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ealth_Lif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Health 看板 #1Q0NbTBT ] 作者: fadeeve (風霜落) 看板: Health 標題: [心得] 如何維持健康(一):定期健康檢查 時間: Tue Nov 7 17:14:01 2017 部落格圖文好讀版: https://doctorhsia.blogspot.tw/2017/11/HealthExam.html 如何維持健康(一):定期健康檢查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維持健康,那什麼是「健康」呢?可能每個人心中的想法都會有點不 一樣,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health)」所下的定義為:「健康不僅為疾病或 贏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這個有點拗口的結論,在實務上 其實很難作衡量,就連物質定義上的人體都是一個持續變動的狀態,更別說精神狀態和連 繫著我們周遭的社會,在根本不可能處於恆定的情況下,要如何「達到」甚乎「維持」所 謂的「完全健康」,實在讓我費解,有可能在世界衛生組織的眼裡,「健康」,就像一個 高高掛在天上的精神口號吧@@   在我們一般人的定義裡,最起碼的健康就是達到「不生病」的狀態,但是很多人覺得 自己沒病事實上是「不知道自己生病」,甚至還「刻意不想知道自己生病」!這其實是一 個很鴕鳥的心態,就連我們日常開的車都需要定期車檢,避免哪天上路時出大問題,身體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也是如此,發現小病痛,儘速治療,避免拖延變成大毛病!   疾病百百種,我們不太可能對所有疾病都進行篩檢,因此除了原本已知的先後天疾病 需要配合醫囑定期追蹤外,首先我們可以從參加國健署補助的免費健康檢查開始。而從國 家的角度來看,因為國健署花的也是菸捐和納稅人的錢(因此免費健康檢查也是您的權益 喔!),所以免費健康檢查同樣也不可能包山包海,國家必須選擇成本效益值高者進行篩 檢,因此著眼的方向就會是「最常見」和「最嚴重」的疾病。   從105年發佈的國民十大死因中來看,我們可以把台灣人的主要死因在除去事故傷害 後,粗分為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肝病 、腎病、肺病(肺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幾類,而除了「肺病」以外,其它類型疾病都 有相關的免費健康檢查: [四癌篩檢]針對一些較容易篩檢出來的常見癌症 一﹒乳癌--乳房X光攝影檢查:45-70歲(未滿)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 之婦女,每2年1次。 二﹒子宮頸癌--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婦女,建議每年1次(至少3年1次)。 三﹒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50-75歲(未滿)民眾,每2年1次。 四﹒口腔癌--口腔黏膜檢查:30歲以上有嚼過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過檳榔的原 住民,每2年1次。 [成人健康檢查]主要針對慢性疾病 一﹒對象:40-64歲,每3年1次;35歲以上小兒麻痺患者、55歲以上原住民以及65歲以上 民眾,每年1次 二﹒每次檢查項目:醫師問診與理學檢查、抽血(血糖、血脂和肝腎功能)、驗尿(尿蛋 白)及健康諮詢。 三﹒終身一次檢查項目:民國55年(含)以後出生且滿45歲(以目前106年來說就是45-51歲 的民眾),終身可檢查一次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C型肝炎抗體(anti-HCV)。   上述的免費健康檢查,畢竟是有國家經費的侷限性考量,如果我們還要更進一步的保 護自己,就應該思考自己在身體狀態、日常工作或起居環境上有沒有暴露在哪些疾病風險 下,進一步做相關的篩檢(勞工體檢部份本篇不贅述,可詳見連結中台北市勞動局的介紹 ),個人在此提出另外三個應補強的篩檢建議:   一﹒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肺病被排除在上述健康檢查以外,算是目前健康篩檢中最薄弱的一環,然而台灣的空 氣品質越來越糟,細懸浮微粒(PM2.5)幾乎已是最嚴重的隱形健康殺手,PM2.5不只與肺 癌和肺部疾病有關,還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為首的各種其他慢性疾病,已是國家刻不容緩必 須改善的問題!   而在肺癌的篩檢上,過去使用胸部X光做篩檢工具,但其對初期病灶的診斷率低下, 故並無法有效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因此,從2015年2月5日起,美國決定將吸菸高危險族群 進行LDCT篩檢納入醫療保險給付當中,而台灣肺病界的共識也在2015年5月提出:   1﹒吸菸高危險群(55-74歲,抽菸超過30包.年,目前仍抽菸或戒菸不滿15年),「 應」接受LDCT篩檢肺癌。   2﹒有肺癌家族史,「可以」接受LDCT篩檢肺癌,但其效益未被證實。   3﹒有肺癌病史、氡暴露、特定職業暴露者,「可以諮詢」醫師是否接受LDCT篩檢肺 癌。   4﹒沒有危險因子的民眾,「沒有證據支持」應做肺癌篩檢。 P.S. 包.年=每天抽菸包數*年份,「30包.年」等於「每天抽1包菸達30年」或「每天抽2 包菸達15年」   我們可以看到上面的共識,除了在吸菸高危險群上跟美國站在同一立場,建議推行 LDCT篩檢肺癌(台灣共識中沒有提及檢查間隔,美國癌症協會則明確建議高風險群每年應 篩檢一次),但在其他部分就說得十分籠統了,講坦白話,就是目前台灣的肺病學會不幫 LDCT背書,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佐證;這是由於篩檢需要考慮通盤的效益,因為LDCT不只是 經濟花費的問題,還有輻射曝露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網路上面正面和反面的說法都有, 目前醫界仍處於論戰的狀態,尚未完全定論,這時候我們就應該獨立思考自己是否能接受 LDCT篩檢上的風險來即早發現癌症病灶。   歐美學會認為,在LDCT這個新技術上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做佐證,當然隨著時間過去, 研究報告越來越多就能得出更好的結論,但歐美的空氣品質相對較好,他們對LDCT的態度 當然可以謹慎保守些;但台灣是一個空氣品質嚴重不佳的國家(南台灣甚至一年高達100 天以上紫爆@@),加上國外有八成肺癌患者是抽菸者,台灣的肺癌病患卻有一半不曾抽菸 ,或許我們應該更積極的思考接受肺癌篩檢!   網路上各大醫院對LDCT的建議莫衷一是,個人建議,40-54歲且達到15包.年的抽菸者 ,應考慮提前開始定期的LDCT篩檢;55歲以上的非吸菸高危險群者(肺癌家族史、肺病史 、二手菸暴露、油煙暴露、職業暴露),可接受一次的LDCT篩檢,2016年5月起台灣肺癌 協會與各大醫院進行相關族群的收案研究,符合條件且有意願的朋友可以致電協會去了解 。   LDCT的後續篩檢間隔時間應由專業醫師建議,如檢查完全正常的非高危險群者或許可 考慮五年後再進行下次篩檢。當然,更重要的,吸菸者還是盡早戒菸吧,不只為了自己, 也為了您周遭被迫吸到二手菸的家人!   二﹒大腸影像檢查:   免費四癌篩檢中雖提供糞便潛血檢查,但其對大腸癌篩檢的準確度較低,依美國癌症 協會的建議,會希望50歲以上的成人可配合進行更積極的大腸影像檢查(下列四者擇一) :   1﹒每十年一次大腸鏡檢查   2﹒每五年一次大腸電腦斷層掃描(CT colonography,虛擬大腸鏡檢)   3﹒每五年一次乙狀結腸鏡檢(Flexible sigmoidoscopy)   4﹒每五年一次雙重對比大腸顯影檢查(Double-contrast barium enema)   個人建議選擇其中的準確度最高的大腸鏡檢查,在檢查中看到小病灶也可直接切除進 行病理檢查,但大腸鏡檢查過程中的不適感也是相對最嚴重的。您可與專業醫師充分討論 後再決定大腸癌篩檢的方式!   三.眼部檢查:   視力保健也是國健署大力推動的項目,但著眼點比較偏向學齡兒童端;然而眼睛是靈 魂之窗,隨著藍光螢幕充斥在我們周遭,五光十色的刺激不絕於目,視網膜病變、黃斑部 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眼部疾患已日益年輕化,且多半眼部疾患初期都是沒有症狀的! 因此眼睛檢查不只是學齡兒童需要進行,成人也應注意定期進行眼睛篩檢,40歲以上、罹 患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或高度近視(600度以上)的族群,更應進行至少每 年一次的定期眼部檢查,避免視力因潛藏疾病突然惡化受到嚴重影響。   眼部檢查不只是檢查視力和眼壓,還要由專業眼科醫師用裂隙燈及眼底鏡對於整體眼 睛進行檢查,後續視情況再安排視野檢查、眼底攝影等更進一步的檢查項目。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希望維持健康的我們來說,定期健康 檢查,就是首要的「知己知彼」之道!上述提到的這些健康檢查項目僅算泛泛之論,而針 對某些人來說,很可能其他特定的某些健康檢查項目更為重要,這就需要您與您的家庭醫 師深入討論後再進一步決定檢查目標。老話一句,想要維持健康,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 是尊重您身邊醫師的專業! -- 我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Doctorhsia 我的網誌:https://doctorhsia.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182.18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lth/M.1510046045.A.2DD.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deeve (114.36.182.187), 11/07/2017 17: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