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d1523 (雨)》之銘言: : ※ 引述《naehs (human//娘西皮)》之銘言: : : 來幻想一下 : : 從現在開始準備一年 : : 找老師用兩個月升5d 四個月升6d : : 剩下半年一天花16小時 : : 就像重考班一樣從逢甲拼到台大醫科 : : 應該能進職棋 : : 然後隱姓改名到中國去下圍乙 : : 努力混個主將來當打上圍甲 : : (這樣在台灣應該還是初段) : : 說不定能碰上李世石 : : 期間狂研究小李的棋 : : 順便跟俞斌親近一下 : : 等到三星盃的時候 做籤把你跟小李放一起 : : 小李會以為是普通的對手而輕忽 : : 等到對陣的時候槍法大亂 : : 順利的話五年內可達成夢想 : : good luck : 圍棋從以前到現在就流行著神童傳說 : 說是國小的時候就可以拿到業餘第一了 其實以前那個年代(我學棋那個時代,十七~八年前) 國小就想要稱霸業餘 應該已經超越神童的階段 當時應昌期基金會 第一批神童 夏銜譽跟施懿宸 對於我來說根本就是強到一個靠杯的狀態 可是說真的他們在國小的時候 也依舊無法稱霸業餘 因為當時有一批長輩們 可都是很強悍的 各類型棋風的業餘高手 整整一大團 到我成為業餘高段(五段以上) 抽籤抽到第一盤會覺得的馬的怎麼這麼衰 可以列為高手一系的 手指頭腳指頭都拿來數都不夠用 所以當時小學生想要稱霸業餘 很難 第一批的他們退下來之後 我哥成為基金會重點培養的對象 另外還有林至涵 以及幾位後來旅日的棋士 可是依照我的記憶 我哥大概在國中的時候才算是有稱霸業餘的成績跟實力 林至涵則大概在他高中時也達到稱霸業餘的表現 基金會第三梯次培養的 已經從傳統的神童班更名為菁英班 當時主要成員中 除了我之外 還有現在旅韓回台的陳詩淵 目前旅日的林漢傑跟黃翊祖 新科中國圍棋會九品 余承叡 我們這一梯次 話說在業餘賽事中 余承叡在棋協舉辦的成績比我好 我在基金會舉辦的比賽中成績比較好 不過可能我們兩個都還沒到達稱霸業餘的進度 而在林至涵之後有像是業餘霸主感覺的 分別是劉耀文跟賴宥丞 不過劉冠軍是在大學時期才發威的 賴宥丞大概是國中的時候爆發 至於現在 又變成大亂鬥的分裂狀態 : 看樣子他應該是天生棋才,敢情抓周的時候拿的就是黑白子 : 在圍棋的世界中,頂端的地方 : 或許真的存在僅為圍棋而生的人吧 : 不過那也是極少數的人而已 : 我以前也很迷信天才,凡是從小時候做起 : 不到二十歲不成國手,則終生無望 : 不過當我下棋越久,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 正常人,中等資質可以到業餘五段以上 : 這就是現在的圍棋世界 : 現在的圍棋和以前完全不同 : 最大的差別在於:資訊和網路 的確 以前要找高手學棋得去拜師 或著是花大錢請人指導 不然就是去棋社下彩給高手當雞宰來當磨練 : 圍棋是在沒有網路的環境中下了幾千年 : 現在資訊爆炸到自學就可以上五段了 : 網路上一堆名局細解,細細體會,學個兩三招就可以到高段了 : (我可以用自己當例子,而且是很平凡的例子) : 以前那裡有那麼幸福,圍棋根本是不外傳的絕藝 : 現在用電腦就可以打譜,還可以實況看到圍棋界的頂尖對決 : 環境完全不同了,還有人在那裡談資質 : 我覺得根本搞錯圍棋的本質是什麼 : 環境和態度比資質重要一百倍 : 或什麼陳憲輝會說,現在的院生比張栩資質好的人超過十人以上。 話說 我覺得陳憲輝老師這一陣子的言論 太過理想化 也太多屁話了... : 可是成就卻完全兩極,一是環境,再來是態度。 態度的確很重要 用功的程度只是考量之一 現在不少年輕職業棋士 一考上就開始以學業為重 昨天聽 夏大銘(目前職業五段)說 他在彭景華老師的道場下一對三指導棋 本來是從兩點下到四點 不過已經好幾次都下到五點半才結束 一對三指導棋 指導的對象是 剛升上職業棋士的董友棠 還在當A組院生準備衝段的丁少傑跟林康 聽到這訊息還頗令人訝異的 沒想到董友棠考上職業棋士後 還是依舊在彭景華老師那邊學習.. : 考上台灣的職業棋士,我覺得根本用不到資質 : 很奇怪,我這樣說,馬上有人會斷章取義認定我說職業棋士沒有資質 : 這根本是兩回事。 : 在用上資質之前,勝負就已經決定了。 : 因為考上職業棋士,基本上是在「努力」的範圍 不過也是要很努力加上很大部分的運氣啦 : 那資質的範圍在那裡呢? : 資質是當雙方的努力都齊鼓相當,熟練盤上大部分的技術之後 : 才會浮現的問題。 : 曹薰鉉說:李昌鎬看得見盤上並不存在的半目,所以他能贏盡高手 : 這就是資質。 : 曹薰鉉和趙治勳認定吳清源是二十世紀最強的棋手 : 不過他們從來沒有說吳清源什麼地方最強,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認知 : 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吳清源的圍棋世界 : 一個他們能看到,但是卻無法涉足的領域 : 這是境界。 : 圍棋的深奧隨著人的理解而提升,基本上是無窮無盡的 : 可是在討論進入台灣入門的職業棋士 : 需要用到李昌鎬的資質和吳清源的境界嗎? : 以前林聖賢老師講解快棋賽的時候 : 他幾乎能猜對大部分的棋步 : 那時候我就認知了一點 : 初階的職業所下的棋譜,本質上根本不是「創作」 : 而是將腦袋中記憶的技巧搬到棋盤上的復刻 : 這需要多麼大的資質嗎? 話說看到你說電視快棋賽這一段之後 我突然發現我很有創造力跟資質啊!! 哈 以前下完電視快棋賽 還被林聖賢老師唸 說我下一堆他都猜不到的棋(雖然可能有一半是值得斟酌的) 害他這樣棋很難講解.. : 棋藝,某種層面來說可以視為熟能生巧的習慣 : 尤其在剛剛入門到高段的時候。 最主要現在棋協的段位氾濫 導致從入門到升到業餘四五段這個階段成為一個難度不太高的演進.. 十五年前 升上業餘初段 在一些地區性的棋社 都可以貼紅紙貼在牆上的(話說我小時候常去下棋的板橋秋龍棋苑) 年紀小一點升到六段 都會有棋友願意花錢刊一篇慶賀在棋道上面 現在.. 這個難度的降低 加上技術性層面的普及 當然使得走向職業棋士的道路沒有想像中那麼遙不可及 (不過還有一點不得不說的就是台灣棋院的職業棋士資格,一年四位,這實在是太多了) 小時候只有中國圍棋會的職業棋士資格 在我業餘成績最好的時候 跟那些老師們(八品九品的職業老師們)勝率勉強快要五成 如果是對上陳永安老師 林聖賢老師 彭景華老師他們的話 那我還是挺不堪一擊的.. 可是當時要升中國圍棋會的職業棋士 得打進去當時的兩大賽決賽兩次 中國圍棋會的流程是 預賽-->進退賽-->決賽-->挑戰賽 預賽人數不定 進退賽大概有八到十位 決賽保留四位的樣子 所以進退賽大概選四位進入決賽 當然如果棋力強到打進決賽再保留在裡面就可以等著申請職棋資格 如果台灣棋院現在大概也照這個模式 那麼每一年可以成為新科的職業棋士的棋手 他們的強度就會強到靠杯..大概得踏過四十位職業棋士才能成為職業棋士 可惜不能 所以就變成升到職業棋士只要努力加運氣..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132.231
comtak:聽陳永安老師說以前光要升段都超難的,現在實在太幸福 12/28 10:45
MarioPuzo:升段簡單好處是促進普及 可是到底要放寬到怎樣的程度 12/28 11:44
MarioPuzo:是個頗費斟酌的問題 12/28 11:45
MarioPuzo:回到原問題 或許誠如板主所言升職業『只要』努力加運氣 12/28 11:46
MarioPuzo:但是坦白說以原PO情況難度真的太高 12/28 11:47
MarioPuzo:或許學學武宮老師的父親(也是醫生)幫台灣培養個武宮吧 12/28 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