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eogra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對R大的看法有點意見 首先舉例月球的例子似乎有所不恰當 且風化作用的定義為完整的物體逐漸變為破碎的過程 稱為風化 因此月球上並不能說無風化作用 隕石撞擊使月球表面岩石破碎嚴格來說也是一種風化作用 況且目前針對月球上的風化情形 就在下而言也未有看到相關的paper出版 實際的情形可能與想像中有很大的差距 此外 地球上的風化作用雖簡單分為物理性與化學性 以及另外分出來生物性作用 但事實上無論在任何環境下 三種性質的作用交互影響 再加上被作用者的條件不同(如岩石的礦物組成以及孔隙率等物理性質) 以致於整個風化系統複雜到難以100%的解釋並模擬 只能就單幾項要素或甚至是一對一的關係作研究 能夠發現其中的關係就已經是在風化研究上的大突破 整個系統作用過於複雜以即要考慮的因子過多 是在風化研究上難以克服的困難 而R大一再強調化學性風化的作用 認為地球上風化作用中,化學性的影響遠較物理性為大 (不知小弟是否有誤解R大的意思) 那麼在下舉一個例子 就目前針對 砂岩的鹽風化行為的一系列研究(P.A.Warke, B.J.Smith, 2006) (A.V. Turkington,2005)相關文獻非常多,僅列舉二篇 發現鹽風化(salt weathering)對於砂岩的風化影響 並不是就一般所想像的以化學風化如溶解作用為主 而是鹽晶體於岩石裂隙中的累積增長 對岩石產生壓力而使岩石逐漸弱化(weak)進而崩解 雖然於薄片中依然有發現礦物顆粒被溶解的現象 但與鹽結晶所造成的影響相較 其作用相對小很多 而此現象在沙漠與海岸地帶是目前發現作用最明顯的環境 在沙漠地區的鹽份打哪來的 M大提出疑問 沙漠等乾燥氣候環境哪來的水 其實看不見的水氣亦是廣義水的一種 而鹽分往往透過水氣帶來附著於岩石上產生鹽風化作用 然而在海岸地區 鹽風化的物理作用與化學作用孰重孰輕 以目前英國 THE QUEEN'S UNIVERSITY Warke等人的研究成果發現 似乎是鹽結晶產生的壓力比起化學溶解之作用來得大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等我論文寫完也許可以有答案 但就目前文獻所提及觀察到的現象所得到的結論確實是如此 也許在下看的文獻不夠多 有其他的論點是我所沒讀到 煩請各位前輩指教 ps.看這個版的老師為數應該不少 極端偏激的用詞還是少用為佳 以免誤導會造成更錯誤的認知 再去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64.230 ※ 編輯: luffy83 來自: 140.112.64.230 (08/17 21:11)
Richter78:你說得對,物理風化的重要性應該重新被評價 08/17 21:14
Richter78:登月計畫有帶回一些月岩,國內的陳汝勤分析過 08/17 21:18
Richter78:不過一般而言,風化愈強的地方也是化學風化最盛行的地方 08/17 21:26
Richter78:這仍是野外很顯而易見的通則 08/17 21:29
Landon:我也比較覺得luffy83大大的觀點比較能顧及多方面 物理風化 08/18 23:54
Landon:據現有實驗資料雖然較少但仍不可忽視其存在 畢竟影響風化 08/18 23:59
Landon:因子有 母岩 氣候 地形 岩石出露面積大小 有機物質的多寡 08/19 00:04
Landon: 以及時間 的交互影響下產生 短期間 物理風化似乎很少 但將 08/19 00:05
Landon:時間尺度放大 物理風化所產生影響的累積 亦是不可忽視的 08/19 00:06
yellow7:我也不喜歡R大文章過於獨斷口氣 08/29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