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eadphon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不認同台壓片˙品質比較差的說法,問題在於業主想要在台壓片的原因 十幾年前當台灣的流行音樂一片大好的時候,光碟廠會比誰的音質好, 比誰的生產線調校的好,如何控制模溫,射出時間等等 往往同一家公司每一條生產線出來的聲音都不一樣 生產Audio CD的過程,就我的了解 (我沒實際看過,就書上寫的) 您的母源到達光碟廠之後,要先刻Glass Master玻璃母版,在玻璃片基 Glass Plate上塗感光材料Photo-resist 然後用雷射光將訊號寫入(Cutting) ,經過顯影之後,就會變成有坑洞沒坑洞的區別 這個玻璃母版之後用電鍍或者濺鍍(詳細我不清楚)的方式製作出金屬母版 但是這個金屬母版他是跟玻璃母版坑洞互補的陰模(名詞用錯請告知) 必須根據金屬母版這個金屬母版翻模製造Metal Mother 這個Metal Mother就是我們拿來壓片的母版 各位可以注意到除了雷射光Cutting之外,這個製作方式跟LP的製作幾乎類似 應該說是全類比的,因此模具隨著壓片次數變形損耗導致品質下降根本不足為奇 影響品質最大的因素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在刻版速度 這個Glass Master 理論上完美的數位紀錄媒材上應該只有紀錄 0 跟 1 兩種訊號 CD上如果沒有坑洞的地方(Land)代表1 有坑洞(Pit)的地方代表0 問題是從刻版開始我們就不可能像方波一樣有完美的Land and Pit 雷射光感光需要時間,化學光阻的反應也不可能有菱有角給你Pit-Land垂直 邊邊角角總是會變成鈍角,講誇張一點,也許雷射光打到光阻之後型成半圓形 (應該是沒這麼誇張) 再加上片基在旋轉,這個半圓形還是不對稱的喔 請問讀片子的時候哪裡該是 0 哪裡該是 1 ? 再過來的數道複製程序,會讓這個誤差更加惡化 翻模的程序我們非光碟廠的人員無法讓他更好 我們提供母片的人能做的就是要求光碟廠降低刻版的速度 就跟燒錄CD的原理一樣,刻版的速度越慢,正確性越高 問題是降低刻版的速度時間就會增加,這也意味著刻版費用的增加 以一般8X刻版的標準作業來說,如果要求2X,就會是四倍的刻版費用 Digital Date Protocol, DDP並沒有那麼神 早期DDP是寫在Exabyte磁帶上,這種磁帶以低錯誤率高耐久信賴度著名 用Exabyte刻片有時候會有好結果的原因是 會有Exabyte 機器的工廠還是用最早的SCSI設備,他只能1X !! 我想這優勢在轉換為DDP Image的時候就消失了 根據我的經驗,送Exabyte聲音會不會比較好要看工廠 現在應該很少Exabyte機器還活著了,就像幾乎看不到PCM 1630母帶一樣了 (Exabyte是PCM 1630的縮小版) 其他影響光碟壓片品質的因素還有模溫,射出時間跟環境溫濕度 光學塑膠跟Metal mother壓合,在塑膠上印出Land and Pit 模溫高塑膠流動性好,翻模的品質比較好,但是有可能連模具的瑕疵也複製出來了 就是水波紋,模具溫度低,翻模的精細度就變差 然後射出時間,塑膠跟模具壓合的時間,時間長點當然好,但是生產速度就變慢了 冷卻時間,外在環境的溫濕度會影響塑膠成型之後的冷卻時間,乾冷的地方會比較好 台灣在這一點確實比較吃虧 -------------------------------------------------- 然後為什麼大家對台壓片印象不好? 以唱片公司來說,銷量夠大才會考慮台壓,除了內容的授權費用之外 給CD當母片不用錢,其他如果要求Exabyte, PCM 1630, 或者類比盤帶 通通要付錢,這個金額也許是幾千美金之類的 如果你是唱片公司,您願意花這個錢嗎? 再著,唱片公司會選擇台壓通常是成本考量 有些會選擇壓低壓片費用,品質不太是他們的首選 台灣的壓片廠技術跟設備都不會輸國外,問題是很多時候 業主要的是便宜迅速的製造, 有些廠家的做法會是CD給他隨便作,然後另外出一些變種CD,例如XXCD之類的 賣更高的價錢 其實我覺得CD只要好好製作,仍然是數位時代大量傳播數位音樂最好的媒介 如何努力的rip CD都不可能跟原來的一樣好,因為這是物理定律: 複製的東西絕對不可能跟原來的完全一樣。 這也是我仍然鼓勵大家買正版音樂的原因 只有正版的壓片CD裡的音樂是創作者想要給您聽到的樣子 (我是說有良心的公司跟創作者啦) 我不否認這個世界很多公司只為錢 謝謝大家看這麼長的文章 模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3.193.47
excusemejoe:首推(把本文存起來先) 05/01 14:47
evadodoya:推一下 05/01 15:19
lanceotis:不過聽起來就是差日盤差很多,舉個例子來說,奈奈的 05/01 15:39
lanceotis:台日壓音質部分就差很多,台壓的甚至還會聽到詭異的高頻 05/01 15:40
lanceotis:破音,雖說奈奈的CD後製本來就處理得不是很好,不過 05/01 15:40
lanceotis:台日壓還是有差距存在 05/01 15:40
j1233212020:奈奈的我聽不出來,果然木耳沒救 05/01 15:59
skuldkao:現期的奈奈的錄音算ACG平均偏上了 以前比較容易刮耳 05/01 16:24
skuldkao:我買日盤是因為ACG錄音真的就更踩地雷一樣 我買到怪怪的 05/01 16:24
skuldkao:就會跑去買日盤確認 所以現在就都買日盤了=.= 05/01 16:25
concord:日本業者發現給海外地雷可以增進日盤銷售量(誤 05/01 16:27
skuldkao:很悲催的是 2000年以前的錄音 比較不容易碰到太慘的 05/01 16:30
lanceotis:奈奈的CD我反而覺得早期比較好 05/01 16:42
skuldkao:我打醬油的 我的早跟晚是用museum 1&2比 樓上應該說的對 05/01 16:52
wuliou:長知識 05/01 17:38
donkilling:舉手發問:同樣都是日壓片,日本國內版跟海外版會不會 05/01 19:13
donkilling:是不一樣的壓片品質甚至是"內容"也不一樣呢?XD 05/01 19:14
concord:有些國內版會有 bonus track ,海外的沒有... 05/01 19:18
concord:至於共同的 track 內容一不一樣就不知道了... 05/01 19:19
donkilling:因為不少西洋片只要CD編號不同(首精裝版、再版、再版2 05/01 19:23
donkilling:)就只能在rip資料庫裡各自對應 而互相對照時會顯現資 05/01 19:24
donkilling:料不同 這跟某些古典片雖然再版甚至換廠商了卻還是可 05/01 19:25
donkilling:以對應之前版本的rip資料庫 05/01 19:25
donkilling:其間差異頗讓人疑惑 05/01 19:26
donkilling:不知道日壓國內和海外會不會"口亨 外國人要聽跟日本人 05/01 19:27
donkilling:不一樣的" 於是在母帶上甚至就有差異處理(被害妄想) 05/01 19:29
jakkx:那要成本的耶- -,如果說類似像BONUS TRACK那種情況就算了( 05/01 19:37
jakkx:日本人很喜歡限量…)這樣重新壓片會比較省成本嗎?- - 05/01 19:38
bear0418:你最後一段不就在講日盤比較好的原因了嗎..? 05/01 21:08
bear0418:還是我誤會什麼了..? 05/01 21:09
MitsuhideA:某些角度來講日盤的確比台壓好些 05/02 08:10
NiMaChaoPang:我是把這個討論串挖出來的始作俑者 我一開始的誤解在 05/02 14:32
NiMaChaoPang:我把「audio CD」跟「裝著10首音訊檔案的光碟片」 05/02 14:32
NiMaChaoPang:當成一樣的東西. 所以我原本以為CD可以完美複製. 05/02 14:33
NiMaChaoPang:當然看完這幾篇我已經知道那是不一樣的XD 謝謝大家 05/02 14:34
concord:音訊資料有機會可以完美複製,以前試過很多台不同廠牌的 05/02 21:10
concord:在 DOS 下抓同一張 CD ,出來的檔案除了資料位移以外都是 05/02 21:11
concord:一樣的,那個時候還寫了個小程式去找標頭開始比對... 05/02 21:12
concord:不過只能說有機會,因為有些片子(尤其是莫名其妙保護的) 05/02 21:12
concord:連同一台機器抓都很難一樣... 05/02 21:12
WasHenryTsen: 召喚T大說明 02/23 13:11
WasHenryTsen: 回錯篇 02/23 13:14
sneak : 日本業者發現給海外地雷 https://noxiv.com 08/18 07:19
sneak : 至於共同的 track https://daxiv.com 10/05 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