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Literpriz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ghkckhg (台灣自耕農代表)》之銘言: :※ 引述《iambistro (你是霧,)》之銘言: : 您的論點指出它有缺陷, : 但有缺陷就不能是"水準很高"嗎? : 因為其他文學獎的缺陷更多阿。 對,我舉這麼多例子就是要告訴你 不論水準多高的文學獎都會有缺陷 所以你何必管文學獎頒給誰!! 更何必以某個文學獎的價值判斷為普世文學的基準? 為什麼不能讀自己喜歡的想讀的東西 為什麼不能以自己的眼光評斷作品的好壞? 過去沒有文學獎的年代裡人類還不是照樣創作還不是照樣有好作品。 : 我舉例子的用意是說,若我無法明確了解的作品我便無法頒獎給他, : 所以我舉了一篇我無法了解的作品,也就是許悔之先生的作品。 那您讓我確定,您極有可能是一位不夠認真、閱讀經驗不夠的讀者 並不是說看不懂不行 我也有許多看不懂的作品 只是,在我們看不懂之前就妄下判斷 並認定某些作品就是什麼內容空虛啦沒有意義啦 不過就是為自己的不夠認真找藉口吧。 : 而內容空虛的作品,比如說藤井樹先生的創作。 : : 天哪。 : : 您是沒聽過「誤讀」嗎。 : : 先告訴您,「誤讀」不等於「無法溝通」唷。 : : 而讀者也沒有必要一定要知道作者想要真正描寫之物 : : 如果您能在這個超越後現代的社會裡捍衛著自己的古典到不行的古典主義 : : 那倒也蠻令人尊崇的 : : 呃........................................................ : : 這裡變成名偵探柯南版了? : : 「真相只有一個!」 : : 所有的詩作的真相都只有一個 : : 那文學大概早就死八百萬遍了.... : 所以您同意創作者在創作時可以不確定自己在寫什麼? 這完全是兩碼子事。 : 我沒有預設答案有對錯,我只是這樣單純問您。 您真的是完全忽略先前討論過的所有脈絡。 以下轉貼自movie板一段文章,您可以好好「體會」一下 羅蘭巴特提出"The death of the author"「作者之死 」的主旨, 是要讓人放棄對作者意圖的追尋或倚賴。 為什麼呢?很多人在觀賞繪畫、攝影、電影及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 會很在意自己的反應是不是正確,或者說,是不是接近作者的原意與作品的真相? 羅蘭‧巴特認為這不用擔心。 根據後結構主義的概念,他認為「文本」(所有可以解讀的對象), 本身即富涵符號、象徵及文字等意義載體,這些載體之間的互動所形成的意義網絡, 即已足夠形成豐富多元的意義系統,無須遵循文本背後(或外在)的創作意圖。 例如說,有個畫家因為感到國破家亡,為此畫了幅畫。 這畫掛在畫廊裡展出, 有個觀眾看到這幅畫,突然感受自己逝去的愛情,遠去的青春, 於是淚流滿面。 我們能說這個觀眾的體會是錯的嗎?他的確從畫中感受到他感受的東西了啊 所以「作者已死」論只是在闡明, 當作品完成之後,它就脫離作者而獨立存在了 解釋權是回到讀者、觀眾的手上。 : 現在我確定我們的"溝通"不是同一件事情。 : 我重新回去看了您的第一篇回文才發現歧義之處。 : 抱歉我沒有由降靈會注意到您的"溝通"之意, : 而接下去我看到 : "在個別讀者身上,如果讀者不具備更深一層文學作品解讀的能力 : 那確實可能無法與作品溝通, : 但不表示這個作品就無法溝通了。 : (你寫數學應用題寫不出來,不代表這題無解)" : 當時我對您的溝通的定義大部分都是由這邊來的, : 您以數學題當例子,而數學的解是具有普遍性的, : 也就是說所有的人都應該做出相同的答案(若他們做的出來), 那我只能說 數學是數字,文學是文字 你自己犯了把用以譬喻的事物毫無考慮地推演的錯誤 : 對照回文學,若是所有人和作品"溝通"的結果都相同, : 大概只可能有一種情形, : 也就是您所說的完美理想讀者。 那我只能說 您讀的書真的不夠 您的文學批評的訓練實在不足 您對文學理論的瞭解實在淡薄的可憐 所以真的很奇怪 不懂微積分的人不會說,數學真難、一堆算式好空洞無意義 但看不懂文學作品,就可以一口咬定作品很爛? 就可以任意以價值判斷給作品貼上標籤:空虛、雕琢、無意義? : 所以打從一開始我們就是雞同鴨講, : 不只"溝通",我想連我們連"理解"都不是同一回事。 : 您要不要定義一下您的"溝通"與"理解", : 這樣我願意承認前三篇是我的失誤,我們重新討論。 : 這邊我想建議一下您的表達方式, : 在原文您的提問是"文字難度或技巧難度等於無法理解嗎?" : 但您在下面的論述並沒有用理解這個辭彙, : 而是不斷使用"溝通",尚且您的溝通是有定義的, : 多少有造成些誤會。 我以為我用的「溝通」是大家常識認定中的溝通啊。 您沒有常識嗎?您沒有與人溝通過嗎? 您與人溝通沒有出現出現彼此看法誤解 或是彼此看法在溝通中互相融合結果產生新看法的經驗嗎? 您以為溝通就等於填鴨考試的填充題或選擇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也是令人難以溝通的了。 : : 舉例之後也要稍微說明一下吧 : : 你丟個例子就跑是怎麼回事? : : 自己看不懂的作品要我負責? 我想補充, 為什麼讀者看不懂會先怪作者 而不會先反省自己有沒有認真看? 好奇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8.169
tricker13:「看不懂文學作品,就可以一口咬定作品很爛?」我覺得這 04/08 20:35
tricker13:正是問題來源,因為文人相輕的陋習使得想寫出艱澀的作品 04/08 20:35
tricker13:的人不在少數。 04/08 20:35
tricker13:特意使用艱澀字彙的人與不經意使用的人導致的結果卻是相 04/08 20:37
tricker13:同的。 04/08 20:38
yclou:唔,樓上,我以為所有文字作品都是「經意」的成果耶 .... ? 04/08 20:41
yclou:再者,說效果相同也有點,奇怪吧?比如說王德威評李永平、張 04/08 20:42
yclou:貴興特意以雕琢文字意欲再現雨林熱帶,那畢竟有一個再現對象 04/08 20:43
yclou:,相較於「那些內容空洞的純粹雕琢」之作,效果怎會一樣呢? 04/08 20:43
yclou:而我以為,向來人們反對的就是沒有內容的作品,然而作為讀者 04/08 20:46
yclou:的我們,本來就應該相信自己的閱讀與判斷,總之,作品好壞本 04/08 20:47
yclou:來就是讀者以其信念與美學框架去進行判準,閱讀完畢,這過程 04/08 20:47
yclou:也就在讀者這頭完結了。不是嗎?:) 04/08 20:48
yclou:當然,回到一開始「得獎作品」與評審角色的討論,評審工作不 04/08 20:48
yclou:也正是以個人的判準,書寫、記錄、傳遞自己閱讀過程當中解譯 04/08 20:49
yclou:作品的歷程,討論了半天,其實我真覺得這根本就是個假議題囧 04/08 20:50
chuck158207:艾可說得好,「文本是一架疏懶的機器」 04/09 00:10
chuck158207:你沒去讀它就不會動.... 04/09 00:10