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以我遇到的日本朋友為例,提供一些他們對美國的看法。 不過這些只是個例,沒辦法看出更大的方向。 而我個人覺得整個社會,本質上崇美的人應該還是比例高一些。 (至少在「對於外國好感度」的民意調查中,比例上還是以親美者高。) 我有幾個朋友都對美國沒什麼好感, 像我在談到美國的日本研究的時候,他們會說那不是「殖民地研究」嗎? 有一位是美日混血兒,當但我問他喜不喜歡美國時, 他說他很討厭美國人,因為美國人目中無人而愚蠢, 他舉了個例子說, 他曾去美國大學旁聽過一年,當他要回來時, 一個美國太太對他說:「你是日本人,那你要回到你們的首都香港嗎?」 有一次他問我: 「為什麼台灣會安於被美國要求東要求西,不會覺得反感?」 (我的回答是:「當你要求流氓保護你時,當然得繳保護費吧。」) 其他例子就是當時事或聽演講, 出現美國需要日本經援其反恐活動之類的話題時, 他們就會用戲謔的口吻說:「每次談到日本,就是要我們買單付錢。」 如果要試著列舉出日本人的反美情緒來源 (補充原po所提到的): 麥克阿瑟的”改造” (到現在日本都還在用當時”美國同意”而所寫下的「憲法」) 駐軍 (包括駐軍所帶來的實質社會問題,還有駐軍易產生被殖民觀感) 對美依從的外交政策 (我覺得這部分雖與駐軍有很大相關, 但外務省的政務官、事務官不和, 以及積弱不振的外交手腕,才真是讓人詬病的地方) 其實日本人的反美與其說是反美國本身, 不如是說對自己的無作為感到無能為力吧? 像只要研究到和美國採不同步政策的案例,如「1972年中日建交」, 他們就會語帶偷跑成功的快感。 我覺得日本對美國的又愛又恨,和其外交的無奈, 還是出自於日本不是個普通國家這點吧? 只要憲法第九條及不能公開建軍還綁著日本, (雖有自衛隊之實,但名義上仍然不能公開建立軍隊, 這樣就只能繼續接受美國駐軍) 日本在外交上勢必只能跟著美國後面跑, 就會產生被美國牽制的被害意識。 至於原po所提到和中日關係的比較, 我覺得由於戰爭情況不同、戰後際遇不同、 教育方針不同,有點難以比較。 的確,日本被投下原子彈,死傷不在少數, 但是究竟是屬區域性,實際產生肉搏戰的日本國土只有沖繩, 不像中國幾乎是全境遭殃,戰事慘烈。 戰後日本被美國佔領,卻不像德國被分割成兩個國家, 而麥克阿瑟對於日本的佔領政策或許有爭議(尤其是對財團的處置), 但麥克阿瑟對於民主制度的堅持,及帶來了極多美援, 大致贏得日本人的贊同,所以日本人喜歡麥克阿瑟的也不在少數。 或許正因為有戰後的佔領,所以日本人才不至於厭惡美國到極致之境。 反觀中國,由於建立了新的國家, 所以外交政策方針轉向強硬, 也因為選擇了與蘇聯結盟,所以原先能保留的選擇, 像是和美國建交、或至少保留正常關係的選擇,也得放棄。 這樣的選擇則在韓戰達到定著,此後直到70年代無法動彈。 另外,在50年代,其實中國對日本的批評, 集中極大火力在「日本是美國附庸」這點, 而60年代初期,日本國內因為安保改定議題而爭論不休時, 中國還採「贊成日本的反美帝精神」的立場。 所以在當時其實反對的重點是美國,而不是日本。 有第三點教育方針不同, 其實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中國反日情緒, 應該回溯到1982年的教科書問題。 這個問題起因於朝日新聞等日本新聞社對於教科書改訂的錯誤報導 (「如侵略改成進出」根本沒有在改訂會議中出現) PS:詳盡分析請見 Caroline Rose, “The textbook issue: domestic source of Japan’s foreign policy, ” Japan Forum, 11(2) 1999: 205-216. 但是中國卻在日本報導近半個月後, 才在『人民日報』開始近二個月(七月半到九月)的日本教科書批評, (對此,我認為全國性壟斷性媒體也是教育媒介的一種。) 因此被某些日本學者(如田中明彥)認為這樣的作法, 除了因為單純的民族主義外,背後還有其他政策目的。 的確,許多中國的年輕人是在這次的批評中,重見中日戰爭的慘烈, 也對日本留下了「不道歉」「在教科書上亂動手腳」的印象。 再回來看美日關係, 日本在戰後一直依存在美國之下,所以所接受的文化影響, 很大程度是來自美國的。 在日本政府政策上,也不至於利用教育, 或其他媒介對美國作出批評, (或者如台灣,應以美化美國的情況為多) 以上只是一些拙見,還請各位先進多多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72.48
yxl:push 133.5.118.236 10/14
GOJAM:讚! 218.166.128.64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