 是,保險公司用的是平準保費。正常而言,保費愈年輕愈便宜,愈老愈貴,但大 部分的人不喜歡一開始繳少,後面繳多,因此會用個公式讓每期繳的錢差不多, 這就是平準保費。所以保戶一開始是多繳保費的,而保戶若要跟保險公司借款, 往往所能借的上限就是多繳的這些保費,更重要的是利息還不低,明明就是保戶 自己的錢,卻要付很高的利息,想想還蠻可笑的。 接著,壽險公司有很多的終身險,但保費卻往往只收二十年,保戶會覺得賺 到了,其實保費的算法是假設你會活到100歲,然後將20歲到100歲的保費全 部加起來除以20年,而這也是為什麼終身壽險很貴的原因,因為20年所付的錢 是一輩子的份。因此,我們可以知道,保險公司會很有錢,是因為他們都預收未 來要付出去的保險金。 因此,許多保險公司乍看之下很賺錢,其實那是用現在多繳的錢去付以前的 保險金。安泰為什麼要賣呢?因為之前給保戶的利率至少都在4%以上,但目前 的定存利率只有1%左右,那中間的3%差額呢?要靠保險公司自己去賺,但現在 有什麼東西可以穩賺3%呢?似乎不容易。於是,保險公司就拿新保戶繳的錢去 補貼舊保戶,那未來要付出去的保險金呢?當然只能期待未來的新保戶,只是在 少子化的情況下,誰也不敢保證現在繳給保險公司的錢,以後能不能拿的回來。 畢竟,以前保險公司並沒有預期到利率會變的這麼低,然後大家活的那麼久,尤 其是一些可以一直拿錢拿到死的年金險,根本都是虧錢的無底洞。只能說,上一 代還領的到保險金,因為有我們這一代在幫他們繳,而我們這一代繳在前面的保 險金,以後能不能拿回來,只有天知道。 由於保險產品有先繳錢,然後付款是很久之後的事情的特性,所以變得很有 利可圖,反正,保費先收進來,以後保險金能不能付出去是以後的事,所以各大 銀行莫不強推保險商品,因為付款的日子是在N年之後,所以佣金、獎金弄高一 點也都沒有差,反正政府也不敢讓保險公司倒。因此,只要一看到終身保障的保 險就要小心,一扯到終生,費用一定比較貴,但能不能保障終生就是很大的疑問, 尤其是比較小的保險公司。誰知道40年後,目前看到的保險公司會有幾家活下 來?更別說所謂的終生保障了。 再來就是信用卡,事實上,信用卡在台灣幾乎是個災難。不只讓許多人淪為 卡奴,也讓各大銀行虧了數百億元,更別說為了處理這些卡債,特別通過了債清 條例,整個司法系統需要多配置多少人員,與各銀行為了後續動作所要再增加的 人力、物力。正常信用良好的人,根本不會多付給銀行一毛錢,反而會賺到不少 紅利。而會願意付20%循環息的人,如果不是頭腦有問題,就真的是狗急跳牆, 因此20%的利率看起來似乎很高,但被倒帳的機率更高,因此除了花旗與中國信 託等少數銀行外,幾乎沒有銀行能從信用卡賺到錢。 但是,信用卡雖然不能賺錢,但卻是行銷的好工具。客戶辦了信用卡消費, 銀行就多了客戶的資料,並且可以從信用卡的金額、消費模式去分析客戶的財力 與習性,並進而對客戶做個別行銷,可以賣保險、基金、房貸、信託等各種產品。 因此,雖然卡債風波歷歷在目,依然有不少銀行仍繼續推廣信用卡,畢竟,比起 房貸、信貸,這是一個相對容易與客戶建立關係的商品。 因為傳統的放款生意難做,所以大部分的銀行員都被迫要去行銷基金、保險 與信用卡,而這也是大部分銀行員壓力的所在。因此,想進銀行的人要有覺悟, 基本的業續壓力是跑不掉的。只是,金融海嘯前,基金還算好推,現在一提到基 金,沒被罵就偷笑了。而保險,以前的產品多少還有3%左右的利率與節稅的功 能,現在利率幾乎不到2%,加上贈與稅與遺產稅的調降,保險產品實在不好推。 而信用卡,想辦的人信用差,信用好的人早就滿手的卡,不然就是已經剪了滿手 的卡,所以也是寸步難行。 一直提傳統存放款業務難做,那到底有多難呢?首先,銀行的根本就是要有 存款,比起拉基金、保險,信用卡,個人以為想拉個100萬元以上的存款還蠻困 難的。一般而言,存款可分為活期存款跟定期存款,定存的時間正常是一年,利 率比較高,而活存可以隨時動用,但幾乎沒有利息。雖然定存利率較高,但目前 大概也只有1%左右,而且每家的利率都接近一樣,因此要拉到定存客戶幾乎不 可能。而活存的利率更低,也不會有人特別擺一大筆?在活存,就算有,也一定 有特別用途。因此,對銀行而言,要衝高存款量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存款戶一旦選定了某些銀行來當作存款往來的對象,就幾乎不太會變動。而 傳統的大型行庫因為分行眾多,歷史悠久,做風也相對保守,所以吸引了很多死 忠的存款戶。因此,民營銀行幾乎都只能藉由併購其它銀行來衝高存款量。除了 之前台新銀行因為被提走太多錢而需要拉存款之外,大部分的銀行員的業績壓力 很少來自於存款。 嚴格的說,存款業務是虧錢的,正常請一個銀行員一天的成本平均約2000 元,一個銀行員約可做50筆交易,因此每筆交易的成本約40元,而客戶來存、 提款都沒有收錢,就算是匯款與託收支票,收的費用也從30到100不等,扣掉 付給聯行的費用,根本是不合算的。因此,許多民營銀行幾乎都會將櫃台能減盡 量減,並且要求櫃員要推卡、推保險、基金等,因為整個存款業務是虧錢的。但 沒有存款就沒辦法放款,因此,民營銀行雖然省下不少存款部門的支出,卻也因 此無法拉到新的存款戶。 而ATM的業務也是不賺錢的,雖然提一次款要付6元的手續費,但光是裝設 ATM機器,保全與補鈔等後續動作,加上各銀行間不同提款卡的問題,6元是絕 對不敷成本的。所以,如同信用卡一樣,除了中國信託這種因為跟7-11合作, 所以把量衝大還可以賺點小錢之外,其它銀行的ATM都是在做服務,做心酸的。 由此可知,中國信託在個人金融業務方面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 存款業務難做,放款業務也不見得簡單。並不是銀行想叫行員去推信用卡、 基金與保險,而是涉及幾千萬元,甚至幾十億元的企業借款,並不是個別行員所 能達到的。企業尋找合作銀行時,除了利率的高低之外,銀行的信譽是最重要的 因素,因此,傳統老行庫雖然行銷不若民營銀行積極,但卻依然是企業合作的優 先對象,因為做風穩健,而且人員不易流動,加上利率真的也比較低,因此常常 一合作就是幾十年。 所以,不管再優秀的人來到銀行業,都會顯得很微不足道。企業的借款不會 因為個人的優異表現而有差異,常常都是根據銀行的口碑與利率條件來做決定。 而想要與大企業打交道,如果不是在銀行業有一定的資歷,根本連談的機會都沒 有。常常,連分行的經理都不夠格,需要動到總行部室的長官去談才有機會做成 一筆大交易。因此,銀行業是非常重學歷的行業,不是因為學歷高就會表現高, 而是因為個人的表現不是那麼重要,誰來做都差不多,那同樣要付薪水,那不如 選個學歷高的人好了。 企業貸款不是一般行員可以處理的,而房屋貸款事實上也不如想像中的簡 單。條件好的人就會找尋較低的利率,而利率的高低往往也不是銀行員能決定 的,因此,縱使服務再好,縱使再熱情,利率依然是最好的說詞。而許多官股銀 行雖然服務態度不若民營銀行,但依然擁有龐大的房貸戶,因為他們能夠提供較 低的利率。也因此,民營銀行的行員常常需要在不利的條件下去拓展房貸業務。 民營銀行的經理常對房貸專員講,如果我們的利率跟官股銀行一樣低,那客戶就 自己送上門來了,還需要你們去拉生意嗎…。 此外,由於能買的起房子的年輕人愈來愈少,因此房貸業務愈來愈難做。想 買房子的人往往能力不足,因此希望銀行的貸款成數能高一點,但穩健一點的銀 行又覺得很危險,所以不敢借太多。而投資客則是高危險群,用一點點的資金就 一口氣買很多的房子,利率低時還好,一旦利率調升,景氣又沒有好轉,那根本 是顆未爆彈。但基於業績考量,許多民營銀行還是咬著牙將這些危險戶給接下 來。所以,在台灣,民營銀行很難待,因為相對好的客戶都被官股銀行給做走了, 留下來的都是一些相對高風險的客群。 扣掉企業貸款、房貸之後就只剩下信用貸款了。以前,車貸是信用貸款的大 宗,但隨著捷運、油價上漲與所得減少,買車的人愈來愈少。又因為車子雖然是 擔保品,但折舊率高與會移動,所以車貸大部分都當成信用貸款在處理。而除了 車貸,會需要一筆錢借信用貸款的人往往是借錢投資,不然就是家中緊急缺錢, 但這兩種人的違約率其實都還蠻高的。一旦投資失敗,人就不見了,而家中有困 難的人往往不是只有一時之需,而常常是一直都是處於困難的狀態,因此錢一借 出去,往往就不容易收回來。 不像房貸有擔保,信用貸款僅憑個人的職業、信用記錄來借錢,以往銀行都 會徵連帶保證人,那多少還可以要回一點錢,但近幾年金管會幾乎嚴禁銀行徵連 帶保證人,因此信用貸款的違約率愈來愈高。而以往人人稱羡的大公司,在金融 海嘯之後也有減薪甚至裁員的動作,所以銀行能做的優質信貸客戶愈來愈少。也 因為信用貸款的違約率高,所以相對的利率也高,有的民營銀行的信貸利率甚至 只比信用卡利率低一點。 對銀行而言,還款能力與信用能力愈差的人,因為風險高,所以利息要更高。 但矛盾的是,這些人原本還款能力就差,再加上比一般人高的利息,根本是雪上 加霜,倒銀行帳幾乎是可以預期的事。只是大部分的軍公教優良客戶都被官股銀 行給拉走了,所以民營銀行在沒辦法之下,只好冒著風險去承做這些高風險高利 率的危險群。 因此,愈小的銀行愈將注意力放在信用卡、基金與信用貸款上面,因為他們 沒有能力去承作大企業的貸款,甚至許多人在選擇房貸時,也不會選擇小銀行。 而稍有規模的銀行,因為存款量大,口碑良好,可以將主力放在企業戶上面,試 想,做到一筆友達幾百億的聯貸案,總比做一大堆信用卡與信用貸款好吧!所 以,在銀行業最核心的人員之一就是負責企業戶的經辦。 雖然說銀行最重要的是銀行的名譽,個人特質在銀行業並不明顯。但銀行還 是有些相對重要的部門與位置,同時也希望相對聰明或有能力的人可以去負責這 些業務。對任何公司而言,愈是賺錢的位置愈是重要。如同之前所述,企業放款 至少幾千萬起跳,因此負責企金的人員往往是銀行相對重要的員工。而不賺錢的 存款、匯款部門除了薪水低之外,可取代性也高,所以流動率相對高。 相較於賺錢的企業放款與虧錢的存款部門,個人金融部門的房貸與信用貸款 的位置比較折衷。房貸因為有擔保所以比較安全,但利率相對低,所以也是薄利 多銷,而信用貸款雖然利率高,但金額往往都不會超過百萬,違約率也高,因此 利潤也很有限。所以銀行一般會將最重視的員工放在企金部門,很不重要的的員 工放在存款部門,而其它不上不下的員工則放在個人金融部門。 除了存款與放款部門之外,銀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門,那就是徵信部門。 銀行做的是放款的生意,而利率的高低往往取決於風險的高低。也因此,那家銀 行能夠對風險做正確的評估,那家銀行就是好銀行。高風險的客戶給予高利率, 低風險的客戶給予低利率,而一旦給高風險的客戶低利率,那銀行很有可能會賠 了夫人又折兵。就算一筆信用貸款的利率是10%,扣掉資金成本與其它的成本之 後,可能實賺5%,而一旦被到了一筆信用貸款,那就要做20筆白工。而事實上, 以平均值而言,銀行如果被倒一筆帳,大概要做50筆以上白工。所以徵信部門 是銀行最核心的單位之一,大至企業聯貸案的評估,小至個人信用貸款或信用卡 的報告,全部有賴於徵信人員的徵信報告。 傳統銀行的做法是不管能力好壞與否,所有新進人員全部先從存匯部門做 起,然後再經歷個人放款、最後再到企業放款部門。但是,這需要時間去培養, 而且大部分的人才沒辦法在存款部門等那麼久,而且銀行花這麼多時間去培養一 個人才,萬一跳槽了,那更是為人作嫁。於是,許多民營銀行採取不一樣的做法, 用高薪招募高素質的人才,用二年的時間經歷過銀行大部分的部門(在傳統官股 銀行,這可能需要5到10年的時間),最後再擺到企金或其它重要部門。而這通 常就是一般所稱的MA,他們的起薪與待遇都比一般銀行員高,但對銀行而言, 這是用最短時間取得人才的最好方法。 再來就是徵信部門,傳統的官股銀行依然需要花個幾年從存匯部門去培養徵 信人才。但民營銀行並沒有那麼大的耐性,所以還是傾向高薪找高素質的人才, 然後壓縮學習時間,希望能在三個月或半年內培養出合格的徵信人員,而這就是 一般所稱的ARM。他們的任務主要是做風險的評估,寫徵信報告。當然,如果表 現良好,就有機會變成MA,或者是擔任企業放款等職務。 當然,這並不是說企金人員就一定比徵信人員來的重要,而是說企金部門所 需要的技能比較多,一方面可能有業績壓力,需要去找新的客源,或至少要跟舊 有的企業戶打好交道,一旦得罪了企業的大老闆,那損失就很難去計算,甚至會 飯碗不保。而企業戶的借款往往涉及到外幣,因此也需要外匯的能力,有時候還 要兼作一點避險,因此,企金部門的責任重大,待遇與重要性自然較高。 當然,個人金融雖然不若企金部門重要,但卻也是賺錢的來源之一,因此, 許多銀行依然會將重兵擺在個金部門,所以MA或ARM並不一定都會到企金部門, 有時候會依照個人興趣,還是會被派到個金部門。在許多銀行,企業金融與個人 金融是一體的,一樣都是放款,但在某些分工比較細的銀行,這兩個部門分的很 清楚,所以實際狀況還是要視各銀行而定。 除了存放款與徵信部門之外,還有幾個比較特殊的部門。其中一個就是外匯 部門,外匯部門可大可小,小從一般買賣外幣、匯出匯款,大至企業幾千萬美金 的外幣借款,都與外匯部門有關係。只是一般分行所能做的外匯都跟存款部門做 的事情差不多,只是換成簡單英文而已。而比較重要的外匯業務都在總行,或者 是有企金人員負責,因為大金額的外幣往往都會涉及到授信放款,無法獨立切割 開來。因為外匯部門多少要看點英文,所以比存放款部門難一點點,可取代性也 低一點點。當然若是外語佳,精通信用狀與企金的人才,那就很值錢了。 再來就是催收部門,錢放出去再怎麼說都是借錢給人,都是相對容易的。但 一旦收不回來了,那麻煩就大了。一家銀行體質的好壞不是看借出了多少錢,而 是看到底有多少?收不回來,而這就取決於銀行風險評估的能力。只是,貸款一 般都不是一兩年的事,而房貸更是十幾二十年的事,因此要如何去計算到底有多 少錢是收不回來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銀行到底有沒有賺錢,也往往取決於呆帳的金額。比如說有客戶原本一個 月要繳一萬,但因為失業了,所以繳不出來,那這時候比較嚴格銀行會將這筆錢 列為收不回來的錢,但有些銀行會讓客戶展延,讓客戶先還利息,也許一個月只 要先還一千元的利息,然後還是將這位客戶當成正常戶,這樣帳面數字就會好看 很多。因此,許多銀行的淘空案都是最後壓不住了才爆出來。所以,要判斷一家 銀行到底有沒有賺錢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再來,就是道德風險的事,如果說一位客戶借信用貸款7年,但這客戶有 30%的機率會倒帳,也許在官股銀行就會傾向不承做,因後經辦人員可能要在這 家銀行服務一輩子,到時候如果客戶倒了,經辦人員可能會被追究責任。但在民 營銀行,款放出去就會有獎金,就算三年後倒了,也許早就不在這家銀行了,因 此不放白不放,所以民營銀行被倒帳的風險都相對高,而這就是獎金制度之下必 然的風險。 所以,催收人員的工作就是想辦法去跟客戶催錢。雖然,許多銀行希望有法 律專才的人去從事催收工作,但事實上,客戶跟銀行借錢時都會簽一大堆東西, 所以債的關係一定都會存在,所以上法院幾乎都只是照本宣科,訟訴穩贏的。重 點還是如何將錢催回來,所以銀行的做法是總行法務室擺幾個法務,然後一線催 債這種工作就請一堆免洗催收人員來做,催回來多少算多少。 官股銀行的法務工作算是相對輕鬆的,平常看看案子,給點法律意見,然後 回答一些行員的法律問題。但是民營銀行的法務就很累了,因為民營銀行承作的 案子風險都比較高,也比較容易有爭議,所以還蠻容易上法院的。加上一大堆的 催收案件,雖然有一堆免洗催收,但要處理的案子還是堆積如山。因此,官股銀 行的法務待遇不差,工作也穩定,不過因為太穩定了,所以都做到退休,因此要 有緣份的人才有機會進去。而民營銀行的法務,壓力高,待遇普通,偶而會有獎 金,但流動率不低,所以常常開缺。至於免洗催收人員,除了損陰德之外,根本 是一個比客服人員還不長久的工作。尤其自從債清條例過了之後,以前常用像流 氓式要錢的催繳方法幾乎都不用再用,因此免洗催收人員除了流動率高之外,根 本也幾乎賺不到什麼獎金了。當然,還是有非常高階的法務,例如能審外文契約 的人才,不過大部分的銀行還是交給專業的律師事務所負責。 理財部門更是有別於一般的銀行傳統存放款業務。放款是將錢借別人,所以 需要做好風險評估。但理財是叫客戶將錢吐出來買金融商品,風險有由客自行負 擔,銀行穩賺手續費,因此許多銀行樂此不疲。所以如同保險一樣,銀行請了一 大堆免洗理專,然後藉由他們的人脈,賣了一堆金融商品,等到沒有客源的時候, 就一腳踢開。而之前就有發生過理專借錢買基金,然後基金大賠,理專又被裁員, 結果倒欠銀行一堆錢,想不開自殺的例子。當然,再搭配最近的連動債賠債案, 華x銀行幾乎將一年的盈餘全部賠光,更是雙輸的例子。 理財的大時代已經過去了,過去幾年,理專的任務是叫客戶解定存來買基 金、連動債。現在如果叫客戶去解定存,沒有被砍死就偷笑了。以前有像山一樣 的金融商品可以賣,還有不少高利率的外幣,像澳紐幣,現在是各國的利率都低, 一大堆大銀行根本自顧不暇,更別說像以前一樣有一堆奇奇怪怪的產品了。因 此,想做理專的人要有覺悟,理專是靠業績吃飯,但一般的銀行員是靠年資吃飯, 而理專的資歷在一般銀行是不被承認的。以前賺有錢可賺也就算了,現在還為了 當理專進銀行的人,要三思而後行。不要相信理專只是坐在櫃台前出一張嘴,然 後拿出一堆的商品讓客戶選就沒事了。現在幾乎沒有商品能賺錢,萬一客戶賠錢 了,狠一點的可是會拿刀砍人的。至於這些基金會不會賺,你只要去問那些叫你 推基金的主管為什麼選擇將錢放在1%的定存,你就知道他們真實的想法了。 那到大陸設分行到底可不可行呢?其實,雖然銀行口口聲聲喊要國際化,但 其實銀行業是很local的產業。有些東西可以國際化,像基金、連動債,因為是 這叫世界各國的投資人將錢匯進來,銀行再將獲利分配給投資人,一旦出事了, 風險都在投資人,銀行也不用花時間去找投資人,出問題的話是投資人來主動來 找銀行。 但是一般的銀行放款就不行了,放款首先第一個條件就是評估風險,房貸的 風險在於擔保品價值的認定,而擔保品價值往往又涉及到法律上的拍賣問題。因 此,很難想像在共產主義的大陸,要如何去認定擔保品的價值,而他們的法律是 否能夠跟的上銀行處理法拍屋的進度。總之,金融要發達,必需要先有完善的法 制,而大陸目前連所有權的概念都還在爭議中,因此,看起來餅很大,其實很難 吃的到。 而信用貸款的部分,在台灣,因為地小,又有完善的聯徵系統,因此要調查 個人信用還算容易,而若是被倒帳了,也算容易執行扣薪等法律程序。而如果真 的確定要倒銀行的帳,在台灣可說是信用破產,以後大概再也不能跟銀行打交道 了。而就算倒銀行的帳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還是很多人還擇倒帳,那就更不用 說地大人多的大陸,要如何調查個人的信用資料了?隨便打一個名字就有一堆同 名的人,更別說萬一如果被倒帳了,要如何去找人?當然,還有落後的法院系統 要如何保障銀行債權也是個問題?所以某種角度,在大陸也很難發展信用貸款。 而企業金融的部分,很可惜,除了台灣的銀行徵信系統不一定有辦法正確評 估大陸公司的信用程度與廠房機械實際價值外,大陸的銀行規模實在太大了,因 此大陸稍有規模的公司還是會傾向跟大陸自己的銀行借款,或者是跟外商借款。 所以,台灣銀行在大陸的主要客戶還是以台商為主,而大部分台商的生意早就都 被台灣的銀行用OBU的模式做走了,所以真的到對岸開分行,也是形式意義大於 實質意義,真正的成效還有待觀察。 而不只台灣銀行在大陸難發展,外商在台灣也不容易發展。叫客戶掏錢的業 務像保險、基金,不需要徵信與催收系統配合。但一涉及到放款,就需要有良善 的徵信與法務系統相配合。因此,之前外商銀行在台灣主要都以信用卡與財富管 理為主軸。就算是有大型聯貸案,也往往需要與國內大銀行一起合作,因為必需 借重國內銀行的徵信系統與法律系統。而近來外商銀行積極併購國內的小銀行, 就是代表著他們已經不滿足於財富管理與信用卡,而要正式與國內的銀行在放款 的領域上一較長短了。因此,千萬別將銀行想得太國際化,放款是很local的業 務,必需要在一線了解客戶,才能正確的評估風險,錢借出去很容易,重點是要 如何收回來。 在金融海嘯之前,銀行大就是美,國際化就是好。但金融海嘯之後,很多可 以跨國賣的金融商品都成了過往雲煙,而國際聯貸案與私募基金的案量也直線下 滑,許多銀行還是選擇回到放款的老本行。而台灣的銀行業國際化的腳步也因此 暫緩了下來,許多銀行需要重新調整定位,甚至還有些體質不好的銀行面臨了生 存保衛戰。 台灣的銀行大概可分為四種,第一種是百分百純公股銀行,以台銀、土銀為 代表。第二種是政府持有大部分股權的官股銀行,以華銀、一銀、兆豊、台灣中 小企業銀行為代表,第三種是民營銀行,以中國信託、台新銀行、國泰世華銀行 為代表,第四種為外商銀行,以花旗、匯豊、渣打、荷蘭銀行為代表。當然,還 有一些小型銀行或地區型銀行,像高雄銀行、台中銀行等。 公股銀行與官股銀行的差別在於政府持股的比例,目前僅剩台銀與土銀為百 分百政府持有,因此沒有上市,也享有公務員的福利,例如國民旅遊卡等。因為 財政部為最大股東,所以必需配合政府政策,因為是最後的兩家政府銀行,所以 民眾的信賴感高,因此客人普遍會自己送上門,所以並沒有明顯對外的業績壓 力,只有對內分行間的競賽。 台土銀保有台灣銀行業發展的最傳統狀態,大部分都以全能分行的模式存 在,也就是不管企金、外匯,還是催收業務幾乎都在分行運作。當然,由於要代 收稅款,買賣黃金,或配合其它政府的業務,因此都配有大量的存匯人員。由於 是公務機關,因此人員流動率極低,所以升官非常困難。因為沒有明顯的業續壓 力,所以個人特色不明顯,因此升官還是以年資為主。 台土銀因為流動率低,所以都是當有大批人退休時,才會徵人,一旦招足了 人,短時間內就不容易再招人。而新進人員大部分都是從櫃台做起,等到歷練夠 了才會調徵授信部門。但由於近年來退了不少老人,也補了不少新人,愈來愈多 的年輕人一進台土銀就直接從事放款或徵信。但由於台土銀是靠年資算薪水,所 以不管做什麼位置,錢領的都一樣,甚至因為怕櫃台找錯錢而有一筆額外的出納 淨貼,所以在台土銀,某種程度而言,存匯人員領最多的錢。 台土銀的好處是穩定,福利不差,但跟公務體系一樣,升官不易,要當個小 主管至少都需要磨個十年,薪水不容易因為表現而增加,而是需要用時間慢慢去 耗。台土銀的業務大部分都是不賺錢的,但因為家大業大,存款戶與土地眾多, 加上國家為後盾,因此每年獲利都非常穩定。之前台土銀有破例招收五六七八九 職等的各項業務人員,但由於台土銀實在不需要跟其它銀行競爭,所以雖然招收 了不少人才,但基本上台土銀還不知道如何用這些人才,所以有人考國際金融, 結果去坐櫃台,有人考外匯,結果去弄企金。但基本上,台土銀是靠職等論薪水, 所以只要考進來的職等高,不管做什麼,錢都是不會少給的。 當然,要將台土銀民營化的聲浪一直沒有停止過。但不管如何,台灣總是需 要一家國營銀行去配合政府的各項政策,所以台銀沒意外的話應該是不會被賣 掉。而土銀則是雞肋,雖然會賺錢,但賣掉也可以換得不少銀彈,因此要如何處 置土銀一直是政府的難題。而土銀一旦民營化了,因為有大量的房貸與不動產, 加上存放款量都穩居前幾名,所以整體而言仍具有競爭力,只是一些養老的行員 可能會面臨考驗,而對新進行的員工而言,應該是利多於弊。薪水的話,公股銀 行比照公務員,總共有14職等,五職等的年薪約六十萬,每差一職等約差五至 七萬元。 官股銀行一直是很有競爭力的銀行,一方面擁有百年留下來的資產,例如一 銀與彰銀,另一方面也具有民營化的彈性。所以三商銀雖然低調,不像中國信託、 台新一樣強打廣告,但其實每年銀行的獲利排行榜,官股銀行幾乎都名列前矛。 以往,官股銀行的運作方式跟台土銀很類似,都屬傳統式的全能銀行。但近年來 積極轉型,大量優退老人,並且比照民營銀行依能力職等招募新人,因此未來發 展大有可為。 只是,官股銀行的長官們都是以前高普考進去的人,所以腦袋裝的跟公務員 也差不多,因此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有民營銀行的業續壓力,但卻有公務員的升官 方式。但大體而言,官股銀行仍具有濃濃的政府色彩,所以幾乎不會裁員,加上 家大業大,所以福利也優。但跟台土銀一樣,因為流動率也不高,所以這一兩年 大量招考之後,短時間內可能不容易再招新的人。 與台土銀不同的是,官股銀行學民營銀行依職位來招人,因此如果是考高職 等進去的人,大部分都是做徵授信,或者派往總行,而考櫃員進去的人,可能要 有覺悟會坐一輩子的櫃台,而且升遷不易。但大體而言,這些官股銀行還在調整 內部人事中,畢竟老人們是靠年資算薪水,而新人們開始試著用位置來決定薪 水,而這兩種制度要如何並行,仍考驗著這些官股銀行們。薪水的話,官股銀行 的薪水的算法大致與台土銀差不多,但獎金的部分則會照續效去發放,所以好一 點的人可以拿到七、八個月的年終。大體而言,存匯部門起薪約五十萬,徵授信 部門約六十萬,而類似MA的人員起薪都在七十萬以上。 而民營銀行則是面臨前所末見的困境,雖然中國信託、台新銀行或國泰世華 銀行的廣告打的很響很亮,但其實這些銀行的業務大多是不賺錢的。在台灣,政 府色彩的銀行擁有太多的資源,精華地段幾乎都被官股銀行佔走了,而軍公教等 好客戶也被官股銀行搶走了。因此,民營銀行所能做的客戶群都是相對危險。以 往,官股銀行的腳步緩慢,而且對個人金融業務並不積極,所以民營銀行在信用 卡、個人信貸方面表現傑出,加上之前的財富管理,更是讓民營銀行賺足了面子。 然而,在雙卡效應與金融海嘯之後,民營銀行花了幾十年建立的名聲幾乎都在這 一役消失殆盡,許多好不容易拉來的存款戶紛紛將錢轉回官股銀行,而所謂的財 富管理更是讓人不敢再提起。 此外,由於房市由歷史高點轉下來,加上央行狂降利率,因此房貸也變得無 利可圖,而信用貸款在失業率增高的情況下,違約情形也遠比以前嚴重。所以民 營銀行面臨無業務可做的窘境,以往拿手的個人金融幾乎英雄無用武之地。而企 業金融的部分,一方面因為這原本就是官股銀行的強項,另一方面是在金融海嘯 之下,各行各業都受到波及,所以別說沒有新的業務可做,只要保祐舊的客戶別 倒帳就行了。雖然,金融海嘯之後的銀行財務報表並不難看,但這是裁員減省成 本之後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許多銀行在銀行挺企業的政策之下,都是硬著頭皮 去支援應該倒的企業,這些爛帳一旦真的要算清楚,那財務報表絕對沒有帳面上 的如此好看,更別說還有一大堆連動債的問題還沒解決。 民營銀行將業務從傳統的全能分行切割成事業群,所以在招募人時會將人才 分門別類,櫃台是免洗式的,所以採低薪,企金人才是珍貴的,所以願意花高薪 培訓,而法務人才則希望是法律系畢業的。這樣一來,除了可以讓人才更專精之 外,也可以節省訓練時間,也因為招進來的人大部分都一直待在同一個位置上, 所以也會因為喪失競爭力,而不會跳槽。此外,雖然民營銀行願意開出不低的薪 水招攬人才,但遇到景氣不好時,裁起人來也只比外商客氣一點點而已。而許多 民營銀行幾乎看不到40歲以上的人,因此,雖然剛開始感覺升官很快,但這同 時也意味著待不久,沒有前輩的快速離去,怎麼會有位置讓後輩升官呢?因此, 進民營銀行要有相當的覺悟才行。 以往,由於流動率相對高,所以民營銀行每年總會大規模徵才,有招頂尖的 MA,徵信人員的ARM,與一大堆的理專與櫃員。但由於金融海嘯,業務量急速減 少,加上優秀的人才不敢隨便跳槽,所以不只官股銀行,連民營銀行也幾乎不招 新人,而就算有招人,人數也比以前少很多,而起薪也偷偷的被減少了。更慘的 是,面臨四大外商銀行合併國內銀行,民營銀行具有彈性與速度快的優勢將會面 臨外商銀行最大的挑戰。一般而言,進民營銀行大多能適才適用,能力強的人也 會獲得不錯的報酬,而一些頂尖的MA訓練課程,或次一點的ARM,如果能撐過 去的話,也一定會學到非常多東西。只是,這些位置的要求愈來愈高,如果不是 名校或外語能力不錯的話,要掙取到這些位置可能非常不容易。但是,不管是 MA還是免洗理專,要在民營銀行待很久,都是一件不簡單的事。薪水的話,好 一點的MA起薪會有近百萬,再差都有七十萬以上,表現良好的好,兩三年內破 百萬不是問題,而ARM,依中國信託的水準是六十萬,存匯人員的話,大概不到 五十萬,不過趨勢是起薪與錄取人數愈來愈少。 最後則是外商銀行,以前四大外銀在台灣的據點很少,業務主要以財務管理 與信用卡業務為主。但這兩個業務都遇到發展的瓶頸,所以最後還是決定擴大營 業據點,建立屬於自己的徵授信與法務系統,開始跟本國銀行搶食放款大餅。當 然,這些外商銀行項莊舞劍、志在大陸,雖然說大陸市場充滿了危機,但卻也充 滿了機會,畢竟,其它市場都差不多飽合了,中國大陸算是最後的樂土了。 以前,要進到外銀並不件容易的事,也常常是商學院畢業生的首要目標。但 經歷了金融海嘯之後,外銀的威名大受打擊,而合併了國內的銀行之後,外銀所 需的人才也大量增加,甚至可以預期以後外銀所做的業務會跟國內銀行差不多。 而事實上,現在外銀面臨內憂外患,除了外銀所併購的銀行都是比較爛的銀行之 外,外國母銀行也自顧不暇。所以現在外銀的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一不小心在 台灣的分行就會像其它的保險公司一樣莫名奇妙就被賣掉了。而雖然外銀的據點 大幅增加,但合併之後要先處理舊員工的問題,還要調合外銀與本銀的文化差 異,因此現在的外銀呈現混亂裝態。薪水的話,由於現在外銀還在處理合併的事, 所以也很混亂。 台灣有幾十萬的銀行從業人員,因此進銀行並不是件多難的事,但要卡到相 對好的缺卻變得愈來愈困難。以前,再爛的銀行都活的下去,現在體質弱一點的 銀行雖然不見得會倒閉,但個別的銀行員卻會面臨裁員的命運。因此,現在的銀 行業比起以前不只難進,也很難待很久,同時也不像以前一樣只要坐在辦公室吹 冷氣等著客戶上門,而是要像業務員一樣行銷。 只是,銀行員常抱怨銀行待久了會沒有競爭力。除了櫃台日復一日之外,就 連相對高階的企金或總行人員其實也是一直在做重覆的事。再強的個人能力也很 難去拉到一個企業戶或者是一整批的建商房屋貸款。就算能夠很快升到經理的位 置,也是需要強大的人脈去拉業續,而所謂的人脈卻是需要日積月累去累積的。 因此,銀行業也很少出現少年得志的情況,太早登上高位往往只是敗亡的開始。 過去幾年因為財富管理與國際聯貸案如火荼,因此出現了不少明星理專也出 現了不少金額龐大的大型聯貸案。不過,這些都已經過去了。金融史上最瘋狂的 遊戲已經結束了,而接下來的幾年就是銀行業休養生息的時候了,而這讓已經不 容易出現明星的銀行業更加缺乏動能。因此,想進銀行業的人必需要有覺悟,現 在的景氣能進家不錯的銀行就算是幸運了,而想要像前幾年一樣有個人發揮的空 間就不用強求了,那是一種奢求。 想進金融業的人需要好好的唸英文,雖然國內大部分的銀行都不太用的到英 文,但能力在銀行業真的是很抽象的概念,徵授信報告看起來好像很專業,其實 也不過就是用簡單的會計概念去剪剪貼貼一些資料而已。而不管在銀行業待了幾 年,一旦離開了位置,有時候根本會變得毫無價值可言。就算是銀行經理,一旦 被裁員了,或者被併購了,幾乎就找不到工作了。而英文能力好,雖然不見得能 用的到,但至少在縮減人力時,還會有一點殘存的價值。 至於金融證照,那是金融研訓院蓋大樓的榥子。繞來繞去就是會計學與統計 學的概念,頂多再加點經濟學。如果是台政大的畢業生,有人會懷疑他們考不到 這些證照嗎?而又明明沒有任何實務經驗,考一堆內控與授信證照又有什麼意 義?不過,如果有空的話還是去考一考,理由也是很簡單,有這些證照沒有什麼 了不起,但是沒有的話就輸人一截了,很悲哀但卻也沒辦法。 總之,金融業跟其它的行業一樣有他的美麗與哀愁,但不同的是金融業是經 濟發展的命脈,也是大家金錢聚集的所在。因此,百業都到了,金融業會撐到最 後。只是,台灣的銀行真的太多了,在少子化之下,各行各業都面臨重新洗牌, 而以前台灣政府不讓銀行倒,但現在在銀彈缺乏的情況下,可能真的要開始有銀 行要倒了。因此,想進金融業的人一定要慎選銀行,一旦進來了,就不容易出去 了。 後記:雜七雜八的寫了十幾頁,總算是給自己一個交代。畢竟,副業寫了十 七、八頁,總不能本業才寫個兩三頁吧。本篇的內容並不保證完全正確,尤其是 薪水的部分更是道聽塗說。但既然在銀行業混了二三年,總是要寫篇心得,除了 是當作自己這兩年多的日記外,也希望能夠給想進銀行業的人一點心得分享。當 然如果有法律系的人因此想轉行來銀行業,那就更好了。內容如果錯誤之處,還 請多多指教。 Lintan 2009/08/26 -- 政大茶神飲料店:指南路二段33號,台北的飲料,中南部的價格 內有無線網路、傳真機、30人冷氣大座位 每星期二晚上七點到九點,定期舉辦英文social club 每週日下午2點到6點,專人帶玩德國桌上遊戲 my homepage:http://homepage.seed.net.tw/web/lintan/ my blog:http://www.wretch.cc/blog/lintan51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72.170
kutkin:是茶神耶 08/26 18:47
Steven0422:推 08/26 18:52
kutkin:不過官股銀行那段 我覺得跟我所知有點落差 08/26 18:57
kutkin:官股銀行還是 分行制 不是事業群制 08/26 18:58
kutkin:中信在小七的ATM 基本上是做廣告用的 沒賺 08/26 19:05
kutkin:是當初萬通的秀斗 學美國狂設ATM 08/26 19:05
kutkin:不過如果你本業銀行 還能做副業 真的滿神了 08/26 19:10
smalltina:原po好像是土銀員工... 08/26 20:06
WangCy:耐心看完了 專業推一個! 08/26 20:31
ddkl:原po應該在005 從他當兵就看過他的網誌囉~頗有想法 08/26 21:34
NinjaQ:推推 寫的很詳細 讓我受益不少 08/26 21:53
misoo:寫得很好,借我轉錄一下~ 08/26 21:55
Delisaac:這篇應是fin板目前最經典的文章,寫的很詳細,觀察亦深入 08/26 21:56
misoo:轉錄至看板 NTPU-COECM96 08/26 21:58
renriver:可是重複po文是為那般? 08/26 22:02
fulanwu:只要有夢,繼續堅持自己對法律人的理想,還是有機會-過來人 08/26 22:15
fulanwu:剛好遇到風暴,沒辦法,我有友在銀行當法務,情形與你差不多, 08/26 22:17
fulanwu:我有朋友情形與你差不多,但堅持目標,現為檢察官 08/26 22:19
modog777:精闢深入,見解獨到,邏輯合理,切合實事,推~~~ 08/26 23:12
hoyi:原po對公股/民營銀行的看法相當中肯啊~_~ 08/26 23:12
Dcfu:許多內容都跟進銀行後聽到的東西一致 原po真是很用功又內行 08/26 23:50
Dcfu:加上同為貓空大學 搞不好還是同屆 更要大推! 08/26 23:51
Dcfu:煩請告知能否借轉個人隱版! 08/26 23:51
tomny:感謝原po 我看完了 08/26 23:57
fish750102:寫得真棒!長了很多很多知識~謝謝!希望有機會去光顧你 08/27 00:05
fish750102:的店! 08/27 00:05
YongdaLai:看完這篇文章比在學校修貨銀和金機管不知道多學了多少.. 08/27 00:16
lintan512:歡迎轉載個人隱版 08/27 04:21
ivanos:片面的資訊 08/27 07:45
happycorner:文中一直提到企貸..卻都和消貸混為一談 08/27 09:05
happycorner:擔保品價值滑落..最直接的是損及銀行債權保障 08/27 09:07
happycorner:既然放款都是依擔保品估值的一定成數貸放 08/27 09:09
happycorner:就沒有"減少銀行可貸資金"的事後影響 08/27 09:11
happycorner:只能說房市不振..事前銀行在貸款意願和成數上就會減低 08/27 09:13
adurian:雖然有點跳tone,但非常中肯! 由衷欽佩! 08/27 09:14
thebanana:不賴的文章 把在銀行的實務經驗著實分享 08/27 09:44
inhan921:茶神好棒!! 08/27 12:29
Humankind:好文推 08/27 12:48
realbfu:讚!! 08/27 12:54
o707o7:看完了~同是土銀推! 08/27 13:12
dreamten:茶神推 學長推 好文推 08/27 22:31
sleonsw:天吶~我居然看完了(笑) 同業推~ 08/27 23:12
f8350502:這篇超讚的!一筆道盡銀行生態!! 08/27 23:47
ceendy:寫得不錯,不過對於連動債和保險的部份,你可能比較不熟 08/27 23:57
ceendy:另外外商銀行很重要的一塊是在交易室,這是一大獲利來源 08/28 00:00
conjunction:研究、風管、交易部門你都沒提到 有點偏頗 08/28 14:48
smalltina:因為他也才工作兩年吧 08/28 19:07
tumauren:真正以投資.交易.研發為強項的是券商吧 國外稱投資銀行 08/29 01:06
ceendy:不,券商交易室規模跟銀行差太多了。 08/29 08:41
Delisaac:要看的是交易室規模/銀行規模,真想請教國內哪家銀行是以 08/29 10:46
Delisaac:trading為主要獲利來源的? 08/29 10:46
Delisaac:銀行資產規模通常都遠大於券商,其交易室規模當然也大於 08/29 10:47
Delisaac:券商 08/29 10:47
ricely:在房貸方面 公股行庫的房貸成數相對保守的多 個人經驗 08/29 11:06
ricely:事實上 房屋貸款是銀行的底 雖然利潤少 但相對較為穩健 08/29 11:11
ricely:銀行比較怕的應該是 鉅額的投資損失以及企業倒閉 08/29 11:12
ricely:房貸的換手量 其實很高 因為兩年過後低利過了 客戶往往都會 08/29 11:14
ricely:轉貸 比較有能力的會多還點錢 08/29 11:15
ricely:轉貸的話以當時的估價為準 所以既使房價漸漸下來 08/29 11:16
ricely:估價就會保守 所以 房價下跌"不見得"會對銀行造成很大損失 08/29 11:16
ricely:除非是一次性的房價大崩盤 08/29 11:18
ricely:如果繳的起 就算是房價跌落 客戶也不會輕易選擇違約 08/29 11:19
ricely:因為畢竟又不是一輩子都不跟銀行往來了 08/29 11:19
max9797:我覺得你講那兩種"免洗"的人員很實在,損陰德且被用完就丟 08/30 16:22
frookie:茶神推!政大推!好文推! 08/31 15:22
mechman:專業 中肯! 09/02 19:51
wishchance:獲益良多,謝謝! 10/28 23:31
CLLM:2011朝聖推! 原PO的見解很有架構和獨到之處 03/27 00:41
torrid:踏入銀行業前再重新看過這篇又有不同的感觸了 推!!^^ 07/14 19:14
BrightKiller: 朝聖推 05/18 03:23
Bon125: 朝聖推 10/17 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