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JPliteratu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在閱讀村上的作品時, 常會被他的跳躍式的思考模式(不能說不合羅輯)搞的暈頭轉向的, 就是當他在敘述一件事情時會設定那事的本質, 但是,再提出同一事物時,會依據此物非常不同的另一面重新說明, 而通常會不相關,甚至似乎正在討論的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舉個例子說明好了。 在閱讀 "卡夫卡"的時候,一直到"烏鴉"的獨立篇章之前, 我幾乎認為烏鴉只是以類似潛意識的方式存在主角的內心和主角對話, 像是主角需要他的時候,他總是消失<-很明顯的"潛意識"特徵, 不過是用擬人法表現出來而已.... 可是在獨立的篇章裡,他又似乎獨立於主角外生存,一個叫烏鴉的少年。 我相信除了我之外,還有很多人喜歡偶爾寫寫東西, 在寫東西的過程中,類似的跳躍的思考是很有趣的遊戲, 可是常常寫到最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單純覺得這樣寫很帥而已, 像我自己的拙作(節錄) 「陰暗的天空中, 試圖擠出彩虹的汁液, 只有鍵盤擊落反覆的1918年。」 我自己完全不知道鍵盤如何能打到1918年什麼的... 1918年也從來沒有再次回來,哪有什麼反覆... 單純覺得這樣寫很帥而已, (希望能夠了解我這一段在說什麼) 我之前又讀到一篇評論文章, 認為村上使用的象徵, 很有可能背後完全不存在我們幻想的意義... 我的問題是,你們認為呢? 村上的東西會不會只是不斷的玩弄文字, 而只含有極少的意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65.15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