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olden-Awar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冷眼集》不分家 陳建年曾打敗張學友 【聯合晚報╱記者梁岱琦/特稿】 2007.06.17 03:29 pm 金曲獎面臨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局面嗎 林生祥拒領客語類金曲獎,凸顯族群語言不 重要、音樂才是一切的重點。早期金曲獎的確不設語言門檻,但被人詬病不同語言怎麼競 爭,新聞局順應民意增設了客語和原住民音樂獎項,企圖「保障」這些少數族群的音樂, 但受保護者顯然不領情,怎麼維持獎項的美意,成了新聞局新的課題。 金曲獎剛開始不分家 很多人都忘記了,江蕙是第一屆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當時金曲剛開辦,只概分為男、女 演唱人,第二屆的最佳男演唱人還是洪榮宏。但到了第三屆,金曲獎首度分為國語演唱人 和方言演唱人,這樣的制度一直行之有年,直到客家音樂和原住民音樂崛起,才有了改變 。 方言歌手台客原相爭 第十一屆金曲獎,原住民歌手陳建年跌破大家眼鏡,擊敗張學友等主流歌手,奪得最佳國 語男演唱人,同年紀曉君也拿下最佳新人,原住民音樂初次在金曲獎上展露頭角。 接著第十三屆方言男、女歌手,形成台語、客家、原住民互相競爭的局面,最後是原住民 的王宏恩擊敗客家音樂人劉劭希;台語的江蕙勝過原住民的紀曉君。但自此原住民和客家 音樂的力量,已不容小覷,參考各方民意,到了第十四屆新聞局順應各界建議,正式增設 原住民和客家音樂獎項,首位最佳客語演唱人是劉劭希,但當年原住民演唱人則從缺。 金曲獎依語言分家後,報名的多寡常左右獎項是否成立,像前年一度還有客語新人和原住 民語新人,但隔年就因報名件數不足而取消。 語言保障名額有異聲 坦白說,客家人口較多,每年總有一定的報名量,但原住民的專輯就不多,常出現二者取 一的場面,幾乎只要入圍就有一半的得獎機會,「語言」的保障名額也出現不同的聲音, 開始有如林生祥這樣的音樂人質疑,以語言分家反而扼殺音樂的發展性,在林生祥拒領客 語音樂獎後,辦了十八年的金曲獎彷彿又回到了起點。 【2007/06/17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轉貼自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S1/3891740.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32.173.30
tlpil:回到起點也無不可 不要像香港分豬肉就好 59.112.169.134 06/17 18:37
feont:可是陳建年那張是唱國語的吧220.129.166.133 06/17 18:39
tlpil:對阿海洋是國語阿 記者哀...... 59.112.169.134 06/17 18:40
jeiwu:推王宏恩 220.133.11.211 06/17 18:48
takeKaNa:低能的記者~一切攏是阿共的陽媒啦 124.8.81.47 06/17 21:17
takeKaNa:且生祥講的是以音樂類型 而不是不分類 124.8.81.47 06/17 21:18
never01: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Now.to/1l1 06/27 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