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akka-Drea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RICKYKID (崔基基)》之銘言: : 我也是閩南人,但我對現在的「客家電視台」頗有疑慮。 : 因為就我的觀賞經驗,裡面的言論立場向來跟政府一致, : 我沒看過它以「客家文化」的特殊觀點對政府提出質疑, : 或者提出有力的政策建言。 : 「客家電視台」感覺像是政府的客家傳聲筒。 : 就這點來說,我覺得「原住民電視台」還比較好, : 因為它至少還展現出原住民自己的特殊觀點。 我覺得這的確是問題所在 客家族群因為某些代表性的公眾人物 在政治立場上的鮮明 所以一直有所謂向政治力靠攏的污名 不論在哪個政府時代都是如此 : 所謂客家人、福佬人、外省人、原住民這種「四大族群」的區分方式, : 是李登輝當總統的時候開始發展的,由現在的民進黨承襲。 : 有人覺得這種分法比起威權時代是一種進步,因為它指出了台灣是個多族群的社會, : 但我倒認為這跟大中國主義的「五族共和說」差不多, : 都是一種樣版的的族群區分方式,呈現政治正確的族群平等圖像。 : 首先,原住民就有不止九族了,客家人、福佬人也有不同來源, : 更不用說所謂「外省人」可能來自十幾個不同的中國省份。 基本上這些四大族群的概念的確是出現自李登輝時代 但這些族群的名稱,其實各有其歷史淵源 也各自有其對立面 詳情可以參閱王昌甫《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群學,2003) 依照客委會去年的統計比例如下: 福佬人:74% 客家人:15% 外省人: 8% 原住民:0.9% : 而且,以族群來區分台灣社會, : 更是掩蓋了比族群之間更明顯的族群內部的差異,以及由那些差異而來的不平等。 : 比如男姓與女性間的不平等、資本家與勞工間的不平等、成年人與青少年間的不平等.... : 我覺得這些問題都比族群問題更重要。 對於台灣有沒有族群問題 在談相關問題時,我常常用一個比喻 那就跟看不看得到鬼一樣 看到的人自然相信有,看不到的人其實也很難感受到 族群歧視其實是隱藏的 而且常常是台灣處於少數的族群較能感受到的 當然是只有少部分人會有族群歧視 (根據聯合報的民調台灣有7成的人沒有族群歧視) 但就像施明德所說的 只要全台灣有1%人有所謂族群歧視 那社會就永無寧日了 就犯罪者在整體社會中的存在是一樣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3.216.59 ※ 編輯: Curvey 來自: 220.143.216.59 (05/12 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