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Linguistic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tanleyyeh (第四章)》之銘言: : 我一直很想很想知道, : 第一到中國的西方人士怎麼學中文的? : 或第一個學英語的古人用的教科書? : 有沒有這方面書籍呢? 其實「西方人」的定義很模糊, 波斯在中國西方,人種和語言都屬於印歐民族,他們算不算是西方人? 中國跟印度、波斯和阿拉伯不論是文化還是語言的交流很早就有.... 東亞各國(日本、新羅、安南、琉球等)也很早就出現中文學習教材.... 誰是第一個到中國的歐洲人? 可能是東漢時期大秦王安敦(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安東尼)派來的使節, 也很有可能是元朝忽必烈時候的義大利商人馬可波羅? 但不論如何,第一個踏上中國的歐洲人並不需要講中文, 他可以請中介的阿拉伯人或波斯人充當翻譯,或者他可以學些阿拉伯文/波斯文, 中國歷代在禮部下面都設有專職翻譯的機構, 要把阿拉伯文或是波斯文翻成中文並不難.... 到了明武宗正德皇帝的時候,葡萄牙派出歐洲第一支拜訪中國的使節團, 雖然最後沒有跟明朝廷高層接觸,正德皇帝當時病得快死了, 但是根據當時舊帝國主義在東南亞的勢力, (明廷也很清楚內洋出現了一批「紅夷」....) 很可能中介翻譯的是東南亞的華僑..... 真正明載第一位學中文的歐洲人應該是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 他在廣東就開始學習漢語(廣東話?),到北京後還跟明朝士大夫交往, 可見他一定會講當時的官話,只是沒有教材, 應該是透過情境來學習的,模仿、練習、記憶、反覆使用等.... 沒記錯的話,明末清初的傳教士們似乎有整理學習中文的筆記, 好像是用拉丁文書寫... 藉由天主教傳教士,清初的對歐洲的往來都是以拉丁文作為中介語言, 像康熙時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正式的歐文版是用拉丁文書寫.... 很肯定的是,清朝首度來中國的英國使節馬嘎爾尼是透過中介的翻譯, 透過英文--拉丁文--中文這樣的模式作語言交流, 他還特地留一個少年在中國學中文,還是靠情境學習, 可見當時沒有英文版的中文教材, 這位少年成為英國史上第一位學中文和中英翻譯的人, 日後在簽訂南京條約上為大英帝國做出不少貢獻…. 相較歐洲人積極學中文,想打入明末清初時期的中國, 中國學習歐洲語言(含英語)就晚得多.... 一來、中國國力上的優勢到清朝中期才消失,清末才顯出弱勢; 二來、過往千年的優勢帶給中國唯我獨尊的優越感,不想主動去了解他國.... 一直到自強運動才有廣方言館、同文館的設立, 聘請外師正式開始外語(歐洲語言)教育, 第一本官方英文教科書就是那時候出現的.... 因為資料不在手頭上,所以很多地方講得很含糊, 以後再補上細節.....我記得是從一些大陸書籍看來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0.56.76.43 ※ 編輯: Adlay 來自: 130.56.76.43 (05/04 23:18) ※ 編輯: Adlay 來自: 130.56.76.43 (05/04 23:22) ※ 編輯: Adlay 來自: 130.56.77.24 (05/05 08:14) ※ 編輯: Adlay 來自: 130.56.77.24 (05/05 08:16) ※ 編輯: Adlay 來自: 130.56.77.24 (05/05 08:19) ※ 編輯: Adlay 來自: 130.56.77.24 (05/05 08:33)
Baatar:印象中 清前期 也有不少歐洲人先學滿語 之後才學漢語 05/05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