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GuanTa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藉這篇分享一下後學的感覺 有關許多以前的聖人吃不吃素這點其實後學沒啥研究 不過如果先暫時拋下吃素是否有得到什麼好處的想法 以單純的身為人的基本需求來談的話 其實吃素不吃素就真的是沒啥差別 可是隨著時代的演變 人們再也不像以前一樣只能靠打獵生存 現在的人們已經有選擇的自由 然而自古以來吃葷的習慣在這個世界還是大宗 所以絕大多數的人也覺得吃葷沒啥錯 吃久了以後如果說我吃葷是錯的 那就感覺就像在否定我過去活了那麼久的習慣是錯的 一個人都討厭被否定 更何況還是自已深信不已的想法 那話再說回來 為什麼要吃素 如果有人用像佛陀、基督等人也都不吃素來指責我為啥要吃素 其實我不會去反駁他 我只會說因為我吃習慣了 改不過來 這邊要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追求快感" 吃東西是為了滿足人的基本需求還是為了追求快感而吃的 如果為了要吃什麼王品、茹絲葵這類的享樂食品而說吃葷沒錯 人也都是吃葷吃過來的 那也只是用一個藉口來包裝自已而已 沒啥可取之處 像許多聖人不吃素那只是因為為了滿足基本需求 並不會去特別追求快感而去吃一些東西 如果人能夠做到只是滿足基本需求而吃 那其實就真的吃不吃素沒差了 可是人之所以為人而不是聖人 就在於我們太平凡了 沒有那麼強大的克制能力 讓你上了癮了 想改都改不掉 因為那種快感會一再而再的讓你用全身的細胞去追求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吃素的原因 最後再簡單提一下 追求快感並不是壞事 像我也會喜歡追求好吃的素食 不過一直在追求快感會很容易上了癮就難以回到平靜的自已 其實悲哀的並不是吃什麼東西 而是不知道自已在幹什麼 如有錯誤之處煩請前賢大德指正 ※ 引述《GFDS (on diet)》之銘言: : ※ 引述《realmuzic (Dao)》之銘言: : : 後學才疏學淺,重新整理來傳達,這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 : : 學詩學禮 : : 《論語》孔子:「吾無隱乎爾。」 : : 聖人之學並無不傳之祕,如果必求聖人的祕傳,那就是「學詩學禮」。 : : (網頁資料) : : 《論語》的匯編 : :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 : : 主的匯編,又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由孔子門生及再傳 : : 弟子集錄整理,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 : 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資料。(維基百科) : : 《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與夫 : : 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孔子既卒,門人相與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 : (網頁資料) : : 孔子晚年才得道 : : 一些學者認為,孔子之後,其弟子們主要分化為"八派"。孔子有弟子三千,賢人 : : 不過七十二,而「孔子晚年才得道」,「未得道的人是不能傳道」的,所以在這 : : 三千弟子之中,真正像顏淵那樣接受孔子傳道而成為入門弟子的可能並不多,大 : : 部分都是一般的學生。 : : http://www.ivu.org/ivcb/big5/articles/confucius.html : : 孔子得道 : : 《莊子˙天運》: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老聃曰: : : 「子來乎?吾聞子,北方之賢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 : : 老子曰:「子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度數,五年而未得也。」老子 : : 曰:「子又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陰陽,十有二年而未得也。」 : : 孔子51歲了還未得道,於是前往南方沛地拜見老子,老子問孔子是否得道了, : : 孔子回答說沒有,孔子接著又回答說他曾多年求之於度數和陰陽的方法,但均 : : 未能得道。 : : 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弟子問曰:「夫子見老聃,亦將何規哉?」孔子 : : 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乎雲氣而養乎陰陽…」 : : 後來,孔子在此次見老子之後,曾三日未開口說話,並讚歎老子如龍,能自在 : : 自如地駕御陰陽。 : : 文中雖然沒有談及老子向孔子傳道的細節,但我們從前言後語中可以看出, : : 此次孔子與老子的會面,實際上是老子應孔子的請求向其傳道。孔子得道後, : : 三日未開口說話,則顯然是陶醉在聞道後的內在喜悅之中。古人所謂「問道」 : : 或「求道」即為拜師並依師父所傳之法修行的意思,是非常嚴肅重大的事情。 : : 《論語˙裡仁》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早上能聞道,那麼即使晚上死 : : 了也知足了。由此可見,所謂"問道"決非等閑之事,授道者一般也不會隨隨便 : : 便就傳道。 : : http://www.ivu.org/ivcb/big5/articles/confucius.html : : 孔子講道 : : 《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 : : 子出,門人問:「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 : 孔子:「曾參啊!我的道是用一個理貫穿全部的啊!」曾子:「是的!我懂。」 : : 孔子離開講堂。同學們問曾子:「老師剛才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 曾子:「老師的道,就是忠和恕而已!」 : : http://www.wretch.cc/blog/tanshanw/22686891 : : 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 : : 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維基百科) : : 孔子傳道 : : 孔子是素食者的證據,是孔子要求其入門弟子齋戒之後才能給予傳道。 : : 《南華真經》:「顏淵問道於孔子。孔子曰:汝齋戒,吾將告汝。顏淵曰: : : 回貧,唯不飲酒、不茹葷久矣。孔子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 : : 顏淵向孔子拜師求道,孔子則要求他先齋戒,顏淵回答說他很窮,已經很久 : : 都沒有喝酒或吃肉了。孔子則進一步要求顏淵要心齋,意即淨化心靈。由此 : : 可見,孔子向弟子傳道時,也遵循道教的規矩而要求弟子持戒。這也進一步 : : 證明瞭,真正的儒家和道家是一脈相承的。 : 雖然莊子與其弟子跟孔子不熟 但我也不認為老莊吃素 : 因此看到不茹葷  : 便查了一下說文解字 龍龕手鑑 玉篇 集韻 彙音寶鑑 : .....一堆古代字典 : (請勿拿出國語辭典) : 葷者臭菜也 不茹葷只是不吃蔥蒜類的食物  : 在下不明 不知道素食一說由何而來 : 謝謝 : : http://tw.myblog.yahoo.com/joekuo999/article?mid=4204&prev=4205&next=-1 : : 相互矛盾的記載 : : 既然孔子及其入門弟子們都是素食者,那麼為什麼在很多儒家的經典中有 : : 很多矛盾的記載呢?例如有記載說:《論語˙鄉黨》孔子:「魚餒而肉敗 : : ,不食。」腐爛變質的魚或肉孔子是不吃的。其實,在古書中經常會有相 : : 互矛盾的記載。其原因可能是由於古人傳抄的失誤或篡改。要知道,在二 : : 千多年前孔子及其弟子們生活的年代裡,書都是用與現代文字有很大差別 : : 的古文字抄寫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書的流傳則完全依靠人工抄寫。很多儒 : : 家經典(包括《論語》)都是在孔子去世後由弟子們編纂的,並靠手工抄 : : 寫在民間流傳了幾百年。其中,孔子弟子們記憶上的誤差已經在所難免, : : 加之各派弟子也會各有不同主張。 -- ███◣◢███ 我不是花心 ◤◥◥◥◥◥ 而是很難安定自己的心 可惜不是你 _ ◣-- ▽◢ )( 雙子 ◣◢ 雙子 MIψQSWEET ▂▂ ▂▂ Gemini <雙子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0.127.16
GFDS:善 01/11 09:20
brother:其實古代那些人要特別吃到肉的機會也很少 01/11 12:03
realmuzic:第二段說到我的擔憂^^" 01/11 16:37
pinmay:讚!尊重他人的飲食習慣,是一種了不起的行為表現 ... ^^ 01/11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