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olden-Awar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傳藝類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朱丁順:沒遺憾了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08.06.22 03:53 am 史亞平變裝新聞局長史亞平(左)以一襲蘋果綠的典雅小禮服,參加第十九屆金曲獎傳統 暨藝術類音樂頒獎典禮,令人驚艷,她帶著甜美的笑容,將特別貢獻獎頒給朱丁順(右) 。 http://udn.com/NEWS/MEDIA/4394916-1879177.jpg 記者侯永全/攝影
第十九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昨天頒獎,原住民相關樂曲成最大贏家,鍾耀光以鄒族 菁英高一生作品改編的「高一生歌曲」組曲「原住民新韻」專輯,獲最佳編曲人獎,「鄒 族傳統童謠」及排灣族的「Sepiuma唱情歌」則分獲最佳兒童音樂專輯獎及最佳傳統音樂 專輯獎。 「這都是為了傳承!」奪得兒童音樂獎的高雄市台灣山地文化研究會說,花了一年走訪十 個鄒族部落,整理出九十六首童謠,好讓新一代記得「媽媽的話」;獲傳統音樂獎的屏東 縣台灣原住民文化研究會則欣慰表示,「專輯中十七首珍貴情歌,總算讓排灣『古典音樂 』流傳。」 頒獎典禮傳承情味濃厚,獲得特別貢獻獎的薪傳獎民族藝師朱丁順,與徒弟陳明章齊彈月 琴演唱;獲最佳作詞人獎的鄭愁予,則有當年唱紅他作詞的歌的王海玲獻唱。此外,吳晟 、吳志寧父子也以詩、歌對話,大提琴家范宗沛等人則以古典音樂向「影響我甚深」的李 泰祥致敬。 繼陳達之後最重要的恆春民謠傳唱者朱丁順獲獎後表示,「金曲獎把獎頒給阿伯我,讓我 真是開心、沒遺憾!」他說,多年來不管颳風下雨,都去學校教小朋友唱民謠、彈月琴, 「我從不在乎錢,虎死留皮,人死留名,就是我十年後的寫照。」 他的徒弟陳明章則說,六年前認識阿伯,三年前「厚著臉皮」找他學月琴,看到阿伯雖已 八十三歲,仍執著音樂傳承,十分感動,如今得獎是「實至名歸」。 獲最佳作詞人獎的鄭愁予說,以前都是在詩領域得獎,這次首次在音樂方面得到肯定,非 常高興,或許是太過興奮,詩人離去時竟一度忘了拿獎座。 「當詩與歌結合,就是完美。」鄭愁予說,詩本身就是音樂,詩本來就起源於聲響,結合 情境,才成為詩。然而以文字呈現的詩,往往只被閱讀,「若是能朗誦,效果會更好;倘 若成為歌,那就更動人。」 當年唱紅鄭愁予作詞的「偈」的王海玲,昨天也為詩人高歌此曲,還激動得落淚,因為這 是她數十年來第一次看到自己仰慕的偶像。鄭愁予也說,雖聽過無數次王唱歌,此次卻是 第一次「她就在身邊唱」,「我會永遠記得這個情景」。 【2008/06/22 聯合報】@ http://udn.com/ 轉貼自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6/4394916.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32.169.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