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JPliteratu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unaseaslave (神樣もう少しだけ)》之銘言: : 書中有一句話:人生不過是一行波特萊爾罷了~~ : 有人讀過波特萊爾的東西嗎? 應該是想指出他的巨作---惡之華吧。 國中讀的時候,只覺得文章中有諸多無法消化的字眼。 當高中時念的時候,文章中的灰澀有著對人生中所抱持的嘲諷。 讀來有其痛快之處。 波特萊爾(Ch. Baudelaire, 1821-1867) 可說是十九世紀法國文壇最引起爭議的詩人, 也是在死後最受哀榮的桂冠才子。 他嘔心瀝血的詩作不為同代人所理解、詩集遭法院查禁, 還得公堂辯解;成了遭人詛咒的詩人、被法院罰鍰的作家, 使他背負起頹廢詩人、該死詩人的別號……。 只有少數同代人激賞他的作品:大文豪雨果一八五九年十月六日寫給他的信上說: 「你賦予藝術的天空以人所未知的致命閃光,你創造了一道新的顫慄。」 同代的著名文評家聖伯夫(Ch. Sainte-Beuve, 1804-1969), 在《惡之華》受法院起訴時曾含蓄又委婉地為詩人辯護: 「在詩的領域中,任何地方都被佔據了。拉馬丁佔據了天空;雨果佔據了大地, 而且還不止於大地;拉普拉德(V. de Laprade, 1821-1883)佔據了森林; 繆塞佔據了激情和令人眩暈的狂歡;其他的人佔據了家庭、鄉村生活,等等。 戈蒂耶(T. Gautier, 1811-1872)佔據了西班牙及其強烈的色彩。 那還剩下什麼?剩下的就是波特萊爾所佔據的。且彷彿勢當如此。」 法國象徵派詩人梵樂希(P. Valry, 1871-1945)在他著名的論文 〈波特萊爾的地位〉裡直陳:「他的最大光榮……在於孕育了幾位偉大的詩人, 無論是魏爾倫、還是馬拉美、還是韓波,假使他們不是在決定性的年齡 讀了《惡之華》的話,他們是不會成為後來那個樣子的。 ……魏爾倫在感情和感覺上繼續了波特萊爾, 馬拉美則在詩的完美和純粹方面延伸了他。」 又說:「到了波特萊爾,法國詩歌終於走出了法國國境。 它被全世界的人誦讀,使人承認它就是現代性的詩歌本身, 產生了模仿,使許多精神豐饒多產。」 是的,英國詩人、諾貝爾獎得主艾略特(T. S. Eliot, 1888-1965) 不就這樣說過:「(波特萊爾)乃現代及所有國家最偉大的詩人楷模」。 似乎每個人都準備將波特萊爾作為自己信仰的代言人。 -- 如果可以讓我重新凝視這個世界 我最想看見的是什麼?.......................... 是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5.1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