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Japan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網誌版↓ http://bbshara.pixnet.net/blog/post/39585436 (以下含重雷) 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當中無可分割的一部分, 外國人要想了解日本, 對於武士道必須先多少有些了解。 由「平安時代(794A.D.始)」到 「明治時代(1912A.D.終)」 隨著武士制度一千多年的歷史, 由創建、發展、完備、到裁撤,時至今日 儘管已經不再有武士這樣的社會階級, 卻已經根深蒂固 與日本文化產生盤根錯結的關係, 密不可分。 簡單來說, 武士道是為了盡可能把 「戰爭結果」遭到「人性弱點」拖累的可能性 降到最低所研發出的思想、 執政者便於統軍御兵所推行的一種 精神訓練、以增強精神戰力和士氣為主要目的, 是一套集結了重要禮儀、忠誠思想、 扭曲過的人生價值、以及軍事紀律的 制約工具。 它在「江戶時代(1603~1868A.D.)」 臻於完備,詳細內容幾乎都已收錄在 1716年由山本常朝傳述、田代陳基書寫整理的11卷 《葉隱集》裡。 武士道的精髓就在於 看透死亡,以一種 「不要命的覺悟」對主君 「捨命奉公」。 「平安時代」的初期, 桓武天皇派出由農民受徵召組成的 「防人」去征討北本州島的蝦夷人 連番失利、老打不下來, 轉而向世家豪族求助,由這些 職業級的武人來取代 士氣低落、紀律渙散的「防人」, 武士階及與武士道思想應運而生。 以「看透死亡、不要命的覺悟」作為中心思想, 他們發現「不要命」的武士上了戰場 往往也比較容易取走敵人的性命, 更讓他們確信 「不要命」與「要人命」是息息相關的。 「武士道」是獨立於「人道」以外的概念。 一言以蔽之,它是一種「非人道」, 由於它的創立初衷 就是為了把人性當中 不利於「戰爭」與「統治」的部分 統統裁剪掉、 以利君權的鞏固,所以 雖不必然完全違背人道, 但既然都已經另立名目叫做「武士道」, 就必須從「人道以外」的角度才容易理解它。 在「不要命的覺悟」下, 武士道的邏輯就是唯有能夠 捨棄名利、以「死身」來義勇奉公的人, 才能看清世間的真實。 這樣的人時時都要能 果敢求死、毫不猶豫求死、對人世毫不留戀。 「看透死亡」最簡單的證明方式,就在於 能否毫不猶豫執行自己的「死亡決定權」, 於是就產生一個武士道最廣為人知的儀式 ───切腹。 名導演三池崇史(みいけたかし)的新作 《一命(いちめい)》與 小林正樹(こばやしまさき)1962年的坎城影展名作 《切腹(せっぷく)》都是改編自 滝口康彦(たきぐちやすひこ)的小說 《異聞浪人記》。 當年的《切腹》之所以被譽為經典, 在於它的故事是從「人道」的觀點 來指出「武士道」種種 荒謬可笑與醜陋之處。 由日本人自己從 人道主義的角度來反思 日本文化當中「武士道」種種泯滅人性之處, 自然是鞭辟入裡、一語中的。 有點像魯迅以一系列 諷刺小說來反思炎黃子孫在吃人禮教、 精神勝利法等千年制約下演化出的種種 可笑與荒謬。 除了故事本身的精彩, 小林的拍攝與敘事手法 更是讓後人難以望其項背 ───即便今天的拍片技術、 電腦輔助帶來的便利性 已經遠超過1962年。 當然三池也不是省油的燈, 基於小林版的舊作實在太難超越的 自知之明, 乾脆在劇本上做一些修改 ───既然超越不了,不照原劇本、 改拍另一版的劇本,總 比較沒有超越不超越的問題了吧? 像《切腹》、《黃昏清兵衛》、《武士的一分》 這類的故事之所以好看,在於它們刻劃 自然的人性走在 人為造作的「武士道」上 所遭遇的種種衝突。 如果說藝術家的天職之一就是要 關懷人性、探討人性、闡述人性, 那麼這類故事就是透過 人性被箝制在「非人道體制」當中的 各類衝突與掙扎來 凸顯出「真實人性」的種種面向, 用這當中的「反差」來闡述人道精神, 反而容易感動人心。 《一命》究竟有沒有超越《切腹》? 對觀眾來說,電影好不好看才是重點, 至於藝術成就、見地上有沒有超越舊作, 那是影評人的事。 故事開場於 江戶時代初期。 關原之戰等重大戰役束後,經過了好些年的太平生活。 衣著寒酸的落魄武士 津雲半四郎來到井伊家, 要借地方舉行切腹儀式。 井伊家的主公外出,主持大局的家老齋藤勸解由 選擇在宅院一角的窄小別室裡 祕密接見津雲。 一問之下,   「仕官先もままならず    生活も苦しくなったので    武士らしく切腹したい、    こちらの庭先をお貸し願えないか。」 原來主公失勢、淪為浪人多年的津雲 不願再受窮愁潦倒所困, 想要以武士的方式與尊嚴束自己的性命, 才來井伊家借場地。 齋藤向津雲說了一個故事, 希望他聽完故事後, 對於切腹之事能 重新審慎考慮。 淪為浪人的落魄武士 到達官顯要的宅子裡去 要求借場地切腹, 其實頗讓這些名門望族感到困擾, 為了避免血濺家門, 往往拿錢打發浪人離去、 有些甚至把浪人收編為自家的武士。 此例一開,反倒吸引附近更多的浪人 登門拜訪,揚言要借場地切腹, 只是他們大部分都不是真的要切腹,而是 為賞銀或職位而來。 這種行為被斥為 「狂言切腹(きょうげんせっぷく)」, 等於是以 「來你家自殺給你看」 做為要脅的變相勒索手段, 是令市井百姓訕笑、名門武士不恥的行逕。 但是,   「狂言切腹など当家では通用せぬ、辞めるように…」 齋藤勸津雲三思,狂言切腹 在這裡是不行的。   「二月前にも同じように    若い浪人が訪ねてきて    狂言切腹を申し出たが、    屋敷の庭先で切腹した…」 原來兩個月前, 才剛有一位與津雲同樣出身、 名叫千千岩求女的年輕浪人 也來到井伊家要求借場地切腹。 井伊家以澤潟彥九郎為首的 青壯輩武士認為 此風不可長, 尤其趁千千岩求女更衣的空檔 查看了他的配刀後, 更決心要狠狠教訓這類 「狂言切腹」之輩, 讓以後再也沒有浪人敢抱持 投機僥倖的心理 來井伊家「狂言切腹」。 齋藤在寬廣的大院裡 向眾武士表揚千千岩求女。 自從關原之戰等重大戰役後, 井伊家受過戰火洗禮的武士 差不多都已凋零殆盡, 年輕一輩都已經不甚了解 武士道的精義, 難得有一位真正遵守武士道的年輕武士 要來為大家示範切腹, 正好給小輩們 一個觀摩的大好機會, 讓井伊家的年輕武士們 親眼目睹一下 「武士的正確死法」! 千千岩求女得知自己 竟然真的必須在井伊家武士環伺的大院中央 執行切腹、並且由澤潟彥九郎 擔任他的「介錯」, 嚇到腿都軟了。 他六神無主、滿頭大汗, 支支吾吾跪求齋藤行行好, 他是為了臥病在床的妻兒才來 「狂言切腹」的,只求井伊家賞賜三兩,   「余裕を頼みます!」 只求給他三兩錢 以及一天的寬限,讓他回去安頓好妻兒, 他一定會回來赴這「切腹之約」。 齋藤、澤潟、井伊家的青年武士們 不約而同揚起眉頭,難掩輕蔑的神色。   「在井伊家,凡事皆須依正道而行,    我輩身為武士,要言出必行!    既然說要切腹,現在就得真切!」 一口回絕了失魂落魄的千千岩。   「請用您自己的配刀切腹吧!」 千千岩求女無奈,顫抖握住刀柄一抽, 原來是把竹片雕成的假刀。 用竹刀要切腹,比用真刀切腹還 更不容易死,受的痛苦與折磨卻 遠勝真刀千百倍, 尤其擔任介錯的人 故意遲遲不斬下切腹者的首級, 更會加重切腹者的痛苦。 千千岩求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 慘死於井伊家。 齋藤問津雲,聽完這個悲慘的故事, 還要「切腹」嗎? 還向津雲保證 今日在斗室裡的談話 絕不會對外人洩露。 津雲沈靜回應,他不是來「狂言切腹」的, 也不需要更衣,窮愁至此, 穿原本的破衣入棺即可。 於是津雲也被帶到大院, 周遭環伺著井伊家眾武士們。 齋藤把津雲的高風亮節 向眾武士讚揚了一番, 並准許他提最後一個要求。 沒想到津雲所提的要求, 不僅是此刻的井伊家萬萬辦不到的, 還逼得井伊家引以為傲的武士道精神 陷入空前的危機。 津雲的要求其實很簡單,   「聽說府上有位以勇武聞名的青年武士    澤潟彥九郎,請他來擔任我的介錯。」 偏偏澤潟並不在場,齋藤一查 才知他昨天外出後就不知去向,並且夜不歸營, 今天又缺席。 津雲表示,如果澤潟不方便的話,就改請 松崎隼人正或川邊右馬助兩位武士當中 任何一位來擔任他的介錯也行。 被津雲一連點到名的三位武士, 都是井伊家青壯輩武士當中 武藝最超群的, 卻都不約而同在昨天外出、 徹夜未歸、今日無故缺席。 家老齋藤眉頭一皺,發覺案情並不單純。 (未完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26.103
g7464421:好詳細喔,一命很好看! 11/30 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