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oylu91 (Roy)》之銘言: : 基本上我的文章都有其邏輯序列 : 我不是忽然無理頭的舉NMD與中國日本的例子 : 也不是沒道理的舉伊朗-以色列或台灣的例子 : 最主要目的是在說明中小型國家的可能互動的核武使用思維 : 如果在擁有政治籌碼或安全籌碼觀念下 : 擁有核武是必要的 : 則北韓可以擁有其他國家當然也可在同樣政治籌碼觀點下擁有核武 : 其結果是核武的擴散 : 當核武擴散有合理化的理由後 : 核武互動就會超脫北韓VS美國 : 而變成是以色列VS伊朗的中小型國家互動 : 但以色列.伊朗這只是一個中小型核武國家互動的模型model : 如果核擴散成真 : 核武使用模型就可能會超脫過去 : 這也就是為何我在上一篇文章中 : 在舉完NMD.台灣.以色列例子後 : 回過頭來從過去核武理論中找答案原因 : 畢竟如北韓.台灣.以色列伊朗這樣規模或更小的國家 : 過去未曾同時擁有核子武器 : 如果在你的獲取政治籌碼理論下中小型國家同時擁有核武 : 是否可能改變核武使用過去一般人的理解 : 畢竟中小國家不勝枚舉 : 如果中亞國家同時擁有核武 : 其使用規則會為何? : 是我回過頭來找核武理論的目的 這個問題我之前說過了 特別是巴基斯坦與印度的例子 這便是我回這個部份的問題 不管核武在國際關係上有什麼影響 你如果要討論國家安全 不可能不討論核武真正使用能夠讓你得到什麼戰略上的目標 進而保證自身的安全 核武是一件玩具 能夠用的玩具才能做出真正的"安全保證" 我知道的我們的想法相異點了 因為你是從理論方面去推演 而我是從實際上實踐上去反得 所以我們唯一的爭論點在於中小型國家VS中小型國家 因為大吃小本來就很明顯的事實 大跟大的是不可能兩虎相爭 但你的論點我有看過 但在實踐上我還是要說一句....看對手 我舉了印度跟巴基斯坦的例子來說明過(印度跟巴基斯坦都不算核武大國 他們的核武數量有限...而且不具備第二擊) : 你似乎未針對這結構性的問題回答 : 而已拆解文章的方式來做你的回應 : 其實我的思維很簡單 : 但可能功力不夠被迫用了一堆文字想解釋這樣的邏輯 : 結果讓焦點被模糊 : 所以我企圖將焦點盡量聚回來我所要表達的 : 簡單的的說 : 這是一個序列性的邏輯 : 北韓擁有核武>>>導致核武擴散>>>中小型國家跟進擁有核武>>>中小型國家核武新互動方式 : 而中小型國家的核武互動 : 也就是我提"第一擊"的目的 : 這是兩個相互連結的概念 : 而不是去提美國VS北韓的例子模糊了討論本身 : 而所有核武的戰略理論 : 也就是從第一擊觀念中逐步的被發展出來 : 包含美蘇當年都曾有過第一擊的想法 : 第一擊簡單的說 : 就是在核武強大殺傷力下 : 第一擊的使用將使對方不再有反擊能力 : 從而獲得安全 : 雙方皆可在第一擊情況下擊倒對方 : 則邏輯上將會使當危機發生時 : 迫使第一擊使用的可能性增高 : 至於在洲際飛彈及潛射飛彈第二擊能力形成之前的50年代 : 美蘇為何未採用第一擊瓦解對方 : 這是歷史的偶然與巧合 : 而僅此的案例也不足以說明第一擊理論的失敗 我從來沒有否定過第一擊的理論 這不是歷史的巧合 所以我說你研究理論也要注意一下歷史發展 基本上在還未發展第二擊之前的蘇聯 連核武數目都達不到戰略目標 我可以提醒你如果在韓戰時期要玩核武 蘇聯玩不起美國玩的起(蘇聯核武數量遠低於美國) 而美國核武雖多但卻未能夠保障第一擊完全毀滅蘇聯 特別是艾森豪時代 當然造成這個結果的因素又是關於核武載具的問題而產生 簡而來說雙方還是沒有把握拔除對方的第一擊 卻又不願承受開戰後的後果 這絕對不是巧合 所以當你說你要討論中小型國家獲取核武的時候要採取何種核戰略 我仍然會說....看對手 既然你重視國家安全我也必須要跟你說 能夠實踐才有國家安全 : 2.你對於中國核武力量的錯誤認知. 日本若真發展時間並不如你想的久 : 中國的核武戰略是"最低赫阻原則" : 中國自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試爆迄今 :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 : 但中國所擁有核武的數目則是相當的少 : 根據The Mlitary Balance每年公佈的各國軍力報告 : 2003-2004中國所擁有的核武導彈 : 射程1萬3千公里的東風5型 24枚 : 射程8000公里的東風4型 20枚 : 射程8000-12000公里東風31型 8枚 : 夏級核潛艦1艘 可載12枚巨浪一型核導彈 : 註:DF-5.DF-4依賴液態燃料,固定式飛彈,危機發生時燃料灌注時間長,無法即時對危機 : 立即應變,容易遭敵人第一擊摧毀,且液態燃料分子分布不均,容易影響導彈精準 : 度,DF-31固體燃料推進,可在大型牽引車上機動發射,存活率.精準度都提高,夏級 : 潛艦音製造不良,噪音高,戰時存活率不高,所以中國希望以新型094潛艦取代之. : 相關資料參閱:The Mlitary Balance(London:Brassey's, varius years) : 中國維持低量核武是有其戰略意義 : (1).中國無法在核武上與美國進行競賽,除無謂耗損國力外,而少量增加戰略性核武則無 : 實質戰略上的意義 : (2).中國核武量增加可能導致週邊國家投入核武競賽,這將使中國成為週邊有最多核武 : 鄰居的國家,不利中國安全 : 註;Li Bin, Zhon Baogen,and Liu Zhiwei,"China Will Have yo Respond",The : Bulletin of Atomic Scientists,vol 54,No.6,pp25-28. Li Bin(李彬)為中國 : 參與聯合國全面禁止核試爆談判隊伍中技術顧問 這種類似的資料我也看過 問題是核武的發展需要多面向來觀看 首先我先說明為何認為日本發展核武比較久(我的意思不是指剛剛碰出第一顆核武的 時間...而是其核武能構建構起核戰略的時間) 首先核武絕對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表現 因為實際上核子武器相當花錢 彈頭與載具耗費不貲 尤其日本的弱點是載具 如果歐美國家不願提供相關技術 日本在這方面可能是要耗費時間的 而相反的 載具方面是中國政府唯一的強項 中國解放軍傳統武器上落後歐美大概三十年 惟獨載具方面只落後十到十五年 (這資料可以去看看美國對中國的軍力評估) 可以順便提醒你中國在載具方面仍然接受過美蘇的技術援助過 你可以比較一下比較落後的DF-5什麼時候出來的 比較先進的DF-31什麼時候出來的 而至今建構中國整個核戰略的還是DF-5 更別說還留在紙上的DF-41 簡單來說我會說日本獲取的比較慢 錢與技術都是問題 這也順便回應一下你最底下的那第一點 為何中國沒法跟美國抗衡 因為基本國力根本不夠 而核武又是一個國家國力的綜合表現 從而轉而到中小型國家去 其國力沒法讓他選擇較高層的戰略 所以侷限於一處 也因此沒法打擊對方第二擊與承受對方第一擊的損失 戰略上根本達不到目標 那考量後果又何必率先使用核武? : 3.台灣核武發展能力問題 : 倫敦戰略研究所(IISS)就曾評估台灣應有能力3-4個月發展出核武能力 : 清華大學核研所教授及指出台灣若要發展核武可在一年內擁有核武 : 台灣核武發展在80年代中科院核能所副所長張憲義叛逃至美國 : 揭露台灣發展核武後 : 已經停止 : 但台灣過去從蔣介石時代即開始發展的核武動作累積相當的經驗 : 是台灣何時要重啟而不是台灣有沒有能力 : 這部分算是台灣對外半公開的秘密 : 包含美國政府及多數安全研究機構在這方面觀點並沒差太多 : 換言之台灣核武 : 必須取決週邊情勢發展 : 到不是能力問題 是!!! 我知道我們這邊又存著什麼想法上的差異 你認為說只有周邊有人擁有核武會刺激其他國家不斷的想要擁有核武 沒錯的確是這樣 但是擁有核武想要達成其核戰略 絕對是能力問題 你可以想想台灣就算當年造出第一顆核彈頭又如何? 這樣就可以建構起核戰略了嗎? 我想不是吧! 此外附帶一提的是張先生拿走的資料很寶貴 台灣現在的能力的確是零 起碼在濃縮鈾跟處理廠的技術是沒有的 : 我覺得如果你也是讀國關的 : 這點沒什麼好爭論的吧 在底下說個抱歉 我無意分割回應.....但我的記憶力比較差 為免沒有回應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12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