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eadphon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ax8201 (我是一隻小笨狗)》之銘言: : ※ 引述《overdoingism (做過頭主義)》之銘言: : 看完很多大大的回答後我開始想說 : 一個"音質"好的導體應該具備怎樣的功能阿 : 這些技術的開發跟製作的方法究竟都在克服些什麼呢? : 因為不管是銀是銅導電率不都已經很高了?還是就差那零點幾%在競爭? : 常常也看到電源線裡講的"地線"的問題 : 包括用的絕緣體什麼的 : 究竟理想的一條電線(含端子特性)是怎樣的?? : ◆ From: 1.162.62.149 : 推 kitune:人家都射後不理了 就別再鞭他了y 01/30 22:23 : → overdoingism:我是沒有要鞭的意思啦orz 畢竟有這樣的想法與過程 01/30 22:25 : → overdoingism:很正常...我以前也經歷過... 01/30 22:25 : 推 volkov:Beats也有他強的地方啦,不是音質就是了 01/30 22:25 : ※ 編輯: overdoingism 來自: 1.162.62.149 (01/30 22:27) : → cltd:必屎也要投入很多成本在行銷阿,你為什麼不說女人的保養品 01/30 22:34 : → cltd:不過就一些便宜的化工原料不值幾個錢?我覺得背後的意義差不多 01/30 22:34 : → cltd:只是以聲論價我們會覺得必屎沒那價值,不代表它本身不好 01/30 22:35 : → cltd:不過儘管如此,我想大部分版上的人應該也都不會想買必屎 01/30 22:36 : → cltd:因為每個社群訴求不同 01/30 22:36 : → overdoingism:所以我說那也是本事啊 XD 01/30 22:43 : 推 max8201:我覺得好像受之前討論串影響,我並沒有想爭論原料價格跟 01/30 22:49 : → max8201:跟實售價的不對稱,我只是想知道端子的製成裡也有know how 01/30 22:49 : → max8201:嗎? 純粹想確定一下這點而已,由其K大誤會最深 01/30 22:50 : → max8201:但其他大大有些已回答到我問題,感謝 01/30 22:50 : 推 Dopin:音響到處都 know how :) A 憑什麼線路跟 B 完全一樣 但聲音 01/30 22:50 : → Dopin:比較好聽呢 ? 不過有時是意外或是公差 (核爆) 01/30 22:51 : 推 max8201:但我原本想說電源線端子看起來真的很普通,真的有know how 01/30 22:53 : 推 kitune:你就算不是爭原物料也是想問為何那些技術要賣這麼貴 01/30 22:53 : → max8201:嗎XD 01/30 22:53 : → kitune:就像我說的 你不認同這家可以找更便宜的 不一定貴才是好 01/30 22:53 : → overdoingism:有的時候是know不how... 只知道這樣做好聽, 01/30 22:54 : → overdoingism:但不知為何這樣做好聽..... 01/30 22:54 : → overdoingism:但別人做不出來,或是做出來代價高昂時,他要怎麼賣 01/30 22:55 : → overdoingism:只要他賣的掉都不能算錯呀。 01/30 22:55 : → max8201:我沒有說我不認同貴的器材,我只是想知道貴在哪 01/30 22:55 : → max8201:就算買LV也要知道他是因為名氣大吧? 01/30 22:55 : → max8201:我跟O大想得很相似 ,但又很難相信這東西很難XD... 01/30 22:57 : → kitune:就KNOW HOW或經驗啊 市場不接受自然降價或被淘汰 01/30 22:57 : → kitune:做了幾條之後你就會知道為什麼有些賣那麼貴還是一堆人推 01/30 22:57 : → kitune:現在你還沒做的話再怎麼跟你談也認為是鍵盤經驗不值幾毛錢 01/30 22:58 : → mothertime:LV不是因為名氣大,是其設計有獨到之處 01/30 23:05 : → max8201:但這可能見仁見智阿,像我就覺得還好,要是我買大概就是買 01/30 23:06 : → max8201:氣而已 01/30 23:06 提供一個當初問我一個在玩手工音響的前輩的說法: 我當初也是問了跟原PO很類似的問題 他用銷售量的角度來解釋 絕大部分的人玩耳機(音響)都是由後玩到前的 在此就簡單地分成三部分好了:耳機、前端器材、線材 而就商品的替代率來說也是耳機>前端器材>線材 看看板上的心得文就知道了 拿一套系統來測多支耳機的心得文遠比拿一支耳機測多套系統的心得多 更別說線材的測試了 你看得到Mobile上有人收了很多支耳機在疊疊樂 卻很難看到有人收一堆DAC或耳擴在那邊疊疊樂吧 更少看過拿線材在那邊疊的 每家廠商(店家)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成本壓力 可能來自材料、人力、廠房、租稅、行銷...巴拉巴拉的 現在假設某A廠商他每月至少要有100K的營收 而這廠商的商品分別只有一隻耳機、一台前端器材、一條線材 按照我前面說的銷售量耳機>前端>線材 耳機或許因為有較多人入坑或是升級因此一個月賣10支 前端要是入坑一陣子的人買,一個月銷量較少只賣了5台 線材更是很多系統已較穩定的人買,一個月銷量僅2條 如果該廠商只賣單樣商品的話 那耳機的價格要訂10K、前端器才要訂20K、線材則要訂50K 這樣廠商才不會虧本 所以這已經不是到底線材這東西該不該論「材」訂價的問題 而是根本上以這線材的銷量他勢必要拉高售價才可符合它的營運效益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回答到原PO的問題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7.237.151 ※ 編輯: isley196 來自: 59.127.237.151 (01/31 00:42)
OK8066889:這說法我好能接受XDDD 01/31 00:44
a951l753vin:Yes, you are right!! 01/31 00:46
qazxswptt:以下 01/31 00:53
max8201:推 01/31 01:40
yeahbo:可是這樣沒辦法解釋為何線材廠牌多如牛毛 XD 01/31 01:45
Layase1:利潤呀.. 01/31 02:51
KaseifuMita:以量制價走精品路線的解釋可以理解,不過現實上同時有 01/31 05:45
KaseifuMita:出耳機前端加線材的廠商並不太多,甚至可以找到反例 01/31 05:46
KaseifuMita:例如鐵三角,W5000 ¥120,750、HA 5000 ¥147,000 01/31 06:08
KaseifuMita:AT-RA5000ANV ¥46,800 (RCA線一米一對) 01/31 06:10
gameguy:閱 我路人我旁邊路過的 01/31 08:22
isley196:回應K大,這邊有兩點我解釋一下,首先是你提到的反 01/31 10:47
isley196:例,但是我內文的價格訂價方式只是一個反映廠商營運成本 01/31 10:49
isley196:成本的方法,但實際訂價時廠商不一定會照著這個數字來定 01/31 10:51
isley196:如果產品賣得出去他大可耳機定價拉得個更高,以內文例子 01/31 10:54
isley196:來看,雖然算出來的耳機成本價是10K,但若在賣得出去的 01/31 10:55
isley196:的情況下他大可把售價拉高到跟線一樣50K,成本/銷量 01/31 10:57
isley196:的算法只是個確保不虧損的方法,但只是真正的定價是要多 01/31 10:58
isley196:多高,就要端看廠商的其他策略了。 01/31 10:59
isley196:再來是以價制量,這個觀念用在這邊是錯誤的,以價制量的 01/31 11:02
isley196:的成因應該是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就經濟學來説也就是供不 01/31 11:04
isley196:求,但現在的情形反而是消費者過少,所以廠商只好利用高 01/31 11:06
isley196:價的方式一次賺飽才能確保營運。以價制量的銷售策略反而 01/31 11:07
isley196:較適合用來解釋你舉的鐵三角,鐵三角許多耳機都會限量或 01/31 11:08
isley196:X或是停產,像這次50週年就一堆機子標榜限量幾百支,所以 01/31 11:10
isley196:便提高了他的售價,你問這樣誇張的訂價有人買帳嗎?呵呵 01/31 11:11
isley196:答案應該是很明顯了XD 01/31 11:12
KaseifuMita:"現在的情形反而是消費者過少"你這是不是倒果為因? 01/31 12:19
KaseifuMita:是賣的貴所以買的人少,還是買的人少所以要賣的貴? 01/31 12:21
KaseifuMita:"線材更是很多系統已較穩定的人買"這句就不成立 01/31 12:22
KaseifuMita:很多學生族買台FUBAR4接HA20就想買條RCA線來玩 01/31 12:24
KaseifuMita:或是用3MOVE就想買條OYAIDE來接啃木頭和隨身擴 01/31 12:27
KaseifuMita:這些人的系統"穩定"嗎?線材的需求一直都有,限制他們 01/31 12:30
KaseifuMita:行動的因素還是價格。有像UXX那樣平價的線材,價格進 01/31 12:32
KaseifuMita:入他們主觀認為合理的範圍內時,需求不就浮現出來了? 01/31 12:33
到底是消費者少導致價格提高,還是價格高限制了消費者?我覺得這兩個論點都對,而 且不衝突,甚至還會有互相加成的效應。以我這篇文的論點為例,廠商在訂價線材 時會受制於銷售數量而提高價格,造成消費者卻步,然而消費者卻步便意味著消費數量 變得更減少,此時廠商只好再把價格訂的更高更高才可符合他的營運成本,你要說這是 種惡性循環嗎?也許是,但虧錢生意沒人做,在供需上得出來的價格就是這麼現實。 你有舉到一個學生用fubar接HA20「玩」RCA線的例子,但你舉得這例子我覺得充其量只 能算是買來「用」吧,真的要玩得話代表他手邊至少要有好幾條線材來測,或是說他日 後的升級方向僅限線材,如果照你這種說法我這個從入坑道現在只買過一條水管線的人 都可以說是在玩電源線了,我相信他要是有預算升級又會來這邊爬爬文的話先換的一定是 耳機、fubar或HA20,加上線材價格比起前端也不會便宜甚至更貴,那預算當然先拿去投 資前端或耳機,我是不相信這種什麼都不換只換線的玩家會有多少。你說有很多低價線 會讓消費者出現,但問題是需求數量就是這麼小,所以即使再低價他能增加的銷售量依 舊有限。 再來是器材穩定這詞我的確用詞不當,我想表達的是,在「求有再求好」的情況下,大 部分的人還是會把線材的投資順位擺在較後面。
KaseifuMita:還有你有沒有注意鐵三角那三種物品的型號?W5000和HA 01/31 12:36
KaseifuMita:5000都不是限量品,那條RA5000"ANV"才是45週年限量品 01/31 12:37
這我當然知道,但是跟我的回答不衝突啊,我再次強調,我的論點只是告訴你廠商怎樣 不會「虧損」,但是並不保證廠商想怎麼賺、怎麼訂價,我可從來沒過線材訂價絕對要比 前端跟耳機貴喔,“ANV”是以量制價的概念,但這個概念你不能用不同類的商品來比, 要比要拿RA5000ANV比RA5000(我不知有沒這型號瞎掰一下)這樣才是公平的。 ※ 編輯: isley196 來自: 59.127.237.151 (01/31 14:47) ※ 編輯: isley196 來自: 59.127.237.151 (01/31 14:49) ※ 編輯: isley196 來自: 59.127.237.151 (01/31 14:53)
kitune:補充點挺中肯的 很多東西少人買自然會貴 因為沒有“量” 01/31 15:52
kitune:廠商或店家自然不肯進大量原物料來做 價格自然壓不下來 01/31 15:53
KaseifuMita:原本在討論需求跟銷量的問題,怎麼跳到"玩"的定義上去 02/01 08:15
KaseifuMita:?就算是只買一條入門線,它的需求就不是零,只有全部 02/01 08:16
KaseifuMita:都用隨機線的那種才叫零需求。 02/01 08:16
KaseifuMita:至於銷量的問題,便宜線材的銷量不見得會輸那些旗艦耳 02/01 08:20
KaseifuMita:機。所以說到底還是售價以及訂價策略的問題 02/01 08:20
sneak : 利潤呀.. https://muxiv.com 08/18 06:40
sneak : 答案應該是很明顯了XD https://daxiv.com 10/05 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