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eadphon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akase (............)》之銘言: : 標題: Re: [心得] DT990簡評 : ※ 編輯: takase 來自: 123.205.109.7 (05/07 01:39) : 推 pipi5867:那個中低頻到低頻 大概是多少hz的呀?_? 05/07 01:57 : → pipi5867:最近在想dt880的一個大問題.. 05/07 01:57 : ※ 編輯: takase 來自: 123.205.109.7 (05/07 02:04) : → takase:大概是100Hz~80Hz,上半部跟HD650失控的情況有點類似.... 05/07 02:06 : → takase:上半部轟轟叫,下半部蹦蹦叫.....很直接的去形容的話 XD 05/07 02:07 : → takase:有趣的上半部的轟轟叫並不會像650那樣給又悶又糊的強烈印象 05/07 02:10 : → takase:一方面是場景比較亮,一方面是距離有拉開.... 05/07 02:11 ok,先就我所知的隨便聊聊,先看圖吧.... http://ppt.cc/gQVq 因為Headroom沒有990的數據,只好先用HD650的頂替,總之確定990的阻抗峰幅度 和HD650是差不多的 先談談這個阻抗峰的成因好了 大凡單體在逼近其實際頻率再生下限時,振動頻率越低,衝程越長 整個單體結構工作在極限狀態.....用個很不貼切的類比,像是格鬥遊戲 中輕重拳收放的差別一樣 所以在看耳機的CSD圖的時候,100Hz左右的峰(諧振)也是最龐大的 http://fuchinove.ninja-mania.jp/img006.gif
這個時候由前後振動的音圈引發的電壓(反電動勢)也是最大的,導致測量出來的 電阻抗飆升 Ok,到這裡為止應該都算"正常"情況 接下來談談"不正常"的耳機,最直觀的下定義,耳機是工作在一個特殊半密閉環境 的高靈敏度全音域單體 (饒舌....) 這個單體通常背後會是密閉、或者半密閉的情況,而前方正對耳道的情況則是視側壓決定 換言之,音圈的前後振幅一定程度被抑制住了,或者這麼說吧,音圈原本該有的行程被 一定密閉程度的氣壓控制住在一個範圍內,因為行程被控制著了,電阻抗的峰也被 "抹掉"了 當然是不會有諧振峰變平緩的好事,事實上反而可能更加劇烈 一般耳機看似平緩的阻抗曲線,其實是包含了一個被"抹掉"的阻抗峰,這樣講可能比較 簡單 好了,880的背後是一定程度透氣的,跟990一樣,但是前方的阻尼比較強 所以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阻抗峰,但是程度沒有990劇烈 990是沒有880那一個透氣蓋和吸音棉,所以前方的阻尼比較弱,音圈的行程更長 導致音圈產生的電壓,或者反電動勢也越強 直觀的來看,這樣的調整增加了低頻段失控的風險,但也換取了更多更寬鬆的 中低頻段量感,測量出來的諧波失真可能會更大,但是聽感會更自然 或者這麼講吧,那很像是煞車的調整 好,接下來談這個惡名昭彰的反電動勢好了 該如何去面對這個反電動勢,各家耳機廠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 看到阻抗飆那麼高,套用歐姆定律,一看是一件很爽的事,只要一點點電流就很大聲 所以阻抗飆越高應該越好推啊? XD 實際上這時候的單體工作在非常緊張的狀態,的確是"只要一點點電流"就很大聲 不過那得是要"音圈感應的電流"才算數 沒達到門檻的情況下,不是低音有氣無力,就是亂成一團 這是個簡單,但容易被人誤解的地方,順便提一下 而"換耳機線如換耳機"的情況,除了調整音色的考量 搞不好在這方面也有所幫助 回頭來談耳擴,森海賽爾的設計師似乎是持"正面硬撼"的主張,低輸出阻抗、 高阻尼係數、高電壓擺幅,AKG大概也是站在這一邊 Beyer比較特殊,似乎是主張中等輸出阻抗,"適合"的阻尼係數 恆定乾淨的電壓電流,A1自身甚至是接近電流驅動的設計 這兩面並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毋寧是說怎麼看待耳機這個特殊的全音域單體的差異 因為"地利"之便,耳機這個小單體再生低頻段時是比正常的全音域單體還來得輕鬆一些的 一個代表性的特徵是"側壓"的鬆緊,大抵上反應了耳機廠對單體低頻段的擠壓程度, 或者這麼說吧,這一小撮的密閉空間會對中低頻以下的頻段起很大的增益作用 只要振膜能夠正確的動作,推動單體-耳道這塊空間中的半密閉空氣 那麼實際上低頻會很高效率的傳導到耳膜之上,或者說類似打針注射那樣子的 擠壓感覺會比較好理解 XD 像是圖中這個HD800,綠線是沒有戴上時的頻響,紅線是戴上時的頻響 http://fuchinove.ninja-mania.jp/img020.gif
理論上側壓越緊 耳道-單體之間密閉空間的低頻增益效應越大,"擠"出來的低頻越凝聚,中低頻也越 扎實精悍,諧波失真也比較低 側壓越鬆,密閉空間的低頻增益效應越小,"擠"出來的低頻"聽起來"量感越多, 中低頻也越寬鬆,諧波失真比較高一些 應該有人注意到了,beyer的家用耳機側壓都蠻低的,只有2.8N,相對於他家的監聽耳機 或者是HD650/HD800等等,AKG沒有這方面的資料 (奇怪....),不過以我的印象,可能 跟HD650差不多緊,甚至更緊些,看有誰要補充一下..... 總而言之那是個怎麼煞車的問題,是手煞,還是腳煞? (很爛的類比) 是要讓振膜自己停住的成份多些,還是要讓外力控制住振膜煞車的成份多些 當然後者肯定是比較"精確"的,畢竟訊號傳入擴大機,擴大機傳入耳機 說動就動,說停就停。但是前者恐怕會有更自然寬鬆的聽感。 這是個過猶不及,猶恐失之的程度拿捏問題 p.s.1 Grado的情況很特殊,基本上不靠側壓去擠低頻,而是在單體後面加了很重的阻尼 硬幹出低頻段,要我形容的話,像是米格25般的暴力美學 XD p.s. 2 以前跟HE5的設計者winny聊過,他有一句妙語:靜電耳機就像是沒煞車一樣, 好在質量輕,撞不死人 XD p.s.3 T1和HD800這些一千米金等級的耳機,單體前後都很通風,阻尼材料都很少 HD800單體背後是特殊塑料材質的底,再打上幾個通氣孔 http://g-ecx.images-amazon.com/images/G/01/electronics/detail-page/ hd800cross.jpg T1背後長這樣 http://i172.photobucket.com/albums/w16/musicman59/T1Zeusinside.jpg
我想這暗示著不管是磁路、或者是振膜性能相對於以往, 都顯著的提昇了,所以才能這麼玩 用句詩意的形容,讓振膜從空氣中解放出來,更容易的去克服空氣阻力 先這樣吧,想到什麼再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5.109.7
AJwithU:推專業!不過要如何證明側壓和單體震盪阻尼的關係呢? 05/07 04:54
takase:DT880/DT880PRO可能算是一個例子 05/07 05:04
takase:(心虛) 05/07 05:04
MitsuhideA:原來 T1 是"真"平衡 05/07 09:40
louis0407:AKG側壓不重吧?? 至少我知道501蠻鬆的XD 05/07 10:02
takase:我那時候想得是K70X.....AKG沒給出正式數字,就先當懸案吧 05/07 13:00
BobMarley:T1的照片是Zeus模改過的 http://tinyurl.com/2c9x4d8 05/07 13:14
BobMarley:線材原本應該不是那樣的設計 05/07 13:15
takase:會拿musicman這張是因為腔體的構造比較清楚,沒標注改線過 05/07 13:19
takase:的確容易讓人誤會 05/07 13:19
※ 編輯: takase 來自: 114.41.195.27 (05/08 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