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nsuranc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小弟細閱了一下版上的文章 發現在『儲蓄險』相關資訊上,好像沒有一篇簡單介紹儲蓄險架構的文章 在此稍微閒聊一下儲蓄險做為回饋,有錯誤資訊也請版上高手們協助修正。 == 儲蓄險是什麼? 事實上保險裡是沒有儲蓄險三個字的。 這是人們為了方便區隔 自己定義出來的名詞, 一般正式的名詞多為帶有『增額』&『增額還本』&『養老』,且必定都有『壽險』功能 儲蓄險是敘述用保險存錢及規劃資產的商品。 == 儲蓄險的核心價值 儲蓄險與一般保險核心精神不同,甚至有點相反。 保險是以小博大,付出保費以求遭遇風險時可以擁有金錢上的保障。 等於交一份保護費給保險公司,永遠是『負報酬』,但出事有人罩你。 儲蓄險則是以大博小, 你借保險公司一大筆錢,來換取相退微薄的利息,是『正報酬』。(需符合條件容下再議) 但當你出事最多最多就是把錢還你就是了, 想要保險公司幫你出醫藥費? 不可能!! 兩種核心價值天差地遠, 因此常造成不同價值觀的人有所衝突。 但其實兩者是可以相容並進的。 == 儲蓄險之架構 如果是借錢給保險公司,那到底是怎麼個借法呢? 借錢也總有個行規吧? 是的,因此儲蓄險也發展出四樣行規: 1.鎖定期 意思是借錢給保險公司,都會有一段無法領回的鎖定時間 在鎖定時間內,如果不想借了想抽銀根,那麼本金將被打折。 『哼!!出爾反爾 說好六年的 我現在現金都卡在房地產了怎麼還? 還你八折吧!!』 2.身故豁免 被保險人身故,本金將排除上述所說的風險鎖定期,完整退還。 『唉....人都走了,雖然手頭很緊,但我還是貼一點補齊本金還你吧』 3.利率保證 會依照險種的不同在每個時間點給予不同的利息,從無息到高利息。 除非事先約定好利率可以變動,否則都是照契約來給予。 4.無保障功能 除了保費與理賠近乎1:1的壽險功能,毫無其他保障。 只要是儲蓄險,大多擁有上述幾項特性。 雖然儲蓄商品千奇百怪,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儲蓄險主要大致分為三種: (一) 利滾利型 (增額壽險) (期繳) 商議每年借出定額的金錢 & 共借幾年 總借貸金額(總繳保費) = 每年保費 * 繳費年期 一般商品常設定的繳費年期為6/10/20年。 『繳費期間無息』『繳費期間為鎖定期,在此期間反悔解約將本金打折』 在繳費完的年末,會給予一筆較高額的"單利" (不一定有) 繳費期間後解約可100%領回,但若不解約,保價金則以約定好的固定利率年年"複利" (目前市面多為2.25%左右) (二) 年年還本型 (增額還本壽險) (期繳) 繳費期間跟利滾利型幾乎一樣, 約定年期 * 每年保費 = 總繳保費 & 繳費期間無息 & 繳費為鎖定期 只是變成繳費期間過後,每年將給付一筆『生存還本金』予受益人。 生存還本金依商品不同,從總繳保費的0.8%~2%都有 還本金高則保價金增值慢;還本金低則保價金增值快 一般來說, 年年還本型每年的保價金增值量 + 生存還本金總額,都會較利滾利型來的低。 現在來稍微圖解上述兩種商品的架構 (A) 利滾利6年期 年存10萬 (B) 生存還本型6年期 年存10萬 N年可無限制續放 10w 20w 30w 40w 50w 60w (不再繳費) 至被保險人身故 │ ----------------------------- │ -------------------------------------│ 第 第 第 一 六 N 年 年 年 『鎖定期&無息期』 『給付單利』 『複利期 & 生存還本期』 都一樣要鎖定 60w * N% (A) 每年保價金 * 約定利率 (B) 生存還本金 + 保價金微增值 (三) 定存險 (養老險) (躉繳) 由於上述兩種商品在繳費期間的鎖定及無息讓許多保戶不耐, 保險公司因而發展了定存險的商品概念。 此險種多採用躉繳式,繳過後不需再繳費,並為固定年期無法續放。 一筆金錢借給保險公司,第一年起就逐年給予受益人還本金 滿期以後給予一筆滿期金,並至此結束契約。 缺點在於: 1.此險種大多不保證中間還本金的多寡,有此條件稱為『利率變動型』 2.無法續放,僅適合短期衝高資金。 優點在於: 1.第一年即有利息,在跟不同金融商品相比時機會成本損失較少。 2.鎖定期的風險降低,幾乎都2年內解約可保本,反悔的本金扣除額也較低。 (最高幾乎都不會低於9折) 以下圖解定存險商品 60w (不再繳費) │ ----------------------------- │ N年後無法再續保, 第 第 目前市面現行商品N多為7 or 6年。 一 N 年 年 『還本金期』 『契約終止』 逐年還本 給付滿期金 (市面現行商品若存至約定的N年 且保本極快 滿期+還本回推IRR大多有2左右) 2年解約不蝕本 == 儲蓄險架構之衍申要點 及 風險 及 看法 (一) 期繳不選擇繳費期間6年以上的商品 由上述架構可得知, 顯然儲蓄險最大的風險在於繳費期間,最大的利潤在於複利或還本金發動期。 縮短此時程將直接降低風險並增加資產運用的靈活性。 而且細算後會發現, 多數公司的20年期儲蓄險 與 同險種6+6+定存12年的報酬相去不遠。 (二) 購買儲蓄險前務必確保金流穩定 儲蓄險繳費期間的解約風險十分可怕, 最慘解約本金會打5折或更多。 就算躉繳的解約打折再慘也只有9折, 但若要讓自己有賠錢的可能性,何不買股票基金就好? 利潤已經不算高了,因此請務必先經由三道手續將解約風險降至最低。 1.足夠的保障型保險 非常重要!!! 除了手頭資產足以轉嫁所有醫療意外風險的情況外,(例如手握兩千萬) 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在沒有保障型保險時購買儲蓄險。 在以儲蓄險考量情況時,著重點:意外 => 重疾 => 醫療實支 試想買完第二天出去被車撞殘,儲蓄險理你嗎? 小弟自己就阻止甚至拒絕過為數不少的朋友沒保障就存儲蓄險。 破壞金流的第一風險就是自身發生狀況。此為第一要務。 2.計算可能會出現的花費 一般醫療費用、旅遊、紅白包、結婚基金、創業資金、購置貴重品 假設繳費年期為6年,就要先預估這6年可能的花費金額。 特別注意緊用金部份。沒有任何儲蓄險可以取代定存的功能 請記得在身邊慢慢累積一筆隨時可動用的緊用金。 3.投入金額預留減低 在做好上述動作以後若仍有疑慮,將投資儲蓄險的金額折半。 例如本來儲蓄險可年存5萬 那就年存2萬5就好。 這部份是為了特殊情況做準備 包含失業風險;積極性投資造成意料之外的負報酬; 或是直系血親、生死換帖、論及婚嫁的女友之類出事 但他們卻沒做好資產管理時,很可能就要你出手了。 此減低比例請視自身資產及狀況做變動。 這比較算個人的見解@@ (三) 不在沒有外幣需求時購買外幣儲蓄險 一般來說,外幣儲蓄險的報酬率是大於台幣報酬率的。 但其利率往往相差不到1%~2% 可是當美金匯率有大浮動時,匯損講很輕易的將超越外幣利率 使購買外幣儲蓄險承受更多的匯率風險。 或許你會想匯率雖然可能賠錢,但也可能賺錢呀!!! 但預測匯率非購買儲蓄險的工作, 如果這麼堵定,應該直接操作外匯才對。 因此建議有實質外幣使用需求例如小孩長大後將出國深造, 或有跨國經商&旅遊&移民等等需求,再購置外幣儲蓄險。 (四) 短年期的投資不做期繳商品 期繳型儲蓄險在繳費期間是無息的, 這段時間失去的機會成本,是一般購買儲蓄險較少注意到的。 業務員最常說『我們這x%複利!比銀行高喔!』 卻忘了告訴你是『前六年無息,是之後才有這樣利息』 就算同樣比儲蓄險好了,躉繳型首年就有利潤產生,放滿回推IRR幾乎也有2% 那期繳型商品要經過多少年,才能透過單利 & 複利期追上躉繳商品的利潤呢? 當然實際要追多久?你就要自行比較商品的優劣了。 但個人認為,沒有打算擺10年以上讓複利期發威的投資計劃 是完全不適合期繳型商品的。 (五) 儲蓄險無法對抗大型系統性風險 因為法規和安定基金使用辦法的關係, 若遭遇到極大系統性風險, 導致保險公司接連倒閉時,此時儲蓄險將喪失最基本保本功用。 雖然發生機率極低,不過你必須知道。 == 結語 儲蓄險和保障型商品一樣, 追本溯源都只是資產配置的一環。 雖然邏輯不同,但同樣在管理『金錢』的事宜 沒有保障型商品建議購買儲蓄險是種愚蠢, 但當可動用資產隨著增加而不停增強金流的安全係數時, 建議全數定存也是非常糟糕。 儲蓄險的天敵在於金流, 當可以處理這個問題時, 儲蓄險就是個不用腦但穩定的理財工具。 請隨著你的理財經驗甚至人生階段去選擇使用或放棄它。 工具沒有對錯,只有使用者的習慣及熟練度而已。 以上是我對儲蓄險的認識。 寫的較為簡易, 主要是給一般初心保戶參閱而已, 讓版上高手見笑了, 有遺漏或錯誤的,還請不指見教。 只希望......推文不會戰起來了 (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243.58
ihakkanet:有業務推見儲蓄和保障用美元增額壽險這算儲蓄險嗎 04/28 08:04
沒看到險種無法判定耶 而且每個人對儲蓄險概念好像也不太一樣 舉例來說:現在很多終身醫療和終身意外 也是包裝成儲蓄險在賣 繳費20年錢讓你領回 然後說 你就當存錢存20年嘛 你看錢存到 保障都送你 整個賺到 可是此類險種會發現 當你用定期險配出相同保障保額 + 剩餘的錢做一般儲蓄險&定存 最後20年得出來的數字往往後者大勝 所以我的定義來說: 如果一般儲蓄+定期 最後總報酬就會勝出 那我就不會將此歸類在儲蓄險......因為它累積資產速度又更慢了 儲蓄險已經夠慢了 還要選一個更慢的!? 大概這樣 討論討論@@
ac0963369126:噓 04/28 08:27
cooldo:邊看邊發抖… 04/28 09:33
baccat:...怪怪的 04/28 10:35
topmanskimo:增額可以部份解約 04/28 11:20
非常感謝已修正 太少賣整個忘記 >O<
Dix123:還請有什麼不對都請指點不需客氣Q_Q 好怕誤導別人 04/28 11:48
Dix123:小弟的程度發心得文其實算野人獻曝.. Orz 04/28 11:48
Dix123:也謝謝top大指教 屆時我一併修正 04/28 11:55
※ 編輯: Dix123 來自: 114.36.117.166 (04/28 12:22)
hank0624:我個人認為 保障型商品非 資產配置的一環 04/28 14:12
hank0624:但 還是很感謝你的分享 04/28 14:12
live7taiwan:風險有揭露,如買過高實支實付或傷害險也損及資產累積 04/28 14:56
live7taiwan:討論清楚即可,選擇權在被介紹的客戶 04/28 14:57
yg0910972652:重點不在於儲蓄險會有多少風險 跟股票期貨比起來 04/28 23:45
yg0910972652:能終端保本的儲蓄險風險已經相對小了 04/28 23:45
yg0910972652:而是說冒這種流動性風險 有沒有得到合理的補償 04/28 23:46
yg0910972652:如果有 why not? 04/28 23:47
yunboy:好文 推一個 05/02 13:10
hometown77:最近常接到某家的21%儲蓄險電話、聽了會心動啊!!囧 06/27 12:08
EVASUKA: 07/19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