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KM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先聲明這是在美國的例子, 個人經驗部分~ 大學是在匹茲堡大學渡過的, 大一開學沒多久之後, 我就注意到校園旁邊的麥當勞前面總有一個老頭在乞討. 他相當好認, 因為他總是帶著個墨西哥超大帽子, 大四畢業前一天他還是同樣的裝扮在同樣的地點乞討. 台詞永遠是"change? any change?" 商學院教授把他(和許多類似情況的人)當成活教材, 有同情他的, 也有攻擊他的, 不過兩派有個接近的觀點, 那就是如果一個人努力工作, 還養不活自己的話, 那剩下的政府應該給予補助. 這也是近8成美國人的看法. 去年美國出了一本書, 台灣沒有翻譯非常可惜, 叫做"nickel and dimed", 有機會的人應該看看, 這本書不但去年高居暢銷排行榜, 今年甚至紅到成為許多商學院的教科書. 在這我就替大家做個簡報. 作者Barbara Ehrenreich,是一個暢銷作家, 曾被提名為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el award, 也擁有博士學位, 目前約45~50歲. 為了研究美國低收入戶的生活, 他分別在佛羅里達當服務生+其他兼差, 在緬因州專門替別人打掃房子(團隊)+週末看護工. 和在明尼蘇達的威名百貨(wal-mart)當銷售小姐, 好像也有兼差. 他去應徵工作時, 只報高中學歷, 離婚, 之前是家管, 已經二十年沒正式工作經驗,並對同事也守口如瓶. 住則是在當地租房子, 或是每天結帳的窮人旅館. 三份工作中有一份有租最便宜的車來代步. 他工作時有多辛苦我就不贅述了,你們自己去唸, 真的很值得. 結論就是, 他這三份工作的收支全部是負的. 在沒有政府補助的情況下, 他一天工作12~16小時, 收入僅在最低貧窮線上徘徊, 還沒有醫療保險. 在第一份工作時他還有小小的作弊, 就是先帶了1000美金去付頭兩個月的房租. 不然根本連住都成問題. 收入的問題在一開始還好, 僅是小小的負債, 可是隨著每個月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最後必將不可收拾. 這還是指沒生病受傷的情況下, 但長期在這種需大量勞力的情況下工作, 就算不受傷也沒辦法做多少年. 個人認為失業不是大問題, 因為失業而引起的社會問題, 與社會正義失去平衡才是真正的麻煩所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3.48.73.94
singfu:這個觀點不錯 我喜歡 推 210.202.76.43 12/06
fddr:這篇比某兩個路人的推文有用多了 推 61.228.171.20 12/06
gy99:恩,這篇也比某人硬凹好多了 推 140.135.253.58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