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SNU_1098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nightknightz (捲頭男)》之銘言: : 又想到了 : 蘇軾有一首"和子由澠池懷舊" :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 那 蘇轍寫的是什麼? 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遊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 緣由如下: 蘇轍,字子由,小蘇東坡三歲,兄弟倆從小就感情融洽。蘇轍個性沉靜,聰慧好學, 在父親和哥哥的薰陶與提點之下,十九歲就考上了進士,後來做了校書郎, 為了照顧年邁的父親,他留在京師,蘇軾則被外派到鳳翔府(今陝西鳳翔)當簽判, 這一年的十一月,兄弟倆在鄭州西門外道別,這是兩人第一次的分離。 蘇軾兄弟感情深厚,本身又各具才華,常常以詩相和,蘇軾的作品裡, 就有一百多首詩是應和弟弟子由所寫的。這次蘇軾被派到陝西任職, 蘇轍想起他一定會經過河南澠池,就給哥哥寫了一首詩〈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遊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 澠池,是現在河南省的澠池西,當年兄弟倆進京赴考時,曾經經過此地, 並且曾寄宿在一寺廟裡,還在廟裡的牆上題寫了詩句。蘇轍也曾被派到澠池當主簿, 但後來考上了進士而沒有到任,所以他才說「曾為縣吏民知否」。 整首詩透露出蘇轍濃濃的懷舊之情,他想起了過往的種種,想起了上次經過澠池的時候, 是兄弟相伴,但這一次卻是蘇軾獨自一人前往,因此對人生飄忽不定的際遇有些感慨。 蘇軾收到了這首詩,也給弟弟回覆了膾炙人口的〈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人生在世,總是到處流浪飄泊,應該如何形容呢?就像是飛來飛去的鴻應一般, 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許留下了指爪的痕跡,但鳥兒飛去之後, 又有誰會記得牠是要東還是往西呢?昔日廟裡的老和尚已經過世,牆壁也殘破不堪, 早已看不見我們曾經題寫的詩句了。還記得我們過去所曾經經歷的困難與努力嗎? 前路茫茫,回想前塵往事,我備感困乏孤寂,雖然旅程中,相伴我的, 只有蹇驢孤獨的鳴叫聲,但是,還是應該勇往直前,繼續堅持我們所追求的人生目標, 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時候的蘇軾,正值二十六歲的青年時期,而且也順利當了官, 應該是他大展鴻圖的時候,但這首詩看起來卻有點蒼老悲涼, 其實,他想要告訴弟弟蘇轍的是,老和尚已經死了,他們所題寫的詩句也已經不見, 這些就像是雪地上消失的足跡一樣,不會再出現,但他們為自己的人生所付出的努力, 卻是不容忽視,也不會被忘記的,從今以後更應該往前看, 更應該積極樂觀的迎向未來的人生旅程才是。 後人經常引用的「雪泥鴻爪」一詞,便是從蘇軾這一首詩中而來。 蘇軾的詩,一向藏有耐人尋味的道理,仔細咀嚼,總能讓人心領神會, 沒有人知道人生的路途什麼時候會走到盡頭,所以,不必感嘆已經逝了的過去, 應該重視的,是現在為了未完的旅途所做的努力。 摘自網路資料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202.87
daniel90260:奇怪...標題被我改得有點奇怪XDDD 06/05 23:17
moomoo:哈哈,不過猛然一看,覺得改得挺好笑的XDDDDD 06/05 23:51
doublellin:老師真是專業XD 06/06 02:18
nightknightz:WOW......太感謝了 06/06 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