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標題: 中俄民間貿易說不盡的“灰色清關”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www.stnn.cc/euro_asia/200907/t20090703_1057163.html 星島環球網消息:中國駐俄羅斯使館公使銜經濟商務參贊高錫云6月26日在接受俄新社采訪 時表示,俄羅斯查封切爾基佐沃市場事件,給中國商人帶來了巨大損失,但中俄經貿合作走 向正規化是必然趨勢。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就在此前一天的25日,俄羅斯總檢察院偵查委員會主席巴斯特 雷金宣布,俄羅斯檢察院偵查委員會業已成立由俄羅斯所有執法部門代表組成的專門機構, 努力盡快徹底關閉切爾基佐夫斯基集裝箱大市場。   “一只螞蟻”里的中國貨是“走私品”嗎?   切爾基佐夫斯基集裝箱大市場位于莫斯科市東北部,被在俄華人稱為“一只螞蟻”市場 。凡是在莫斯科呆過一陣子的人都知道也都去過這個地方,比如理發、買中國人喜歡吃的青 菜、豆腐等。這個叫“一只螞蟻”的市場,其實與螞蟻并沒有什么關系,只是這個地方的俄 語發音是“伊茲馬伊洛沃”,中國人嫌俄語念起來繞口,就干脆把這個名稱漢化了,直接叫 成“一只螞蟻”。這個市場是許多在俄華商的“淘金地”,也是在俄羅斯有名的中國商品集 散地。   2008年9月11日,俄羅斯總檢察院偵查委員會突然對該市場采取強制行動,共查封集裝 箱約6000個,重量約10萬噸,貨物總價值約20億美元。這是近幾年來在俄華商損失最大的一 次事件,也再次凸顯中俄民間貿易走出“灰色清關”的緊迫性。   據悉,俄羅斯大規模查抄中國商人貨物的理由是,這些貨物“沒有報關單和稅單”,“ 貨物來路不明”,因此認定這些貨物是“走私商品”。但知情者指出,俄羅斯指責華商貨物 為“走私貨”有欠公允,被查封并拉走的許多貨物都是通過“灰色清關”途徑進入俄境內, 由俄海關委員會指定的“清關公司”負責辦理入關手續的,這似乎不能完全與“走私品”相 提并論。   俄羅斯打擊“灰色清關”時松時緊   什么是“灰色清關”?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各地市場商品供應極為緊張 ,俄政府不得不大量從國外進口商品。為鼓勵進口、簡化海關手續,俄羅斯海關委員會允許 所謂的“清關”公司為貨主代辦進口業務,提供運輸和清關捆綁在一起的“一站式”服務。 這種服務也常被稱為“包機包稅”、“包車包稅”或“包柜包稅”。這種方式對到俄羅斯做 生意的商人的有利之處是進口手續簡便,貨主只要向“清關公司”繳納一筆費用,自己不用 與海關打任何交道,“清關公司”就會把所有俄羅斯海關報關手續辦好。目前,俄羅斯在同 土耳其、韓國、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國等許多國家的貿易實踐中,也都廣泛使用“灰色清關 ”。   多年來,俄羅斯主管部門對“灰色清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打擊也是時緊時松。“灰 色清關”幾乎一度成為俄羅斯進口的惟一路徑,并被各國商人看成是搶占俄市場的無奈手段 之一。事實上,俄羅斯政府也非常清楚“灰色清關”的弊病所在,但一時又下不了徹底取締 的決心。   這里面的原因很復雜,牽扯的因素也非常多:直接或間接參與非正規貿易的俄羅斯人很 多,突然關閉這一渠道,會導致很多人失業;通過“灰色清關”途徑進口的商品價格相對較 低,關閉這一途徑的直接結果是導致俄羅斯日用品價格上漲,進而直接影響民眾的正常生活 ;同時,“灰色清關”已經形成一個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鏈,這個受益群體在俄羅斯很有勢 力,關閉“灰色清關”等于斷了他們的財路,因此,他們要利用手中的一切資源竭力拖延非 正規貿易的消亡。   近幾年來,隨著俄羅斯經濟形勢的逐漸好轉,俄羅斯高層開始考慮對“灰色清關”說“ 不”。2000年,普京下令嚴查莫斯科最大的“大公”和“三條鯨魚”兩個家具城,查出大量 從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走私進口的歐洲家具,涉案金額高達2000萬美元以上,牽扯人 員分布在俄聯邦調查局、內務部、總檢察院、海關總局等各強力部門。2005年8月,俄警方在 莫斯科舍列梅捷沃機場海關截獲以網球和地漏蓋名義報關的大批走私手機和電腦配件,貨物 總重量約300噸,可組裝20多萬部手機,總貨值超過1000萬美元。據悉,該走私網所供手機 占俄整個手機市場的65%。但是,俄羅斯的每次“嚴查”,似乎都給人以“雷聲大、雨點小 ”的印象,這使得“灰色清關”現象屢禁不止。   在俄華商:最容易“受傷”的商人   今年6月1日,俄羅斯總理普京親自主持政府主席團會議,討論發展本國輕工業的具體計 劃。普京指出,為發展俄本國輕工業,俄政府要在兩方面下工夫:加大對本國輕工業企業的 投資;有效打擊走私活動。普京舉例說,在莫斯科一家市場查獲了將近20億美元的走私貨。 6天后,俄羅斯總檢察長尤里?柴卡在電視節目中透露,普京所指的“20億美元的貨”就是切 爾基佐沃市場沒收的走私貨。這似乎開啟了俄羅斯政府打擊“灰色清關”的新一輪風暴。   據了解,輕紡商品屬俄羅斯“灰色清關”的重災區。近年來,俄羅斯本國產業在整個輕 紡業中所占比重一直呈下降趨勢。俄羅斯工商會輕紡企業委員會主席證實,目前在俄羅斯輕 紡市場上,60%的商品為灰色進口產品。這使得輕紡商品最容易進入俄羅斯強力部門視野, 在俄華商成了俄羅斯相關部門的“重點關注對象”。   2004年2月9日至12日,俄羅斯內務部警察接連拉走莫斯科“艾米拉”貿易市場內總價值 3000多萬美元的華商貨物。2005年3月12日,俄羅斯稅務警察將位于莫斯科南區的薩達沃特 “花鳥市場”內的中國鞋強行拉走。這批鞋主要來自溫州20家出口企業,達100多個集裝箱 ,價值8000余萬元人民幣。盡管對中國貨物的封庫拉貨事件屢屢發生,但因有高額利潤吸引 ,加上僥幸心理的作用,部分在俄華商還是不愿下決心與“灰色清關”決裂。   不能否認,“灰色清關”的貿易方式,在歷史上對促進中俄兩國民間貿易的發展曾經發 揮了重要作用。但在俄國內的“灰色清關”這張看不見的大網中,華商是利潤率最小、風險 最大、穩定性最差的一環。所以,俄高層每次清剿“灰色清關”時,損失最大的就是華商。   發生在2008年9月11日的俄羅斯最高檢察院調查委員查封切爾基佐夫斯基集裝箱大市場 華商貨物事件,給在俄華商再次重重地敲響了警鐘。這個市場的大老板是在阿塞拜疆首都巴 庫出生的猶太人伊茲馬伊洛夫,據說他在俄羅斯高層人脈很廣,與許多有權有勢的人稱兄道 弟,所以這個“一只螞蟻”市場似乎成了在俄羅斯華商的“避風港”。但如今,“避風港” 已不再寧靜,就連伊茲馬伊洛夫本人現在也正忙著申請土耳其國籍了。   華商該摒棄“灰色”渠道了   “灰色清關”是中俄兩國共同關心的話題。為解決中俄民間貿易中“灰色清關”這個“ 瓶頸”,中俄兩國政府在2004年就成立了“中俄政府規范貿易秩序工作分委會”,開展相關 工作。胡錦濤主席今年6月17日訪俄期間,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共同發表了《中俄元首 莫斯科會晤聯合聲明》,聲明中強調,“雙方表示,在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框架下即將 成立的海關合作分委會,對進一步提高兩國經貿合作水平、加強兩國海關部門合作,具有重 要意義”。這些都對中俄民間貿易告別“灰色清關”、實現雙邊貿易正規化起到了促進作用 。   常言道,“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在俄華商真的到了必須“轉型”的時候了。只有正 視現實,摒棄傳統的灰色渠道,更多注重產品質量、營銷策略、品牌效應,開展正規清關, 真正實現人員、貨物、經營“三個合法”,華商才能從“大市場”走向“大商場”,才能不 再整天提心吊膽地做生意,才能理直氣壯地面對俄羅斯的執法行為,才能不成為俄羅斯國內 各派勢力爭斗的犧牲品,才能擺脫那種總是“俄羅斯非法商人無憂無慮拿大頭、華商辛辛苦 苦拿小頭”的怪圈,最終在俄羅斯市場站穩腳跟,并正常發展。 www.stnn.c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2.95.2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