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6.07.13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2144,2095215,00.html 巴第傑油管建成,中亞擺脫俄羅斯 Gros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不靠"蘇聯老大哥" 15位國家元首、30位政府首腦,其中包括美國總統布希和俄羅斯總統普金,今天都應邀到 土耳其參加隆重的巴-第-傑石油管道啟用儀式。這條超級管道將會改變全球能源市場的勢 力分佈。 今天,連接瀕臨里海的阿塞拜疆首都巴庫、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和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 城市傑伊漢的所謂巴-第-傑石油管道正式開通。這條穿山越嶺的管道全長1776公里,由大 約15萬節管道組成。它的線路選擇很具政治意義:繞過與阿塞拜疆?敵的亞美尼亞,但更 主要的是,它向遠離俄羅斯的方向,向南延伸。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歡呼雀躍管道的開通。工程一開始,環保和人權組織就提出了尖銳批評 。德國的非政府組織"原始森林"昨天就再次批評,三個國家都對異議者進行恐嚇威脅、甚 至動用暴力,管道佔用土地的所有權問題沒有得到澄清,管道裂紋可能會引起環境污染的 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就是石油公司也對這一專案保留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態度。專家們懷疑,阿塞拜疆里海海域 的儲油量是否值得投入25億歐元的鉅資以及生成的過境費。今天,牽頭的英國BP公司估計 目前最重要的Azeri-Chiraq-Guneschli油田的儲油量有9億噸。這個油量足夠這條輸油能 力每天100萬桶的管道輸送18年。但管道的設計壽命卻是至少40年。在那一帶發現其他油 田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其儲油量卻是未知。此外,部分勘探區地處阿塞拜疆和伊朗互相爭 議的海域。而且,並不是阿塞拜疆生產的所有里海石油都會被輸送到土耳其的傑伊漢港, 俄羅斯的黑海港諾沃羅西斯克將依舊是其重要競爭對手。迄今為止,絕大部分的里海石油 都是通過諾沃羅西斯克港出口世界的。 因此,為了長期保障這條管道的使用率,向哈薩克斯坦開放就是很關鍵的一步。哈薩克斯 坦里海海域的儲油量遠大於阿塞拜疆,但它至今的出口途徑只有諾沃羅西斯克港,意味著 哈薩克斯坦在經濟和政治上對過去的老大--莫斯科的依賴。經過長時間的談判,6月中, 哈薩克斯坦和阿塞拜疆達成一致,把一塊油田和新管道接通。與此同時,一條1240公里長 、從哈薩克斯坦出發、通向中國的石油管道將開始動工。 也就是說,巴-第-傑管道的?用使中亞地區的能源市場局勢發生了變化,俄羅斯的運輸壟 斷地位日益削弱,中國和伊朗都落後一步。局勢的多樣化可以為那一帶的國家帶來好處, 但受益最大的首先還是西方,因為里海石油通過巴-第-傑管道運到傑伊漢後,可以直接裝 船運到歐洲和美國。 開採里海能源的第二輪現在還沒有展開。那裏的天然氣儲藏量巨大,估計遠遠超過石油, 但其絕大部分可能深藏在土庫曼斯坦的領海下。現在,彙聚土耳其的各國政要也希望能夠 在第二輪得利:通過一條天然氣管道,從圖克曼斯坦出發,穿過里海,通向巴庫,然後與 巴-第-傑石油管道平行,到達傑伊漢。這個計劃若是實施,主要敗家恐怕又是俄羅斯,因 為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至今完全控制在俄羅斯手中。 ============================================================================= 這篇應該是2006.07.12的德國之聲 報導 中國與西歐角逐俄羅斯能源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2144,2094658,00.html Gros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正在鋪設中的俄羅斯天然氣管道 八國集團峰會將於星期六在俄羅斯的聖彼得堡舉行。東道主普京宣佈能源安全是本屆年會 的主題。每日鏡報注意到,西歐與中國正在為俄羅斯的能源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爭奪戰: "早在二月份,接近俄羅斯政府的消息報就說,在獲取俄羅斯油氣資源的問題上,西歐必 須準備與太平洋地區國家進行激烈競爭。最遲在普京三月底訪問中國時就可看出,消息報 的說法並非空洞無物的威脅。現在北京依靠從海灣國家進口來滿足興旺的國民經濟對能源 的饑渴,今後準備主要以俄羅斯和中亞的油氣來補充自己的需求,俄羅斯的能源康采恩與 中國簽訂了總額高達二百億美元的合同。 所以,西歐響起了警鐘。雖然前蘇聯的地域有巨大的能源儲藏,但絕非無限。2010年,有 爭議的波羅地海天然氣管道建成投?後,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和西西伯利亞的天然氣開採量 將下降,而這一地區正是向西歐供應能源的地區。向歐盟出口大量天然氣的三大氣田也是 這樣,兩條天然氣管道中的一條通向中國。2011年起,將開始向中國輸送天然氣。其他管 道正在規劃之中。2011年開始,俄羅斯的油氣開採將全部轉向東方。" 中國成了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能源供應日益依賴進口。新德意志報批評 中國在世界上尋找能源時執行"重商主義"政策: "中國奉行不干涉內政的原則。按照這一原則,它制止聯合國安理會對向中國供應能源的 朋友蘇丹實行制裁。據說中國向蘇丹的油田、輸油管和港口投資了三十億美元。德國外交 部規劃處顧問克萊夫特把這一做法稱為'新重商主義的能源外交'。中國不願讓無形的市場 巨手操縱生命攸關的能源供應,而想直接控制重要石油輸出國的石油生?。克萊夫特十分 憂慮地注視這一發展態勢,因?這樣世界石油市場的靈活性將變小,油價上漲,所以應該 把中國納入由能源進口國家組成的國際能源組織範疇,使之接受該組織的約束。 魯爾大學教授辜學武也批評了'北京對非洲戰略價值的新評價'。他認為,這個被人遺忘的 大陸為地緣戰略價值的上升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進口的中國商品排擠了紡織工業等地方消 費品工業,暴虐的統治者實際獲得了支援。中國在拉丁美洲的作用也同樣是矛盾的。從墨 西哥到火地島,這些國家作?原料供應國和資本接受國獲得了好處,但在自己產品的出口和 就業方面卻吃了虧,紅色中國的產品價格甚至低於工資最低廉的國家尼加瓜拉。" -- 趕路的人看不到沿途的風景,所以我總是慢慢地走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